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原YOUNG—青少年雜誌期刊》117期
P. 9
泰雅族藝術家林安琪,創作橫跨表演、動態影像和裝置藝術,常以身體為載體,
把內心想說的話轉化為具象藝術形式。作品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與文化深度。
2023 年,她獲得「Pulima 藝術獎」肯定,是近年相當受到矚目的藝術創作者。
Ⓒ 攝影:丁常恩
藝術家林安琪結合平面作品、動力裝置和行為藝術表現的作品《生 ⇆ 熟 ⇆ 福》(Raw
⇆ Ripened ⇆ Happiness)。
林安琪從小喜歡畫畫,但從未想過 泰雅族口述故事 成為創作靈感
自己有一天會成為藝術家。國中畢業 《找尋迭瑪哈霍伊的路徑》是林安
後,她遠赴加拿大留學,主修的是和藝 琪的重要代表作,靈感來自於泰雅族的
術毫無關聯的電腦相關科系。上大學時 口述故事。傳說,迭瑪哈霍伊是一座位
學校規定每位學生都要選修藝文課程, 於深山中的女人社,那裡居住的只有女
於是林安琪開始接觸到「行為藝術」。 人,她們能夠和蜜蜂溝通,靠著風就能
夠孕育下一代。林安琪認為,迭瑪哈霍
那堂課上,一位加拿大女性藝術家 伊根本就是酷兒(Queer)的烏托邦。
Rebecca Belmore 的作品深深觸動她。 「國中時期,就向家人出櫃了。」回想
「我有很多話想說,可是不擅長用文字 起青少年時期,林安琪對於自己的性傾
表達。」她發現,原來身體也能成為創 向和性別認同感到迷惘,內心充滿困惑
作的媒材,用創作說出那些無法開口說 和掙扎的她,選擇離開臺灣,隻身前往
出的話。從那一刻起,林安琪開始嘗試 加拿大求學。
行為藝術創作,也毅然決定轉換跑道,
改念藝術系,正式踏上藝術之路。 林安琪在加拿大的寄宿家庭,
07
Τɛː༩ JOEE
Τɛː༩ JO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