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4 - 太平洋諸島百科事典
P. 514
媒體通訊 媒體通訊
社會 此種微觀效應已造成更廣泛、更普遍的宏觀效應,亦即, 從業人員使用技術與產製節目,而逐漸採納新技術的同 數星期。目前已開發國家已具備採納媒體技術的基礎設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殖民地媒體開始瀰漫民族主 社會
在社會及經濟方面仰賴外來進口的文化。在此種情境 時,初露頭角的節目製作人與電視業者通常會嘗試模仿 施,島國則需要可觀的輔助措施,從零開始打造基礎設 義,島民創立的報紙也逐漸開始反映民族情緒。1920 年
下,外國電視企業家及島國政府達成的協議,反而導致 西方風格及形式。然而,引入西方訓練及產製技術之際, 施。 代西薩摩亞興起的ီढMAU運動引發公民不服
本土電視產業難以發展,在財務及政治上皆遭遇困境。 傳統關係受到挑戰,可能會造成文化衝突。電視攝影機 許多島國政府為了獲得電視專業知能及基礎設施, 從計畫,其中包括每週發行的《薩摩亞衛報》(Samoa
電視引進後的政治經濟狀況傾向對外國電視業者及企業 及影音剪輯機器並非不偏頗任一方的中性技術。電視攝 便和澳洲、紐西蘭、美國、法國的廣電組織簽訂協議, Guardian)。該報大大觸怒當局,最終逼使該報的 afakasi
家有利,反而個別國家未得益。舉例來說,引進電視的 影機闖入傳統儀式以及剪輯等影像後製作業,可能會在 以利啟用電視服務,例如,紐埃、諾魯、斐濟、庫克群 (薩摩亞和其他種族的混血兒)編輯流亡至紐西蘭,但
說辭皆與促進國家經濟發展有關,包括改善農法、社群 微妙之處重新詮釋一些關係,對社群造成的後果無可預 島、薩摩亞若欲產製當地節目,需要經專業訓練的人員、 他又在紐西蘭重新發行,還偷渡一些《薩摩亞衛報》回
健康及教育水準等,可惜通常會淪為幌子,掩蓋外國電 測。 基礎設施、可靠的資金來源,但直接播映已由紐西蘭電 薩摩亞。將紐西蘭當作東山再起的基地以逃離母國政府
視集團欲在島國擴充事業的意圖,島國政府也通常會用 有了這些新技術,傳統社會的酋長、長者以及握有 視臺授權的節目,反而能省下鉅額經費。一般而言,電 施壓,至今這種習慣仍持續,例如東加編輯卡拉菲.
這些說辭來平息當地反對引進電視的聲浪,不過,結果 權力的政府官員若發言,原住民製作人及剪輯師必須決 視播映服務傾向採用先前殖民政府的技術標準,畢竟通 莫阿拉(Kalafi Moala)在奧克蘭發行支持民主的《泰米
通常是後續經濟表現不佳、新的電視企業產製廉價外國 定如何剪輯與播映。常用於刪修採訪畫面的剪輯技巧包 常提供設備及專業工程人員的是先前的殖民政府。事實 歐東加》(Taimi o Tonga)。1960 年代及 1970 年代抱持
節目,當初的願景無法成真。—BH 括運用旁跳鏡頭及反應鏡頭,但據報,剪輯違反了對傳 上,各島國因前殖民政府各異而導致技術標準互不相 民族主義的報紙發行人不遺餘力推動該國獨立,居功厥
統社會領袖奉行的文化禮節,同時冒犯了領袖與原住民 容,此情況也造成其與殖民政府的關係仍持續。 偉,例如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帕咕帕地新聞》(Pangu
延伸閱讀
電視觀眾。對較低階層的原住民製作人及電視業者而 島民與其他小型電視業者面臨相同窘境,也就是都 Pati Nius)、里奧.漢尼特(Leo Hannett)編輯的《對話》
Horsfield, B, Stewart, J and Plange, N, 1992. The Socio-Cultural
言,那些同時身為高階酋長的政府官員尤為重大挑戰。 無法與工業化國家具規模的經濟體競爭,無法以低成本 (Dialogue);索羅門群島的《卡卡莫拉報導者》(Kakamora
Impact of Satellite and Alternative Television and
Communication Needs in the Pacific Region for the Division 電視業者指出,就連剪輯立法聽證會中不重要的片段, 製播各式各樣的節目。但島民獨具的優勢在於其豐富多 Reporter);萬那杜的《觀點》(Viewpoints),由沃爾特.
of the Free Flow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也會招致嚴重後果,更別提民意代表的政治演說。 元的環境、人民深厚的歷史及文化底蘊,以及島民獨特 л̵(Walter LINI)的瓦努阿庫黨(Vanuaʻaku Pati)
Unesco, Pacific Telecommunications Project, University 文化價值及播映方式之間的衝突也可見於太平洋全 的觀察視角。儘管傳統文化習俗的觀點可能確實會與外 發行。在斐濟,澳洲人持有的主流報紙《斐濟時報》(Fiji
of Southern Queensland. 區。部分文化中,普遍利用懸吊式麥克風的錄音技術卻 來人士引進的產製方法產生衝突,卻有機會拓展產製電 Times)受到競爭對手《太平洋評論》(Pacific Review)挑
Stewart, J, Horsfield, B and Cook, P, 1993. ‘Television and 視為不敬,尤其是對酋長和其他高階人士的情況而言。 視節目的藝術及工法,因地制宜調整這些技術,有效觸 戰,此份報紙由印度系斐濟企業家創辦,觀點與政府立
dependency: a case study of policy making in Fiji and 幸好,改從下方擺放麥克風,也可以取得專業品質的錄 及太平洋區域形形色色的觀眾。若能具備產製技術、接 場有所殊異。
Papua New Guinea’, The Contemporary Pacific, 5(2). 音,不須冒犯原住民受訪者;但其他電視產製方式卻帶 受訓練以有效運用技術,即可能促使小型島嶼社群替自 獨立後的期間,政府著重於在地化,訓練及教育
來更嚴重的難題。西方教育訓練人員訓練島民在他們自 己發聲——起初替自己發聲,最終則可為太平洋島嶼以 加速推動報業發展。此區域新聞方面的高等教育始於
ཥൖପุ೯࢝ʿᇖ
身文化中使用這種有力的媒體時,必須特別敏感、隨機 外的世界發聲。—RAH 1975 年巴布亞紐幾內亞大學的一年制文憑課程,後來
太平洋島嶼引進衛星服務,主要用於當地電視播映。此
應變。 斐濟南太平洋大學及巴布亞紐幾內亞馬當的聖言學院也
區域的小型電視業者必須因應不斷普及的衛星及有線電 జॷ
缺乏電視工程專業技術及技術方面的基礎設施,例 開設類似的課程。各大區域及國際發展組織也舉辦工
視節目,最終更得因應透過電腦製播的網路節目,在這
如設備維護作業及備用零件,不僅使得當地的電視播 歐美傳教士於 1800 年代早期將報紙這種媒體引進太平 作坊、專題討論會、短期課程等,例如教科文組織、
過程中重新尋找自身定位。太平洋區域的電視業者掌握
映處處挫敗,也使得太平洋島嶼地區電視業者處處仰 洋島嶼。最初的新聞傳單《提法依提大溪地》(Te Faaite 澳洲國際發展署、南太平洋委員會、弗利德利希艾伯
的資源稀少、基礎設施不足,又處處依賴來自國外的專
賴外來顧問及供應資源。教科文組織 1993 年的太平洋 Tahiti,1836)及《歐樂蘇魯薩摩亞》(O Le Sulu Samoa, 特基金會(Friedrich Ebert Stiftung)、亞洲基金會(The
業人員、產製作業、備用零件等事物,定將面臨許多也
區域電視現況調查計畫(Pacific Regional Television Survey 1839)皆由傳教士團體發行。數十年內,歐洲人在島嶼 Asia Foundation)、東西方中心、大英國協記者聯合會
改變全球廣電媒體面貌的市場驅動力。
Project,PACTEL)提到,僅關島、美屬薩摩亞、巴布亞 活動增加,殖民政府開始投入出版事業,針對有爭議的 (Commonwealth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澳洲記者協會
許多太平洋電視業者一直努力產製本土節目,力求
紐幾內亞、斐濟具有經專業訓練的工程人員——全為外 議題及事件宣揚政府觀點。商業報紙在 1870 年代商業 (Australian Journalists Association)、湯森基金會(Thomson
在節目表中填滿 5% 的比例。不過,隨著新的全國電視
來人士。部分較小型島嶼電視業者,若遇上一部攝影機 資本湧入時出現,當時殖民政府意欲在原住民及外來人 Foundation)。
服務開始播映外來的節目,本土業者對當地產製節目的
或剪輯機故障,當地產製作業可能會延宕 士的利益之間尋求平衡點,並建立政治合法性。商業報 報社從 1970 年代主要 1 至 2 人的經營模式,轉變成
興趣大幅提升,也開始向已開發國家看齊,訓練原住民
紙通常抱持激烈的派別立場,代表種植場主及貿易商的 類似西方已開發國家的社區報紙那樣的三級組織架構,
利益。許多報紙僅短暫出現,後因財務壓力而停刊,或 只費時 10 多年。越來越多原住民經營報社(從 1970 年
是因發行人被迫遷離殖民地而消失,其他報社則努力和 代的 6 間增至 14 間),原住民編輯人數也開始超越外
領土的政府機關保持密切關係,擴展商業利益,才得以 來人士
生存、發達。
472 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