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4 - 太平洋諸島百科事典
P. 384

特別感謝                                                                                                                                                                                     農業
     經濟 經濟  撰稿                                          攝影                                                                                                     ■ 原住民耕作系統 太平洋地區的傳統農業可分為六                        經濟 經濟
                                                                                                                  第一節  農業
           ADC    Alistair Couper                       (頁 349,圖 5-1) 2012 ©Ks.mini, "Coconut copra" @Wikimedia                                                種系統,其中包含可能有作物生產的畜牧業。所有耕作
           AT3    Anna Tiraa                                  Commons, CC BY-SA 3.0.                                                                           系統都有各自獨特的技術、作物種植頻率、作物存量。
           BG     Bill Gammage                          (頁 353,圖 5-2) 2010 ©Ted, "Sugarcane factory" @Flickr, CC   ุ༵                                          這六種耕作系統在空間上不一定完全區隔,通常可見於
           BVL    Brij V Lal                                  BY-SA 2.0.                                          從巴布亞紐幾內亞海拔 2,600 公尺、容易結霜的山坡地,                一個社群的持有土地上。這六種系統分別為:樹藝(樹

           CH     Christy Harrington                    (頁 354,圖 5-3) 2005 ©Jared Wiltshire, "Cane farms" @Flickr,
           CK     Chris Kissling                                                                                  到溫暖的赤道海域上,稍高於海平面的小環礁,都可見                     園或長期休耕林地)及農林混作;在森林或灌木間游耕,
                                                              CC BY 2.0.
           CM2    Clive Moore                                                                                     太平洋島民進行農耕活動。同樣地,乾旱沙漠以及長年                     有時以樹園和農林混作輪替;水源控制:灌溉及排水,
                                                        (頁 356,圖 5-4) 2018 ©Kristina D.C. Hoeppner, "Cocoa beans
           CY     Charles Yala                                in the sun to dry" @Flickr, CC BY-SA 2.0.           潮濕的地區降雨量亦有差異;土壤可能來自年輕火山以                     包含濕地芋頭系統和甘藷的排水系統;稀疏林冠乾田集
           DG2    Desh Gupta                                                                                      及富含養分的沖積物,或是環礁島土壤母質,這種土壤                     約栽種,包含蕨類植被和疏林草原;庭院農圃;以及畜
                                                        (頁 357,圖 5-5) 2017 ©Metamorfa Studio, "Tea Plantations"
           GB     Geoff Bertram                                                                                   為高鹼珊瑚礫石,其質地粗糙、飽水力差,有機物質和                     牧業。
                                                              @Flickr, Public Domain Mark 1.0.
           JL1    Jacqueline Leckie                                                                               養分量低。傳統農民透過多種農耕技術和作物組合來適
                                                        (頁 366,圖 5-6) 2013 ©AMISOM Public Information,
           JO     John Overton                                                                                    應上述環境條件,讓他們無論是在最貧瘠的島嶼,還是                     ■ 樹藝與農林混作 美拉尼西亞地區最早出現的農業
           KRF    Kate Fortune                                "2013_03_16_Somalia_Fishing g" @Flickr, CC0 1.0.                                                 特點即是重視樹藝—1 萬多年前,在人類從事農業活
           MTS    Michael T Skully                      (頁 367,圖 5-7) 2009 ©Sonya, "The catch" @Flickr, CC BY-    較大島嶼的最高海拔,都能生產糧食。至今大部分的島                     動前的打獵採集階段便已有樹木栽種的歷史,之後才出
           ND1    Ngaire Douglas                              SA 2.0.                                             民家庭仍利用多種農耕方式,持續在這些環境耕作,供                     現家養樹木。根據考古證據,距今 3,500 年前,新愛爾
           PD     Peter Dauvergne                       (頁 368,圖 5-8) 2011 ©David Stanley, "Log Processor"        應日常所需,也為自己賺取部分收入。
                                                                                                                                                               蘭島以北的木紹島樹藝發達,島上種植椰子樹、露兜樹、
           PK     Peter Kiely                                 @Flickr, CC BY 2.0.                                     對太平洋島民而言,糧食生產仍然是一項社會活動:
           PL     Padma Lal                             (頁 369,圖 5-9) 2007 ©The 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Foreign   慶典活動一定要呈現豐收景象才算完整,個人應盡己所                    太平洋粟、東印度橄欖,以及其他幾種可做雕刻用途的
           RAH1   Richard A Herr                              Affairs and Trade, "The site of secondary mining of   能,並奉獻品質最佳的糧食作為餽贈。傳統食物包含芋                   硬樹木。這些樹種以及其他來自東南亞的樹種(如可能
           RC     Rajesh Chandra                              Phosphate rock in Nauru, 2007. Photo: Lorrie Graham"   頭、薯蕷、鮮魚、全豬肉、山野菜,至今仍與其他外來                  來自馬來西亞西部的麵包樹),在殖民栽植者的航海運
           RGC    Ron Crocombe                                @Flickr, CC BY 2.0.                                                                              輸下流通於整個太平洋地區,造就太平洋島嶼村落和幾
           RL2    Robert Langdon                                                                                  食物一同出現於慶典上,而缺少任何一樣都能招致譴責                     乎隨處可見的典型地景:樹林和果園林相多元美麗,且
                                                        (頁 376,圖 5-10) 2014 ©Mike Finn, "Etel - shellfish gathering"
           SF     Stewart Firth                               @Flickr, CC BY 2.0.                                 (見˜ସ࢖™ˆFEASTS‰)。土地所蘊含的社會意義遠                  種滿用途廣泛的樹種。
           ST     Sandra Tarte                          (頁 377,圖 5-11) 2009 ©USCG Press, "Pohnpei Harbor,         比在西方社會來得大,栽種菜園或麵包樹及露兜樹園,
           WCC    William C Clarke                                                                                種植小片的椰子林,或是在小礁島上開闢芋頭田,都只                     ■ 游耕  游耕(又稱火耕,英文有 swidden 與 slash-and-
                                                              FDM" @Flickr, CC BY 2.0.
           YN     Yoshiharu Nishioka                                                                              是獨立的土地管理,這些種植行為需要社群的參與。從                     burn cultivation 兩種說法)可見於幾乎所有地勢較高的島
                                                        (頁 378,圖 5-12) 2009 ©Walmart, "Palm Oil" @Flickr, CC BY
                                                              2.0.                                                土地使用權制度可知,在修正的傳統土地制度之下,親                     嶼,以及地勢高、有些許次生林分佈的石灰岩島嶼。在
                                                        (頁 382,圖 5-13) 2007 ©Boris Johnson, "Neiafu" @Flickr, CC   屬團體共享土地權利。在共有地上,個人或大家庭只要                    游耕範疇之下有更多技術上更進步的農業形式,游耕無
                                                              BY-SA 2.0.                                          曾使用過某整片或特定區塊的土地,或曾在該土地栽種                     論在身體力行上還是知識上都可能非常複雜,這是因為
                                                        (頁 382,圖 5-14) 2017 ©Dennis Sylvester Hurd, "Sunday,      樹木,就擁有土地共有權。少數個體擁有土地的絕對權                     從事游耕不僅需耕種多種一年生或接近一年生作物,也
                                                              October 15, 2017" @Flickr, CC0 1.0.                 利,土地所有使用活動和使用者都屬於某個社群,成員                     須懂得利用休耕地來抑制野草、作物害蟲與疾病,以及
                                                        (頁 385,圖 5-15) 2011 ©Abasaa, "Saipan International Airport   之間由互惠權利和義務維繫。這種體制通常對個體經濟                  使用有機質和營養鹽來翻新舊土。栽種者透過選擇性除
                                                              Terminal Building1" @Wikimedia Commons, Public      企業來說是個障礙。                                    草和種植,幫助和抑制不同樹種的生長,來培養高度有
                                                              domain.                                                                                          用的樹園休耕地。
                                                        (頁 386,圖 5-16) 2011 ©World Trip 2011/12 and more,
                                                              "Rarotonga Flughafen" @Flickr, CC BY-SA 2.0.
                                                        (頁 387,圖 5-17) 2016 ©Enzino, "Aéroport de Bonriki"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4.0.
                                                        (頁 389,圖 5-18) 2011 ©Rodeime, "MV Reef Endeavour in
                                                              Fiji 2"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4.0.
                                                        (頁 390,圖 5-19) 2010 ©Abasaa, "Guam ITC building"
                                                              @Wikim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頁 399,圖 5-20) 2009 ©Christian Haugen, "Sunset at the
                                                              Rydges Resort on Fiji" @Flickr, CC BY 2.0.
                                                        (頁 400,圖 5-21) 2018 ©amanderson2, "Marshall Islands
                                                              Resort from Water Majuro" @Flickr, CC BY 2.0.
                                                        (頁 400,圖 5-22) 2011 ©Abasaa, "Hafadai Beach Hotel"
                                                              @Wikim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342                                                                                                                                                                                        343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