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7 - 太平洋諸島百科事典
P. 507

媒體通訊                                                                                                                                                                                 媒體通訊
     社會    寄到海外的郵件通常是與來訪歐美船艦的艦長或船員協                        儘管有這些進步之處,也只有極少數鄉村村落能取                                 此外,梅特蘭委員會報告(Maitland Commission              礎設施,直接「越級提升」至符合 21 世紀的基礎設施。                     社會
           調安排,而且就算是最理想的情況,其實也並不頻繁。                     得電話機進行國內聯絡,遑論國外。無獨有偶,儘管各                                  Report),官方稱為《缺失的連線》(The Missing Link,            其中一項成果是,原本僅能以高頻無線電聯絡的孤
           最常見的情況是信件整批收集好才寄出,花上數月才能                     島嶼與國外通訊時仰賴高頻無線電技術,此技術也大大                                  1984)中提及必須盡快架設通訊連線,各方也趁著這波                   立外島,如今可透過衛星連線聯絡。數位化傳輸技術日
           寄達,而寄至島內的信件更不可靠。1874 年大多數島                   帶來益處,但很快地,無線電流量就因此受限,老舊過                                  浪潮趕緊投入資源,加倍努力與開發中國家連接,啟用                     新月異,衛星機載電源持續增加,連接成本也隨之下降。
           嶼殖民地已建置郵務服務,蒸汽船路線大量增班,加                      時的網路也對各島嶼造成負擔。此外,各島嶼獨立之前                                  現代國際電信服務。1984 年,吉里巴斯成為最後一個獲                  目前也計畫運用新開發的衛星技術來連接最偏遠的鄉村
           強了國際郵務的來往,萬國郵政聯盟(Universal Postal            的殖民政府僅挹注少量資金至基礎設施,導致許多現有                                  設標準 B 型地面站的島國,不過 1990 年代初期之前,                及外島社群,納入國內、區域及國際通訊網路之中。
           Union)應運而生(最終宣稱成員國幾乎遍布全球)。                   設備狀態維護不善。因此,新獨立的島國承襲的通訊基                                  更小型的地面站(標準 D 型)為一些極小型的島國架設                   1980 年代末期啟用太平洋地區合作電信網路,為主要在
           萬國郵政公約(Universal Postal Convention)為基本的合     礎設施嚴重不足,無法應付現代企業及政府的需求。                                   經濟實惠的衛星通訊。                                   該區域營運的衛星服務。同樣地,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國
           約,規定了國際郵件的交換事宜,直至今日仍視情況仔                        電信系統的匱乏不久後便受注目,公認為阻礙經濟                                     自 1970 年代中期至 1990 年代初期,由於衛星通訊            內衛星計畫預計可提供國家電視服務、2 Mbps 的恢復式
           細審視與修正。                                      發展的大絆腳石,1971 年島國領袖召開首次的南太平                                已融入島國日常生活,政府將建設國際閘道器視為優                      數位載波、稀路由電話服務。東加也不甘示弱,提議運
               跨太平洋的首座可靠電子通訊線路為海底電報電                    洋論壇(即後來的「太平洋島國論壇」),齊聚紐西蘭                                  先,而將履行政治意志置於其後。目前幾乎所有太平洋                     用由用途變更、翻新及/或新建衛星組成的東加衛星系
           纜。太平洋海底電纜於 1902 年竣工,將亞洲及澳洲與                  威靈頓,討論此項重要議題。根據論壇結論,南太平洋                                  島嶼皆設有衛星閘道器,可供應國際電信服務(見表                      統,推動打造太平洋區域衛星服務的遠大計畫,其實施
           北美連接起來,一路以跳島方式橫跨廣闊的太平洋,僅                     經濟合作局(後更名為南太平洋論壇祕書處,最後才改                                  6-6),許多島國重組自己的電信組織後,也開始實施遠                   過程備受國際矚目。
           在幾個地理戰略上的殖民中心區登陸。早期傳送一次海                     為現名「太平洋島國論壇」)於焉成立,負責協調該區                                  大的現代化計畫。部分島國甚至簽署合資經營協議,管                         由於成本降低、跨距增加,且頻寬需求上升,
           底電報的費率高昂,每字超過 1.00 美元。因此,除非是                 域電信基礎設施的合作開發等事宜。聯合國則接受南太                                  理國內外的通訊作業(見表 6-7),力求更新過時的基
           重要的行政或企業溝通訊息,國際郵務系統仍為主要的                     平洋經濟合作局成員國要求,資助有關區域性電信網路
           海外通訊機制,此情況維持數年。                              建設的可行性研究。該研究主要建議包括應立即採取                                    表 6-6  INTELSAT 位在太平洋諸島的地面站
               1957 年,即第一批電話引進太平洋後經過將近百                 措施,全面升級現有系統。然而,此環境資源有限,再                                                ήᓃ                             ᗳۨ             ܵϞ٫            ݖணϋʱ
                                                                                                                   ࢫд໊ࢥ         זݾ؇̋ࢥ                          ᅺ๟ B ۨ         TCI¹           1980
           年,夏威夷及美國西岸之間架設了史上首座海底電纜。                     加上許多島國經濟本就仰賴援助,最優先要務定為改善
                                                                                                                   ੗дᖯ̵Гԭ       ඩऌࢥeูд໊ࢥeుԎࢥe੒౶๿ࢥ              ᅺ๟ B ۨ         FSMTC²         1983
           然而,1960 年代中期才架設跨洋電話纜線,將北美與                   各島國的國際電信系統。因此,南太平洋經濟合作局開                                                ᕿᚣࢫ                            ᅺ๟ A ۨ                        1975€1987 ৗҘ
                                                                                                                   ౵᏶                                                         FINTEL
           亞洲、澳洲、紐西蘭連接起來(1963-64 年的大英國協                 始監督國際資金援助作業,以求升級高頻無線電傳輸技                                                ೯ྡ͙̋                           ᅺ๟ A ۨ ⁵                      1987
                                                                                                                   ΛԢˋ౶         ෫ז͙                            ᅺ๟ B ۨ         ΛԢˋ౶ཥڦ         1983
           太平洋電纜系統 COMPAC,1967 年的亞洲電纜系統                 術、電報及電報迴路,當時將可用的衛星及海底電纜技                                   ৵ୗဧ໊ࢥ        ৵ɮᖯeͺܰࢥ                        ᅺ๟ B ۨ         NTA 3          1983
           SEACOM)。就算架設了海底電纜,仍是僅有電纜經過                   術排除,原因是要價不菲。                                               ፕኁ           ඩஹਜ                            ᅺ๟ B ۨ         ཥڦஈ            1975
                                                                                                                   ॲࡾ           ڛݾڢ                            ᅺ๟ D ۨ ¹       ඉ݁ཥڦ           1989
           的島嶼享有陸地中繼站的便利,包括夏威夷、關島、斐                        全球衛星服務供應商國際電信衛星組織
                                                                                                                   ˋ̺ԭॲ఻ʫԭ      ᅙɻˢಥ                           ᅺ๟ B ۨ         ඉ݁ཥڦʮ̡         1985
           濟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Satellite Organization,               ڛڢԭ৵ኁ                          ᅺ๟ B ۨ                        1980€1991 ৗҘ
                                                                                                                   ᔜᅙԭ                                                        ඉ݁ཥڦ
               太平洋電信系統真正的分水嶺是在 1920 年代末期,               INTELSAT,後改為國際電信衛星公司 Intelsat S. A.)於                                   ৵ݾԭ၅                           ᅺ๟ A ۨ ⁵           4          1991
                                                                                                                   ॰ᖯژ໊ࢥ        ஃ̵ڛז                           ᅺ๟ B ۨ         STCL           1975
           迎來高頻無線電技術的發展。事實上,1941 年˜ޜम                   1976 年變更已長期施行的定價政策,允許較小型而造價                                ؇̋           р͘ੇ೯                           ᅺ๟ B ۨ         ཥ᝙ೌᇞ           1975
           ಥ™ˆPEARL HARBOR‰事件爆發之前,具戰略及政治                較低的地面站以較低費用連接其衛星網路。不過,當初                                   Ο͙ኁ          బॶబ౤                           ᅺ๟ D ۨ ¹       ཥڦ௅            1990
                                                                                                                   ຬԟӁ          ၪזಥ̹                           ᅺ๟ B ۨ         VANITEL        1979
           重要地位的島嶼領土已不斷為人發現,廣大的無線電通                     那份區域性電信網路研究並未納入國際電信衛星公司,
           訊網路也隨之持續拓展。此外,戰後高頻無線電技術進                     定價政策施行後不久,研究的統計被重新審視,而且除                                   1  庫克群島電信有限公司,前身為庫克群島電信公司。1991 年從電纜無線公司取得國際閘道器監控權。
                                                                                                                   2  1988 年,密克羅尼西亞電信公司購買了原本由 Comsat 架設及監控的 4 座地面站。
           步,大幅改善此種通訊方式,不消多時,太平洋大部分                     了最小型的島國外,衛星通訊快速成為深具吸引力的選
                                                                                                                   3  1987 年,馬紹爾群島的國家電信管理局購買了 2 座 Comsat 地面站。
           島嶼都有了島內的高頻無線電系統,由各島各別的管理                     項。結果,南太平洋經濟合作局開始分階段引進以國際                                   4  索羅門電信有限公司為電纜無線公司及索羅門群島政府的合資經營企業。
           機構負責營運。太平洋區域此種無線電線路原本是為了                     電信衛星公司標準 B 型設定的衛星作業。                                       5  新的 13 公尺國際電信衛星公司標準 A 型地面站天線。
                                                                                                                   來源:South Pacific Forum, 1991. Reg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Report.
           戰爭而設,但很快地,改而為了承平時期的活動加以改
           善並持續建設。高頻無線電迅速成為最經濟實惠的聯絡
           方式,大都會區的政府、殖民辦公室、鄉村村落的管理
           機構皆仰賴此種傳輸媒介。

















           464                                                                                                                                                                                        465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