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2 - 太平洋諸島百科事典
P. 502
運動競賽與遊戲 運動競賽與遊戲
社會 ی˄̻ݱ༶ਗึ 神廟。 徑投擲類項目:鉛球、鐵餅、鏈球;1974 年在基督城 社會
夏威夷的衝浪活動 19 世紀時幾乎不見蹤跡。隨著 舉辦的大英國協運動會中參與十項全能。(見「݁ط
第一屆南太平洋運動會於 1963 年在蘇瓦舉行,此運動
外來疾病造成大量人口減少、普遍的文化解組現象出 POLITICS)
會為區域性活動,參與國家來自太平洋南部、中部、西
現,再加上後來傳教士顧忌男女一起趨近裸體或裸體衝
南部,提供太平洋島嶼投入運動賽事的動力。設立初期 ■ 艾倫.拉札爾(Alain Lazare,約 1958-)出身新喀里
浪、甚而共度時光,故加以反對,且另有其他新運動與
為每隔 3 年舉辦 1 次,後來改為每隔 4 年舉辦 1 次。— 多尼亞,1979-80 年代叱吒太平洋島嶼的長跑及中長跑
KRF 活動引進,使得衝浪差點絕跡。1,800 年代末期根本少 賽場,在 3 屆南太平洋運動會囊括 23 面金牌、1 面銀牌,
見衝浪客的身影。
其中,1987 年在努美嗄奪得 6 面金牌。1988 年獲選代表
ላई༶ਗᇝৎ 但衝浪並未式微。世紀交接之際,夏威夷人希望和
法國參加在首爾舉辦的世界盃馬拉松,拿下第 19 名。
祖先一樣享受海浪,便重新投入衝浪,移民也開始衝
衝浪意指越過湧起海浪、順浪滑行的水上運動特技,利
浪,促使此運動復興。復興後的衝浪運動從夏威夷擴展 ■ 彼得.法帝亞羅法(Peter Fatialofa,1959-2013)為
用舟艇、板子(或同等物品)或自己的身體在水面滑
至加州、澳洲及其他適合衝浪的地點。—BF 圖 6-25 衝浪。 薩摩亞後裔,生於奧克蘭,曾於紐西蘭就讀,也進入阿
行——堪稱太平洋島嶼的典型運動。雖然衝浪似乎也在
庇亞的聖若瑟學院(St. Joseph’s College)就讀。運動職涯
祕魯和西非的海岸各有獨立發展,但衝浪的本土發展卻
ତ˾ላई༶ਗ 始於拳擊,但 1979 年起改打橄欖球,很快便展現過人
是在太平洋島嶼區域達到顛峰,並在 20 世紀由此處擴 成批的攝影師也前來工作,共同造就由雜誌、服飾、裝
在歐洲探險家的紀錄出現之前,夏威夷貴族的衝浪技 備構成的衝浪產業,產業之大,利潤可觀。 天賦。1984 年,他代表奧克蘭出賽,但 1986 年因受傷
展至全球各地。
最廣為人知且發展最成熟的形式為浪板衝浪(surf 能即如魚得水(見ላई༶ਗᇝৎORIGINS OF 如今林林總總的衝浪形式皆可見於環太平洋地區及 而錯失甄選進入黑衫軍的機會,後來為薩摩亞國家聯合
SURFING)。隨著威基基等地的觀光旅遊興起,滑 多座島嶼。雖然部分大溪地及夏威夷衝浪好手在世界排 式橄欖球隊(簡稱為「馬努薩摩亞隊」,Manu Samoa)
boarding),在此簡稱為衝浪。最簡單的衝浪形式主要
水板及衝浪板從長又實心的外觀演變至空心,衝浪迅速 名脫穎而出,大眾未必將衝浪認定為屬於太平洋區域的 效力,並擔任隊長,1991 年及 1995 年在世界盃皆打進
是兒童和青年的消遣活動,使用木製短板或椰子葉的寬
受到歐美人青睞。1960 年代開始使用巴沙木(balsa)材 運動項目。然而,太平洋區域的海灘及礁岩浪點適合衝 8 強賽。他的橄欖球職涯參與的國際賽事包含 55 場國際
莖,以起乘越浪;在樹木稀少的拉帕努伊島,則將蘆葦
質,後來開始使用合成材質,加上馬里布(Malibu)浪 浪,全球各地的衝浪高手仍蜂擁而至。—MQ 錦標賽。
綁緊成束當作浪板。據記載,此類形式廣見於太平洋區
板以及後來短板的引進,都促使衝浪運動風靡全球。身
域,顯示衝浪很可能為遠航者傳承下來的常見活動,他 ■ 瑪格莉特.瑪廷加(Margharet Matenga,約 1960-)
體衝浪(body surfing)愈見流行,帆板、風帆衝浪、衝 ˄̻ݱࢥ͏ٙ༶ਗϓఱ
們從大約西元前 1500 年開始自東南亞散布至太平洋各 生於拉洛東加島,1970 年代末期及 1980 年代初期在紐
浪橇或衝浪筏、趴板衝浪等興起,多元形式適宜各種風 太平洋區域不乏出類拔萃的運動員,下列運動員名單僅
地。 西蘭籃網球界闖出名號,1979 年及 1987 年參加世界籃
浪條件,各年齡層皆可參與。夏威夷某些冬天浪點為必 是冰山一角,旨在說明過去 50 年來太平洋島民不僅在
這種廣布各地的消遣活動後來演變成進階版的衝浪 網球錦標賽。公認為那個年代全球最強射球手,後於拉
須朝聖之地,包括歐胡島北岸的三處岸邊浪:浪高達 10 運動方面獨領風騷,參與的項目也豐富多樣。
運動:成人站在大尺寸的浪板上,沿著浪壁滑下。據信, 洛東加島訓練庫克群島國家代表隊,指導該隊持續在區
公尺的威美亞灣,以及日落海灘、萬歲管浪區(Banzai
此種發展始於東玻里尼西亞,到夏威夷群島演變為最成 ■ 布拉(Bula),全名為伊利凱那.拉蘇盧撒.布拉瑪 域競賽中名列前茅。
Pipeline)。當地競賽與國際競賽吸引廣大的愛好者,
熟的形式,男女老少乘著長板,將閒暇時光都投入此項 伊那瓦雷尼費瓦卡布拉伊瑪伊納瓦歐拉肯巴洛亞(Ilikena
■ 馬克.普雷茂.圖伊奈(Mark Pulemau Tuinei,
運動。衝浪的風靡程度,可由早期觀察家的筆觸窺見: Lasurusa Bulamainavaleniveivakabulaimainavaolakebaloa),為
1961-99)是在美國加州奧森塞得出生的薩摩亞人,於檀
浪一開始打來,「整個村莊的茅草屋空空蕩蕩」,而且 知名的斐濟板球選手,觀眾常會為其精彩擊球喝采。曾
香山長大,就讀普納荷高中,參與籃球、美式足球、田
「下田、捕魚、織樹皮布等日常活動都暫時停擺,全村 入選斐濟代表隊,參加 1948 年及 1954 年紐西蘭巡迴賽,
徑等各式運動。首次進入職業賽是在 1983 年加入達拉
的男女老少追著白白浪花,馳騁浪頭」。酋長階級衝浪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球局是 1954 年對抗紐西蘭坎特伯雷
斯牛仔隊,35 歲前即參加 189 場比賽,經驗老道,拿過
技巧高超,而且根據某些權威,只有他們得以獨享滾動 隊時奪得 102 分,包辦 8 支六分打及 5 支四分打。其姓
3 枚超級盃冠軍戒,並獲選進入 1995 年及 1996 年的職
的浪頭,也只有他們得以使用為這類浪型設計的巨大 原文共 44 個字母,意指「從拉烏群島拉肯巴島的納瓦
業盃。
olo 浪板,平均長達 5-6 公尺。酋長及平民皆會使用較短、 歐亞醫院存活下來」。
較輕薄的 alaia,在島嶼周圍較陡峭、崩潰迅速的區域衝 ■ 歐羅.麥克斯.布朗(Olo Max Brown,1967-)生
■ 約翰.魯梅特.卡普廷(John Rumet Kaputin,
浪。夏威夷的口述傳統中多會提及衝浪,尤其是愛情場 於阿庇亞,年僅數個月大時即遷至奧克蘭。就讀奧克蘭
1939-)出身於巴布亞紐幾內亞加澤爾半島的托萊(Tolai)
景,而且至少一間夏威夷黑奧神廟 heiau 信奉衝浪神祇, 大學時開始在龐森比橄欖球俱樂部打球,大學畢業時具
人,為傑出運動員及橄欖球員,是首位在摩士比港打聯
例如:夏威夷島可娜(Kona)海岸的庫埃馬努(Kuemanu) 圖 6-24 夏威夷島可娜海岸的庫埃馬努神廟。 會計師身分。首度代表奧克蘭出賽是在 1989 年,擔任前
盟式橄欖球的新幾內亞人,1962 年在澳洲伯斯舉辦的大
排支柱的力氣及技能促使他在 1990 年獲選進入黑衫軍,
英帝國運動會代表巴布亞紐幾內亞出賽。(見݁ط
1992 年首次參賽,1995 年參加世界盃。1998 年之前他
POLITICS)
成為黑衫軍史上最常參與國際賽事的支柱,後來因傷被
■ 西蒂韋尼.蘭布卡(Sitiveni Rabuka,1948-)為斐 迫退休。
濟前任總理,1970 年時,代表斐濟橄欖球隊出戰英格
■ 麗塔.法帝亞羅法(Rita Fatialofa,1963-)為橄欖
蘭及威爾斯;1971 年參與大溪地南太平洋運動會的田
球明星彼得.法帝亞羅法之妹,最初打的是壘球,
460 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