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0 - 太平洋諸島百科事典
P. 270

土地使用權制度與土地轉讓                                                                                                                                                                         殖民統治
     歷史    ؇̋ٙɺήԴ͜ᛆՓܓ                                   年時禁止轉讓原住民的土地。現在,83% 的斐濟土地由                                    原住民土地信託局曾發問卷調查佃農的租約情形,                   須從頭開始摸索,直到 1907 年以前,都是由當地的殖                     歷史
                                                        斐濟原住民共同持有,此所有權不可轉讓。                                       最後一份調查小組報告於 1997 年 4 月完成,報告建議被               民辦公室和殖民官員直接管理,並未有專責的殖民事務
           1862 年,喬治.杜包一世廢除了傳統奴役制度,平民
                                                           原住民土地信託局為此此共同持有土地的管理單                                  大酋長會議採納,不過相關建議仍待國會批准。儘管有                     的部會。
           不再需要為酋長勞役。為了瓦解敵對酋長的勢力,讓人
                                                        位。該局於 1940 年在《原住民土地信託條例》第 12 條                            人提出更改斐濟原住民土地的管理方式,以此削弱或廢                         德屬薩摩亞社會關係緊密、階層分明,民族單一。
           民直接依附於王權之下,杜包一世甚至授與人民一連串
                                                        下設立,設立目的其一為保護原住民的土地持有權,其                                  除原住民土地信託局的角色功能,由該局管理原住民土                     島上的 4 萬人口中,小部分為來自歐洲的定居者:數百
           的產權。所有的土地皆為國王所有,不得轉讓給外來人
                                                        二為讓土地使用符合國家利益,達到最佳效果。原住                                   地的情勢將持續好一段時間。—RC                             位為德系,剩下少數則來自英國、澳洲、紐西蘭。總督
           士,也無法取得土地的永久產權。而除保留貴族酋長制
                                                        民土地信託局長期由魯西雅德.納亞撒卡洛博士(Dr.                                                                              威廉.˜॰၅™(Wilhelm ˆSOLF‰)的 10 年任期,可
           的部分重要特性,以往實行的貴族酋長制基本上宣告瓦
                                                        Rusiate Nayacakalou)領導。納亞撒卡洛是社會人類學                                                                     視為兩股力量的抗衡:一邊是總督試圖延續德國的法治
           解。在二百多位酋長中,僅有二十來位保有貴族頭銜,
                                                        家,畢業於倫敦政經學院,師承雷蒙德.弗思(Raymond                              第七節  殖民統治                                    和官僚體制,為薩摩亞建構更理性、有架構的社會,另
           後增至 33 位,剩餘則成為法律定義上的平民。每個貴
                                                        Firth)。魯西雅德曾協助奧斯卡.赫曼.克里斯汀.史                                                                            一邊是薩摩亞帶有民族主義原型的抗爭,企圖保留原有
           族頭銜都附有世襲地產(東加語為 tofi‘a),為東加王國
                                                        派德(O H K Spate)進行斐濟人社會及經濟問題、前景                                                                         的去中心化政治文化。索福沒有軍事力量支撐,能仰賴
           境內的土地。各個貴族的世襲地產面積大小不一,而剩                                                                               ಟ͏୕طjطଣࠬࣸձЪج
                                                        報告研究,更使他加深對其母國同胞的理解,及體認到                                                                               的僅有 40 名薩摩亞警察,以及偶爾來訪的戰艦。若要
           餘的土地則分為王室十五歲以上的成年男性平民納稅人                                                                               殖民統治大抵有以下三個目標:其一為經濟擴張,為的
                                                        現代化發展的必要。                                                                                              其他亞洲據點派遣戰艦到薩摩亞,航程也需 6 週。同時,
           可在任一地產上申請佔地 3.3 公頃(8.25 英畝)的耕地                                                                         是取得和利用資源、創造市場,並為母國和殖民地定居
           (東加語為 ‘api tukuhau)和較小的住宅地(東加語為 ‘api            近年來,原住民土地信託局皆以《地主及佃農法》                                                                              他還得和好戰、不願配合的定居者周旋。索福施行的政
                                                        (Agricultural Landlord and Tenant Act)為依據,管理斐濟            者創造收益;其二為透過建立影響力、劃分勢力範圍,                     策日趨強硬,緊緊掌握薩摩亞的土地和勞動力。
           kolo)。一旦向政府登記後,只要按時向貴族繳納租金、                                                                            向其他競爭國家展示國力;其三為向原住民輸入西方所
                                                        原住民土地。在徵收的總租金當中,25% 是作為原住民                                                                                 德屬新幾內亞擁有超過 100 萬人口,其中有數百個
           向政府繳納稅金,該承租土地可由後輩的男性長子繼                                                                                認為的現代化、轉型和教育。
                                                        土地信託局營運經費;22.5% 給予持有群體的三位大酋                                                                            獨立自治、語言分歧、彼此敵對的部族。對總督艾伯特.
           承。由於東加社會認定男性(丈夫、父親、兄弟)為家                                                                                   儘管擁有以上共同特質,太平洋的殖民帝國仍各有
                                                        長;52.5% 則給予平民持有人。1997 年,原住民土地信                                                                         哈爾(Albert Hahl)而言,這是個更為複雜棘手的處境。
           庭主要經濟來源,女性在地權方面的權利相對匱乏。寡                                                                               迥異的經營方式,在不同群體間所產生的影響也大相逕
                                                        託局的原住民土地租稅收入為 430 萬斐濟元、331,273 斐                                                                       當時德屬新幾內亞甫施行由特許經營公司治理該地的做
           婦在其丈夫去世後,可獲得土地的終身權益;未嫁的女                                                                               庭。一邊是極端、手段強烈的殖民統治國家,由白人定
                                                        濟元的林木開採費,以及 79,403 斐濟元的溪砂開採費。                                                                          法,不過由於該作法顯然未能建立穩定的治理方式和市
           兒則可以這塊土地的收入作為其經濟來源。貴族頭銜的                                                                               居者統治,如澳洲、紐西蘭、新喀里多尼亞(法國勢
                                                        此外,該局亦獲得 329,695 斐濟元的額外費用和雜費。                                                                          場經濟。最後,該地於 1899 年由德意志國完全接管。在
           傳承及王位的傳承制度基本上也遵循長子繼承制。                                                                                 力)、夏威夷(美國治理)。這些國家定居統治者直接
                                                        縱然收入可觀,原住民土地信託局仍然需要 130 萬斐濟                                                                            任期間,哈爾到處征討新幾內亞各島和主島的部族,行
               雖然 1882 年版《土地法》(Land Law)的條文未曾                                                                     剝奪,或試圖剝奪原住民的土地使用權,視原住民為勞
                                                        元的政府薪資補貼費。                                                                                             徑猶如激進的軍閥。為平息各地紛亂,駐紮站擴編人力,
           完整施行,且人口快速增加也導致土地不足分配給所有                                                                               動力來源,將他們發配各地(如澳洲和新喀里多尼亞)
                                                           原住民土地信託局有一套完善的地理資訊系統,不                                                                              派駐機動警察縱隊,並插入當地代理人來「管理」該區
           成年男性,不過,東加在近代初期即建置的個人持有土                                                                               圈禁,在澳洲甚至企圖以遺傳方法清洗種族。極端的自
                                                        僅使管理資金更為方便,也有助於進行更完善的土地規                                                                               域,直到下次德國人回歸。1914 年,德國和澳洲侵佔新
           地機制,其影響力擴及至社會其他層面,也把自主的觀                                                                               由放任帝國主義廢除了夏威夷部族間的土地和資源移轉
                                                        劃。該系統使地產管理去中心化,整體而言使管理更精                                                                               幾內亞的當地社群。不過,這些「治理」所佔地區的德
           念帶進平民家庭。近年來的立法讓世襲土地(東加語為                                                                               限制;追求個人機會的理念取代了部族間共同成長和互
           ‘api)的租賃更方便,無論男女皆可為承租人。—KEJ                  簡有效。現行原住民土地信託局以《地主及佃農法》為                                                                               國人和澳洲人無法讓所有原住民聽命於己。政權所及之
                                                        土地管理依據。其中規定,土地短期租約為 30 年期,                                相牽制的模式。另一邊則是如東加王國的形式:未有過                     處可實行直接治理,而其餘地區則採有限度的放任。直
                                                                                                                  多來自歐洲的定居者,雖然英國仍透過保護條約進行管
           ౵᏶ࡡИ͏ɺήڦৄ҅                                   於 1997 年生效。1998 年二月,斐濟國會設立聯合委員                                                                         到 1914 年,新不列顛的加澤爾半島和新愛爾蘭島上的種
                                                                                                                  治,卻未正式併吞該國。東加酋長仍握有管理土地、勞
                                                        會,討論最適合原住民土地的租約協議。1959 年時,經                                                                            植場經濟逐漸茁壯,殖民統治方式才以間接形式取代。
           一直以來,土地(vanua)在斐濟的傳統酋長制社會中
                                                        伯恩斯委員會建議制定《地主及佃農法》,並於 1966                                動力、人民的權利,資本主義的影響微乎其微。                            德國在密克羅尼西亞的治理方式相對寬和友善。儘
           (˜౵᏶ࠞڗ᜗Փ™ˆFIJIAN CHIEFLY STATUS‰)凝
                                                        年制定《地主及佃農條例》。《地主及佃農法》於 1976                                   而在其他民族國家,殖民治理形式介於這上述兩者                   管如此,德國仍面臨馬紹爾群島居民嚴正抗議其經濟剝
           聚社會的重要元素,幾乎可說是最能促使斐濟人團結的
                                                        年施行,自施行後便作為管理地主與佃農關係的依據。                                  之間,因地而異,且就算在帝國之內,也可能出現截然                     削,而彭貝島民則因為德國欲改革其土地制度,爆發了
           因素。在 1874 年宣布讓位前,土地皆歸酋長所有,屬於
                                                        訂定該法旨在為佃農提供更高的穩定性,並同時保障地                                  不同的治理方式,德國在太平洋的殖民帝國便是最佳範                     太平洋德屬殖民地中最嚴重的反動。德國的最高官員和
           錯綜複雜、相互依存的酋長權責中的一環。此傳統土地                                                                               例。德國開始擁有殖民地的時間很晚:第一次併吞領土
           使用權制度納入英文裡所稱的「持有」稱法,並在 1875                  主的持有權,以及確保各方獲得合理報酬。此外,該法                                                                               其同事遇害,而德國海軍對島民兩棲作戰,擊潰島民後
                                                        也使斐濟的土地政策能顧及國家利益。                                         發生於 1884 年,不過持有的時間不長。1914 年一戰爆               處決所有反動者。由此可見,密克羅尼西亞的殖民治理
                                                                                                                  發後,德國旋即失去所有併吞領土。由於˜ᅃ਷ٙಟ͏
                                                                                                                                                               勢力組成並不單一,
                                                                                                                  ήطଣ™ˆGERMAN COLONIAL ADMINISTRATION‰











           228                                                                                                                                                                                        229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