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原YOUNG—青少年雜誌期刊》109期
P. 34
封面故事 現代篇
普及,旱作被取代。近年因地 山坡地整理出來,帶領族人開
球暖化,極端氣候加劇,能抗 闢小米園,並接受農委會的輔
旱的「超級作物」相形重要, 導。隔年蓋了小米工坊,供應
因此,小米、紅藜、油芒紛紛 多達二十幾種小米加工品,讓
被種回來,農政單位同時鼓勵 小米成為拉勞蘭的部落特產。
採用現代農法,如人工授粉、 臺大退休的郭華仁教授與
澆灌系統等方式,讓種植作物 霧臺鄉魯凱族人、國立中山大
更省水以獲得更大效益。 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巴清雄
小米是原住民作物的指標, (Rungudru Pacekele)也長年
近年已有復育的趨勢,例如臺 推動小米復育,在 2011 年「小
東拉勞蘭部落牧師戴明雄於 米回家」行動,讓上百種在臺
2005 年向文建會提「重現部落 灣已經失傳,流落到美國種原
小米園計畫」,將家中三甲多 庫中的小米種子,漂洋返臺保
存在國家作物種原庫中,並在
農試所的田間種植,同時推廣
農作物歉收或河水氾濫,巴布麓部落會請巫師 「帶小米回部落」的種植行動。
祭拜祈福,採箭竹、源頭之水供奉守護神神龕。
油芒也是近年頗受注意的
作物,根據臺大及中研院的臺
灣本土植物資料庫,其顯示日
治時期採集的標本資料,當時
全臺各地都有油芒。目前所知
種植面積較大在臺東武陵部落,
由邱貴春、邱曉徵父子種植整
理,不只種有黃梗、紅梗兩種,
還試種龍爪稷等旱作。相較於
小米或稻米,油芒的口感粗硬,
比較沒有黏性,需要長時間烹
煮,但因為耐旱,且營養豐富,
因應目前的極端氣候,油芒是
現代理想的作物。
小米
#
32 | rsriso
ɨʹ
@܆݂ࠦԫ JOEE
@܆݂ࠦԫ JOEE ɨ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