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1 - 太平洋諸島百科事典
P. 511

媒體通訊                                                                                                                                                                                 媒體通訊
     社會    ཥၽᄿᅧ                                         內亞經營商業電臺 Nau FM,帶來了競爭,導致斐濟廣                               ཥൖၾᅂ˪                                        於後續的地面轉播。法國屬地狀況也類似,衛星及錄影                        社會
                                                        播委員會於 1990 年代中期展開重組。                                                                                   節目直接從巴黎提供給法屬太平洋區域。美國及法國屬
           所有太平洋島國及領土至少都有一個公有的廣播電臺,                                                                               在 1980 年代早期,由於外國私有集團亟欲打造新的企
                                                           太平洋區域裡,英語的國際及跨區廣播新聞資訊幾                                                                              地之外,電視發展腳步較慢,1990 年代才變快。現今僅
           但夏威夷、關島、北部的北馬里亞納群島邦、南部的美                                                                               業聯盟,向太平洋島國提供的通訊及資訊技術激增,許
                                                        乎主要來自「四大臺」,即英國廣播公司、美國之音、                                                                               吐瓦魯、吉里巴斯、托克勞沒有任一種形式的開路電視
           屬薩摩亞除外,這些地方各有 2 到 5 個不等的商業電臺,                                                                          多政府面臨此類重要政策制定的議題。衛星服務及地面
                                                        澳洲國家廣播電臺、紐西蘭國家廣播電台——儘管來自                                                                               設施。
           其中,夏威夷有 62 個商業電臺。在島嶼區域,廣播電                                                                             廣播技術改善,也剷除了國家電視服務建設的障礙;距
                                                        法國的海外廣播在太平洋法語地區也具同等重要地位。                                                                                   泰半大英國協太平洋領土的電視業者皆至少由政府
           臺產業走向商業化並不尋常,亦反映了美國與前大英帝                                                                               離首都城市偏遠、崎嶇不平的地形、少數又孤立的鄉村
                                                        在四大臺之中,澳洲國家廣播電臺為收聽率最高的國際                                                                               持有部分股份,而在諾魯、紐埃、東加、萬那杜、薩摩
           國殖民地對於政府持有廣播頻譜一事抱持不同態度。                                                                                人口數,皆不再像以往一樣視為障礙。初發展之時,巴
                                                        廣播服務,其主因為發送給太平洋區域的訊號最強,而                                                                               亞,政府持有大部分股份。然而,預算吃緊的年代,所
               在太平洋許多地區,政府為唯一的廣播電臺,例如                                                                             布亞紐幾內亞及斐濟人口數較多,加上新技術激增,一
                                                        且也是唯一派遣記者至太平洋島嶼地區的電臺。在密克                                                                               有電視業者的服務維護成本有限,因此皆愈發向外尋求
           復活節島、吉里巴斯、諾魯、紐埃、索羅門群島(即將                                                                               些澳洲及紐西蘭企業家認為巴紐及斐濟具備商業電視的
                                                        羅尼西亞,美國之音則是提供國際廣播服務的主力,原                                                                               商業經營發展。成本大部分來自錄製節目,大批的錄影
           設立新的商業電臺)、托克勞、吐瓦魯、萬那杜、瓦利                                                                               市場潛力而深受吸引。澳洲及紐西蘭企業家會想將廣播
                                                        因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在此區域頗具存在感(及                                                                               帶得從美國、法國、紐西蘭、澳洲運送過來。新成立的
           斯群島和富圖那群島皆如此。雖然庫克群島、帛琉、巴                                                                               事業拓展至太平洋區域,部分原因是國內市場有限,也
                                                        影響力)。不過,1987 年美國「؇Г˙ʕː™ˆEAST–                                                                          太平洋電視臺趁勢檢討美國及法國的電視經營模式,提
           布亞紐幾內亞、薩摩亞僅有唯一一個私有的廣播電臺,                                                                               希望能促進自製節目及服務的出口。原因或許也包括: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及東加僅有一個宗教廣播電臺,政府                     WEST CENTER]一項針對太平洋島嶼廣播電臺業者的                              率先進入利潤微薄的太平洋地區取得優勢,預計可防止                     出因應辦法,改而強調本土產製內容的重要,認為應產
                                                        研究特別指出,澳洲國家廣播電臺是島民主要接收新聞                                                                               製適合該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興趣的內容。過去
           經營的廣播電臺仍是其公民獲得新聞資訊的主要來源,                                                                               其他競爭對手後來居上;在相對較小的「低風險」市場
                                                        資訊的來源,佔有主導地位。研究中這些業者的回應明                                                                               數年建立的電視臺皆強調產製本土素材的決心。然而,
           通常也是唯一覆蓋全國的電臺。其他的島國及領土支持                                                                               得以實地測試新技術及行銷手法,之後或許可以直接將
                                                        顯表示,新聞及公共事務節目在當時(以及現在)是澳                                                                               1990 年代初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調查發現,本土產
           百家爭鳴又具競爭力的廣播環境,至少有 1 個公有電臺                                                                             這些經驗轉化,再進入競爭激烈、潛在利潤可觀的亞洲
                                                        洲國家廣播電臺最多人收聽且最廣為轉播的服務項目。                                                                               製內容平均僅佔 5% 至 10%:主要涵蓋新聞、文化或官
           及 2 個以上的私有電臺,提供形形色色的音樂、娛樂及                                                                             市場。無論原因為何,近年來衛星供應商的競爭更加激
                                                        必須一提的是,擁有短波無線電接收機的島民很少,因                                                                               方活動、運動賽事。雖然殖民母國一整套錄製節目的成
           新聞節目。一項 1993 年的研究報告發現,受訪的帛琉                                                                            烈,再加上衛星提供的電視節目擴增,造就新的一波浪
                                                        此大多數島民透過主要為公有的 AM 電臺收聽國際新聞                                                                             本佔了電視預算極大部分,本土產製節目的成本可能反
           人及馬紹爾群島人中有 62% 表示廣播為其主要的資訊來                                                                            潮,企業家紛紛爭取從島國政府手中拿下電視合約。這
                                                        資訊服務的轉播,某種程度上也透過商業 FM 電臺收聽                                                                             而高達外國節目的 10 倍,例如阿爾伯特.托羅(Albert
           源,尤其是為了收聽當地新聞公告。先前報導(大多為                                                                               也引發一項問題:本土產製內容的佔比,以及公權力掌
                                                        這類內容。問題也隨之浮現,例如是否仰賴「單一來源」                                                                              Toro)替巴布亞紐幾內亞本土電視製作的肥皂劇就是如
           傳聞)提到,廣播或許是島嶼地區唯一真正的「大眾」                                                                               控電視的程度。確實,除了這類外力,尚有其他內部因
                                                        新聞報導、太平洋議題及事件是否有平衡公正的報導,                                                                               此,主因則是外國所產製的節目有金援支持。此外,外
           傳播媒體,因為廣播用的是當地語言及英語,且只要聽                                                                               素,包括一般認為政府缺乏政策及承諾、資金不足、訓
                                                        對於島國政府、外國特派記者及當地記者而言,這些問                                                                               國產製的節目通常評價高,尤其是在較大的社群裡,新
           眾有調幅廣播(AM)和電池即可收聽,這項調查報告                                                                               練不當,都被視為起初造成原住民影片及電視節目產製
                                                        題向來是難以正視的痛處。—MRO                                                                                       興中產階級熱中觀看「另外那一半人的生活方式」。
           即證明了事實真是如此。在太平洋法語地區,主要是法                                                                               潛力受限的元凶。
                                                                                                                                                                   因此,「好萊塢式」的電影持續於太平洋區域流行,
           屬玻里尼西亞及新喀里多尼亞,海外版(d’Outre-mer)的              延伸閱讀                                                          現今開路電視(無線電視)在太平洋都市地區更為
                                                                                                                                                               儘管因影片廣傳各地,電影很少於電影院播映。約 1980
           法國廣播電臺(Radio France)聯播網通常是主要的收聽              Richstad, J, 1987. Use of international broadcasts in Pacific   廣布,雖然截至 1980 年代末期,僅 7 個島國有電視,且
                                                                                                                                                               年代初期,馬紹爾群島有 8 間電影院,帛琉有 3 間,但
           來源。獨立的廣播電臺則努力協助原住民的民族主義者                           islands radio services: dependency? cultural        全為法國或美國屬地。在美國屬地,美國電視節目以及
           發聲,少數幾間商業電臺經營得有聲有色。                                imperialism? practical necessity?, Institute of Culture   美國所售產品的廣告,仍是透過錄影帶接收(直接從美               在 1980 年代末期,
               然而,考量到 1990 年代的經濟困境,由政府支持廣                     and Communication, East–West Center, (mimeo).       國西岸或檀香山的錄影棚錄影),或是經由衛星傳輸用
           播產業日益合理。如今廣播電臺必須尋求商業廣告及贊                     Thomas, P, 1990. ‘Communication policy and planning in
           助,方得以維持服務,而且還在政府持續發布的禁令下                           the Pacific’, in Yash Ghai (ed.), Public Administration
           處處碰壁。其中一例為斐濟廣播委員會(Fiji Broadcasting                and Management in Small States: Pacific experiences,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and University of the South
           Commission,FBC),以英語、斐濟語、印地語經營 3
                                                              Pacific.
           個廣播聯播網。長久以來,斐濟廣播委員會是鄉村地
                                                        Vusoniwailala, L, 1987. ‘Radio in today’s Pacific’, Pacific Islands
           區斐濟人的主要新聞資訊來源,但政府減少資助,加
                                                              Communication Journal, 15(1).
           上私有廣播電臺斐濟通訊有限公司(Communications Fiji
           Ltd)在斐濟經營英語及印地語電臺,以及在巴布亞紐幾















           468                                                                                                                                                                                        469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