Page 17 - 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導讀
P. 17

1871 年d琉球人遇風漂流到臺灣南部八瑤灣d遭當地原

                        住民排灣族高士佛社與牡丹社人殺害f3 年後d日本出兵臺
                        灣d史稱˜牡丹社事件™f
                            第 12 頁為 1871 年美國公使李仙得繪製的˜福爾摩沙™
                        地圖d恆春半島西岸被標註為˜琅嶠村庄™d線界之東則標
                        註著jconfederation of eighteen tribes under one chieff當時淸

                        廷稱此地原住民族部落為˜琅嶠十八社™d實際上為˜琅嶠
                        排灣族部落聯盟™d部落各有其傳統領袖d最大的部落領袖
                        為聯盟的領袖f這個聯盟即包含了牡丹社與高士佛社f

                            李仙得為美國駐廈門領事d1867 年羅發號€Rover事件
                        發生後前來臺灣與˜琅嶠十八社™傳統領袖卓杞篤議定˜南
                        岬之盟™i琉球人遇難後d李仙得即擔任日本顧問d協助日
                        本出兵臺灣f
                            ˜牡丹社事件™之後d淸廷體認到臺灣海防地位之重要d

                        以及原住民族領域必須積極介入加以治理d因此增設一府三
                        縣d並開闢道路進入˜番地™f在官方繪製的”臺灣前後山
                        全圖•卷末d有如下的文字j˜近因海上兵事d又增設臺北

                        一府d淡水e新竹e宜蘭e恆春四縣f™又說˜nn講究東
                        南海防d則以臺灣為重d雖孤懸海外d實足以牽制東洋nn™
                        最後具體提到˜新開後山南北中路三路地方d以及琅  之恆
                        春縣等處地名d皆卑職前奉札往查d隨山履勘d深入不毛之地
                        五十餘日日有筆記d其未經之處或照各營錄報d或詢諸曾經
                        該地之人d按地增入圖中d從此臺灣全島d莫非王土矣nn™

                            ˜從此d臺灣全島d莫非王土™f牡丹社事件之後d昔
                        日的˜化外之地™成為˜王土™d淸廷的國家勢力正式伸入
                        恆春半島d以及臺灣東部f




                                                                                   15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