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3 - 太平洋諸島百科事典
P. 343

政黨、政治與示威運動                                                                                                                                                              政黨、政治與示威運動
     政治    經濟學學位。1974 年返鄉後,於比納(Bina)成立社區                亞的辯論會。1989 年 3 月納奧蒂恩贏得選舉,成為普安                             在那之前更有上萬人因此喪命。歐洲列強建立殖民帝國                     社會的權利。                                          政治
           鋸木廠,次年成立索羅門群島國家工人工會(Solomon                  迪米耶市長,3 個月後代表卡納克社會主義民族解放陣                                 後,以報復或宣揚和平之名進行襲擊與討伐,亦奪走無                         整個太平洋地區,各種操縱與示威的機會與形式不
           Islands National Union of Workers),爾後成為主席。1976  線於新成立的北部省議會和屬地議會競選議員,並且勝                               數美拉尼西亞人的生命。                                  同,取決於殖民政權的勢力強弱。新喀里多尼亞的卡納
           年進入議會,代表東荷尼阿拉,並擔任˜਷࢕͏˴ᙣ™                     出。基拔烏 1989 年過世後,1990 年 3 月納奧蒂恩當選                              西方研究往往著重於暴力,然而,各種政治經濟議                   克人施力空間有限;東加人則因英國既提供保護,又容
           ˆNADEPA‰領袖,即反對黨領袖。1980 年連任議員,                為卡納克社會主義民族解放陣線主席。他後來被前任副                                  題存在著根本上的衝突,武裝抗爭只佔了一小部份。太                     許其維持獨立王國,與英國享有較為對等的關係,精明
           進入˜৵৵ݾ̵™ˆMAMALONI‰聯合政府,擔任財                   手、喀里多尼亞聯盟黨(Union Calédonienne)候選人洛                       平洋島民持續參與政治活動,爭取權力,並利用操縱策                     的酋長得以保有對其土地的控制和既有的社會結構。在
           政部長,1984 年第三任任期內脫離國家民主黨轉投自由                  克.瓦米唐(Roch Wamytan)取代。                                    略,獲取了部份新創造的財富。自從首位踏足大溪地的                     前述兩例之間則存在各種不同的方式,島民對建立新國
           黨。第四任任期辭任議員,競逐奧克/蘭加蘭加(Aoke/                                                                            歐洲人撒母耳.˜͙л౶™ˆWALLIS‰於 1767 年踏上               家的參與程度不一。斐濟人在國土內享有殖民國保護,
                                                        資料來源/延伸閱讀
           Langalanga)選區席次卻失利。擔任經濟顧問後於 1997                                                                       玻里尼西亞土地開始,島民就已開始爭取權力,到了 19                   以農產品為賦稅,並由全為斐濟原住民的政府治理。英
                                                        Colbert, E, 1997. The Pacific Islands: paths to the present, Westview
           年重返議會,代表奧克/蘭加蘭加選區,同年當選為索                                                                               世紀初,大溪地、夏威夷、東加與紐西蘭王朝繼承更替                     國引進印度契約勞工,使斐濟成為多元種族國家,導致
                                                              Press.
           羅門群島總理。—KRF                                  Craig, R D and Clement, R T, 1980. Who’s Who in Oceania,   的戰爭中,島民爭權活動有增無減—所有地區島民都                     斐濟的種族衝突,持續至今。新興的宗教信仰運動亦為
                                                              1980–81, Institute for Polynesian Studies, Brigham   與數量不斷增加的歐洲移民發生衝突。在美拉尼西亞,                    對抗歐洲勢力賦予不同價值。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早期
           ■ 帕亞斯.溫帝 帕亞斯.溫帝(Paias Wingti,1951 年
                                                              Young University–Laie.                              由於歐洲移民強行殖民統治,同樣也出現針對地方權                      殖民國以不定期巡邏的方式進行管理,島民政治抗爭空
           2 月 2 日 –),巴布亞紐幾內亞前任總理,生於哈根山(西
                                                        Craig, R and King, F (eds), 1981.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Oceania,   力、特權與屬地的鬥爭。島民常針對社會生存與變革進         間有限。但後來因千禧年主義運動興盛,示威抗議
           高地)附近。1977 年為參選中斷巴布亞紐幾內亞大學的
                                                              Greenwood Press.                                    行示威:爭取共享新創造的財富,以及爭取參與建立新
           經濟學學業,贏得哈根山開放選區席次,加入索馬雷的
                                                        Crocombe, R, 1989. The South Pacific: an introduction, 5th ed.,
           巴紐聯盟黨。1978 年擔任運輸與民航部長,1980 年溫帝
                                                              Institute of Pacific Studies, University of the South
           隨索馬雷政府敗選下台,後於 1982 年擔任索馬雷的副
                                                              Pacific.
           總理。1985 年初與十五名同伴退出巴紐聯盟黨,成立人                  Dorney, S, 1990. Papua New Guinea: people, politics and history
           民民主運動黨(People’s Democratic Movement)。溫帝同           since 1975, Random House.
           年在贏得議會不信任案後成為總理。1987 年選舉中連任                  Ghai, Y and Cottrell, J, 1990. Heads of State in the Pacific: a legal
           總理,執政達 11 個月,副手是陳仲民。在兩次嘗試與                         and constitutional analysis, Institute of Pacific Studies,
           巴紐聯盟黨形成多數、組成聯合政府失敗後,溫帝 1988                        University of the South Pacific.
           年 7 月因不信任案通過而下台。溫帝 1989 年又嘗試競逐               Henningham, S, 1992. France and the South Pacific: a contemporary
           總理,失敗二次。後於1992年選舉勝出,再次出任總理,                        history, Allen & Unwin.
           並得以執政至 1994 年被陳仲民爵士擊敗,因不信任案                  Tudor, J, 1968. Pacific Islands Year Book and Who’s Who, 10th ed.,
           通過下台。1997 年選舉失去議員席次。—KRF                           Pacific Publications.

           ■ 保羅.納奧蒂恩  保羅.提奧.納奧蒂恩(Paul
                                                        第二節  政黨、政治與示威運動
           Tyaou Néaoutyine,1951 年 10 月 12 日)生於新喀里多尼
           亞聖米歇爾(St Michael),接近普安迪米耶(Poindimie),
           於普安迪米耶、帕伊塔和努美嗄的天主教學校受教
                                                        ͪ۾jࡡۨ͏ૄ˴່༶ਗ
           育。1970 年代初納奧蒂恩就讀法國里昂大學,經濟學
           碩士畢業。返回努美嗄後,他於拉佩魯茲高中(Lycée                  18 世紀以來,歷史常以太平洋島民對抗西方入侵者的武
           La Pérouse)任教(1978-85),同時活躍於˜ք౶؍™           力抗爭為中心。1788 年歐洲移民入侵澳洲大陸建立殖民
                                                        地起,戰爭與死傷衝突便時有所聞。在紐西蘭,數以千
           ˆNAISSELINE‰於 1976 年成立的社會主義政黨卡納克
                                                        計的毛利人死於 1860 年代對抗英國王權,
           解放黨活動中。基拔烏延攬納奧蒂恩進入北區內閣,並
           於 1987 年二度造訪紐約,出席聯合國針對新喀里多尼


















           300                                                                                                                                                                                        301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