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導讀
P. 64
抗的決心更加堅定f
官軍過於欺壓購買的土產可能就是米d
其他文獻也曾指出「營勇買米口角」(《清德宗實錄
選輯》)f不過d買米反映的是駐軍缺糧的窘境d不
是衝突主因d社民之所以「被逼難堪,是以決計反撫」
(《吳光祿使閩奏稿選錄》)d是因為再也無法忍受
駐軍過於欺壓e凌辱婦女e殺害前去理論的
族人d不得已之下才動手反抗f
各方爭奪土地拓墾利益
另一種看法則是各方為爭奪新路開通之後所帶來
的土地墾拓利益d而引爆衝突f
北路的目的主要為政治e軍事性質d包括綏撫原
住民族部落e維持治安d但自古以來開路往往伴隨著
高附加價値d尤其是土地利益d一旦北路開通d等於
為北部的漢人創造一條通往東臺灣新利源的甬道f不
過山區的原住民族對開路非常反感d反應激烈d導致
沿線的治安飽受威脅d因此眾人注目的焦點主要是新
城以南到吳全城一帶d尤其是水田居多的加禮宛社f
「花蓮港以北至加禮宛各社二十里之間,最為平廣,
土之膏腴甲於後山。」從臺東直隸州知州胡傳的描述d
不難理解加禮宛何以成為競逐的目標f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