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原YOUNG—青少年雜誌期刊》117期
P. 35
封面故事
原住民族不再是被動接受現代法律規範的客體, 案例篇
而是積極參與法律改革的主體。
臨文化與法律的衝突。
不論對於哪一族來說,
狩獵(Mal-as-baninga)
不單只是獲取糧食,也
是與山林的對話、與祖
靈連結的方式,更是照
顧部落家人、展現男性
價值的重要途徑。
布農族獵人王光祿
(Tama Talum)的故事, 原住民族的抗爭與勝利,不僅是為守護自身文化與
權利,更是為了探索與不同族群間更好的共存之道。
成為臺灣原住民族文化
權利抗爭的經典案例。
2013 年,王光祿為滿足 釋字第 803 號解釋中做 重新定義法治內涵
年邁母親對山林野味的 出歷史性判決:「現行 探索更好的共存方式
思念,持撿來的獵槍獵 法律對原住民族獵槍的 從這些案例可見,
得一隻山羌和一隻長鬃 規定過於嚴格且不明確, 原住民族不再只是被動
山羊,卻因違反《槍砲 要求非祭典狩獵也需提 接受現代法律規範的客
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和 前申請的規定過度限制 體,而是主動參與法律
《野生動物保育法》遭 文化權利。」此一判決 改革的主體,並用文化
到起訴,被判刑三年半。 不僅還王光祿清白,更 智慧重塑現代法治內涵。
推動相關法律修正,為 原住民族的抗爭與勝利,
這個案件引起全臺 原住民族狩獵文化權開 不僅是為守護自身文化
關注與辯論。歷經漫長 闢合法空間,成為臺灣 與權利,更是為了探索
法律程序,案件最終來 法治史上文化與法律對 與不同族群間更好的共
到憲法法庭。大法官在 話的重要里程碑。 存之道。
33
܆݂ࠦԫ JOEE
܆݂ࠦԫ JO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