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0 - 太平洋諸島百科事典
P. 290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歷史    放映新聞報導和好萊塢電影。據報,聖靈島上有 43 個。                  動指南》(You and the Native: notes for the guidance of Members   ኷نಂගٙˋ̺ԭॲ఻ʫԭ                              群島、布甘維爾、北索羅門群島、新幾內亞北海岸。在                        歷史
               戰爭期間,島民和軍事人員的接觸不斷侵蝕原住民                   of the Forces in their relations with New Guinea natives)。該冊由                                          情勢所逼之下,澳洲新幾內亞託管地的文官政府將治理
                                                                                                                  1939 年,世界大戰對於太平洋地區而言還非常遙遠,
           與殖民者的關係。戰爭爆發前,後二者之間無論穿著、                     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部的一名澳洲軍官撰寫,內容                                                                               權交給澳洲軍方。巴布亞在經歷一陣混亂之後,也由軍
                                                                                                                  到了 1941 年 12 月時,巴布亞紐幾內亞突然捲入戰事,
           行事風格截然不同,且多把島民放在次要地位。整個體                     為一百條戰前行為準則建議。                                                                                          方取得控制權。1942 年初,澳洲將其兩個領土合併,由
                                                                                                                  夾在兩方勢力之間。珍珠港被轟炸隔天,日本軍方出動
           制和象徵的演變都是確保歐洲人的優越主導地位。此演                        在美拉尼西亞,殖民秩序依人種有別(黑 / 白)。                                                                            澳屬新幾內亞行政單位負責處理民政事務。
                                                                                                                  偵察機,飛過拉包爾和卡威恩上空。長期以來,在新幾
           變歷程與種植場經濟息息相關:種植場注入了新的收入                     因此,身穿制服,與白人執行相同任務的非系美國軍人                                                                                   1942 年 5 月時,在珊瑚海、中途島、科科達、米爾
                                                                                                                  內亞的澳洲人擔心與日本開戰。而這場戰事來得又快又
           來源,為當地文化、物質生活大來重大的影響。                        為當地社群帶來深刻印象,也打破了當地僵固、種族對                                                                               恩灣及瓜達爾卡納爾發生了四場扭轉戰事的戰役。9 月
                                                                                                                  急。1941 年 12 月時,白人女性和孩童撤離避難,教會
               軍營附近的軍隊、集結待命區帶來商品及物資的新                   立的殖民社會秩序。約莫 200 萬名非系美國軍事人員在                                                                            底時,澳軍已在米爾恩灣擊敗日軍,並正往科科達小徑
                                                                                                                  的婦女和護士則可選擇是否撤離。亞系女性和非役齡、
           經濟需求。島民順應情勢,從事勞動、貿易、銷售等行                     遠東和太平洋地區服役,由於非系美國軍事人員多在勤                                                                               推進。1942 年底時,在布納和哥納的日軍被澳美聯軍擊
                                                                                                                  非從事基本服務的男性公民則被留下,面對日軍入侵。
           業。軍方和殖民政府試圖透過制定最低工資、價格管制                     務小組(如軍需、運輸、海軍工程小組)執勤,他們與                                                                               敗。1943 年,盟軍奪回巴紐本土的沙拉毛亞、拉埃、芬
                                                                                                                  日軍於 1942 年 1 月 23 日佔領拉包爾,當時新加坡尚未
           來規管有通膨現象的經濟。有些殖民政府嘗試阻斷貿易:                    島民勞工團有頻繁的接觸。而顯然,非系美國人的能力                                                                               什港,也登陸布甘維爾及新不列顛島。美軍開始向北跳
                                                                                                                  失守。新加坡為英國在東方的外國要塞。當時,澳屬新
           如新赫布里底群島的第 1/1944 號聯合法規禁止「銷售原                和耀眼成就讓眾人忽略美國軍方存在著種族隔離。                                                                                 島,途經許多日軍最堅固的基地,跳島途中不留下任何
                                                                                                                  幾內亞的拉包爾有 1,500 隊最強的澳洲軍事部隊。很快
           住民古玩」,違者處以罰款及/或半年刑期。                            儘管殖民政府極力規管原住民和軍事人員的互動,                                                                              讓日軍察覺的航行或飛行足跡。1944 年間,澳洲盟軍在
                                                                                                                  的,全數部隊竭盡全力向南或向北逃竄。新不列顛島上
               大部分的軍營附近有不受規管的交易,執法不力是                   對許多曾在美軍基地工作的人,他們仍記得與美軍的多                                                                               拉木河谷和馬當奮戰,美軍則直接前進至愛塔佩和荷屬
                                                                                                                  的部隊未能獲得增援,也無人支援和救援,顯現出當時
           常見的情況。在戰時東加,1 美元可購得 48 磅的玉米、                 種非正式互動:進行貿易、為美軍洗衣賺外快、一同出                                                                               新幾內亞。到 1945 年 8 月日軍投降時,澳洲盟軍囚禁
                                                                                                                  澳洲在該區域勢力微弱,僅有大約三分之一的拉包爾部
           橘子、鳳梨或西瓜,144 磅的木瓜,或 84 磅的地瓜。觀                席教會活動等。在這些互動中,常見美國人大方給予島                                                                               在加澤爾半島的日軍,並襲擊在布甘維爾和˜෦ͤд™
                                                                                                                  隊平安無事。
           光紀念品的生產與銷售是原住民從事的另一個重要商業                     民軍方配給的食物、香菸、衣物、裝備。雙方不僅會交                                                                               區(ˆSEPIK‰District)的日軍。在新幾內亞的最後幾
                                                                                                                      日軍從拉包爾大本營繼續向外擴張,佔領新幾內亞
           活動,籃子、帽子、織品、茅、弓箭、拐杖、雕刻品,                     換,有時還會一同分享食物和其他物品,過程中雙方逐                                                                               場戰役雖讓村民脫離飢餓和暴行,不過這些戰役也被批
           以及常見的草裙是軍人搶購一空的商品。戰爭期間,此                     漸建立關係、彼此熟識。在太平洋地區,交換商品(食                                                                               評,在北方的決定性戰役進行之時,造成眾多傷亡。
           類交易為往後數十年的島嶼觀光業建立模式。現今在太                     物尤甚)擁有更廣泛的社會意義。將交換行為視為友誼,                                                                                  太平洋戰爭改變了新幾內亞與外界的關係。將近
           平洋地區的機場所見專賣給觀光客的工藝品,即是奠基                     且預期雙方會持續合作的觀念,為一代島民種下了戰後                                                                               100 萬名美軍、30 萬名澳洲盟軍、30 萬名日軍,和數
           於戰時進行類似貿易時,島民揣摩外來人士對原住民工                     ˜̘ಟ͏ʷ™ˆDECOLONIZATION‰的思潮,最終促                                                                          量較少的紐西蘭及斐濟軍隊被送往新幾內亞。此外,日
           藝品的喜好,改良而成的。                                 成太平洋島國的獨立。—GMW                                                                                         軍亦運送好幾千名或受徵招、或自願入伍為勞工的印度
               島民與軍方人員因各種原因進行的多種互動,對殖                                                                                                                          人、中國人、馬來人至當地。日軍死亡率高得嚇人:在
                                                        延伸閱讀
           民階級來說是一直潛在的威脅。每次只要有島民和士兵                                                                                                                            遣返日軍期間,15 萬名日軍死在新幾內亞,而勞工的死
                                                        Cooper, H, 1946. Among Those Present: the official story of the
           做同樣的工作、吃同樣的食物、玩同樣的遊戲、看相同                                                                                                                            亡人數更多。澳洲盟軍擁有同盟國軍隊中最高的死亡率:
                                                              Pacific islands at war, Her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
           的電影、穿著相同、以綽號稱呼對方(如「喬」、「兄                     Lindstrom, L and White, G M, 1990. Island Encounters: black and                                        死亡人數高達 9,000。很多新幾內亞的政府官員和種植場
           弟」等),對於殖民統治者而言都是一種挫敗。此問題                           white memories of the Pacific war,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場主被殺害,將近 300 名在異地出生的傳教士死亡。時
           也使殖民政府提高警覺,促使他們正式懇求盟軍軍方祭                           Press.                                                                                           至今日,巴布亞紐幾內亞人的死亡人數未有定論。在遭
           出更嚴格的人員分離準則。軍方為此於 1943 年出版了                  Somare, M, 1975. Sana: an autobiography of Michael Somare,                                             受密集轟炸、地面戰頻繁、長期為日軍佔領的地區,如
           一本標題為《原住民與你:軍方與新幾內亞原住民的互                           Nuigini Press.                                      圖 3-19 來自巴布亞紐幾內亞奧羅區(Oro District)的拉斐爾.奧映     加澤爾半島和布甘維爾,人口數減少了四分之一,大部
                                                                                                                  巴利(Raphael Oimbari)帶著澳籍傷兵至布納附近避難(1942 年聖
                                                        White, G M and Lindstrom, L (eds), 1989. The Pacific Theater:                                          分並非死於戰事,而是死於貧困。
                                                                                                                  誕節)。
                                                              island representations of World War II, University of
                                                              Hawaiʻi Press.























           248                                                                                                                                                                                        249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