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9 - 太平洋諸島百科事典
P. 349

政黨、政治與示威運動                                                                                                                                                              政黨、政治與示威運動
     政治    蓬勃發展,原住民中有相當高的比例相信自己有生之年                        1961 年新成立之新幾內亞議會,其美拉尼西亞成                               但並無後續發展,團結黨於 1981 年後沉寂。獨立議題於                 主運動,其中一項訴求便是針對公認貪腐現象普遍的政                        政治
           可望實現建國目標。                                    員成立了國家委員會,並為他們稱為西巴布亞(Papua                                1987 年再次浮上檯面,由托雷斯海峽高級議事機構島嶼                  府,要求加強問責。受到其他地區民主運動啟發,東加
               目前夏威夷約有 6 個知名或完善的(主權倡議)組                 Barat)的國家制定了國旗、國歌與憲法。所謂「晨星」                               協調委員會的資深成員喬治.邁伊(George Mye)領導。               擁護民主運動的領袖與支持者大力呼籲推動各種政治改
           織,成員總共約三萬名,其目標與建國理想橫跨有限度                     旗於同年首度升起。                                                 6 月邁伊遣代表參與於薩摩亞舉辦的南太平洋論壇,尋                    革。自 1987 年始,運動爭取到更多議會選舉,選出代
           的自治至完全自美國獨立。即使夏威夷州政府亦承認夏                        聯合國臨時行政當局(UNTEA)成立、且激進的                                求各國對托雷斯海峽獨立的支持。同年,獨立議題因在                     表人民的議員。但是政治菁英根深柢固的舊觀念顯示,
           威夷原住民主權,試圖推出特定形式的主權倡議,於                      印尼人接管西新幾內亞之後,在 1969 年「自由選擇法                               托雷斯海峽島民委員會 50 週年慶祝活動時廣為宣傳,                   短期之內不太可能推動重大改革。此外,較為勇於發聲
           1996 年選舉推出「夏威夷原住民投票」(Native Hawaiian         案」(Act of Free Choice)之前,美拉尼西亞人對印尼統                       獲得大眾關注。團結黨再次展開活動,其領袖瓦康多和                     的東加民主政治領袖與大眾媒體面臨各種政治與法律手
           Vote)。投票率不到三成,因為許多人擔憂參與州政府                   治的反抗與˜І͟ˋ̺ԭ༶ਗ™ˆORGANISASI PAPUA                           詹姆斯.亞基(James Akee)的據點正式回到托雷斯海峽。              段,包括訴訟、撤銷發行執照等,有效壓抑改革呼聲,
           發起的投票會損及 Kanaka Maoli 向國際法庭與聯合國等             MERDEKA€OPM‰合流,該組織原先由馬克斯.凱                               獨立運動傳播得更廣,1988 年星期四島成立了獨立工作                  嚇退批評人士。
                                                        西波(Markus Kaisiepo)領導,主要支持者為曼諾瓦里                          小組委員會(Independence Working Party Committee)。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代更為廣泛的文化與民主相關
                                                        (Manokwari)地區的阿爾法克人(Arfak)。                               1990 年代初期,運動焦點轉至墨雷島土地案件(見˜৵                  論述中,政治菁英合理化其手段的理由相當簡陋,即是
                                                           1969 年後,印尼加強針對西巴布亞民族主義的軍事                              ௹™ˆMABO‰),該案於 1982 年初次於澳洲高等法                 現有制度反映了東加悠久的文化傳統。君主與貴族有時
                                                        鎮壓,多名自由巴布亞運動的支持者逃至荷蘭、巴布亞                                  院受理,於 1992 年 6 月確認墨雷島原住民族土地權的                確實體現了東加的文化傳統,呈現東加獨特而充滿特色
                                                        紐幾內亞與塞內加爾。然而印尼軍方的暴行反而強化民                                  存續。儘管高等法院判定主權仍屬於大英國協,馬博裁                     的社會。保守陣營一貫的主張是這些傳統與「西方」大
                                                        眾對自由巴布亞運動的支持。1971 年伊里安查亞一群自                               決助長獨立運動聲勢,亞基二度宣布墨雷島脫離澳洲:                     相逕庭。因此,西方民主制度並不適合東加,外來的政
                                                        由巴布亞運動支持者共同宣布西巴布亞獨立,由前印尼                                  1993 年 9 月與 1995 年 8 月。亞基於 1996 年因侵占公款       治形式無法與本地文化傳統協調一致。
                                                        軍官塞斯.龍科連(Seth Rumkorem)擔任總統。                              而入獄,但是溫和派托雷斯海峽島民領導人仍持續對澳                         然而,支持東加菁英階級掌權的文化傳統,其實歷
                                                           接下來數年間,運動本身內部派系對立、部份領袖                                 洲政府施壓,要求於 2001 年澳洲聯邦國慶日以前實行                  史並不悠久。東加未曾真正經歷殖民統治,但是其政府
                                                        投降或流亡出走,缺乏有力外援,加上印尼軍力持續侵                                  自治。—SM                                       體制(包括明定王室與貴族各種權力與特權的憲法)深
                                                        擾,致使自由巴布亞運動活動受限,僅存象徵意義,只
           夏威夷主權運動代表旗幟。                                                                                                                                        深受到外國影響。文化傳統本身不斷演變並不罕見,但
                                                        能在印尼以外地區支持者的協助下進行低程度的宣傳活                                  ■ 東加擁護民主運動 多數太平洋國家皆曾藉憲法途                     若被這些傳統菁英用於貶斥民主為西方施加於此地的概
                                                                                                                  徑改變政府狀態,顯示出民主政府制度最重要的面向之
           國際組織提案的正當性。儘管彼此各有歧見,所有支持                     動。然而西巴布亞分離主義情緒仍高漲,1998 年 5 月暴                                                                          念,則需要審慎待之。實際上,提倡擴大民主參政的呼
                                                                                                                  一(憲政)已經奠定相當基礎。然而,東加的政府形式
           原住民主權的團體都支持提倡夏威夷語和 Kanaka Maoli              動後印尼總統蘇哈托(Soeharto)下台、印尼軍方承認於                                                                          聲係來自社會內部。東加擁護民主運動持續不懈,終於
                                                                                                                  為君主制,儘管部份議員由平民投票選出,人數仍少於
           對森林和沙灘的使用權,以及保護濕地、森林和沿岸等                     伊里安查亞(西巴布亞)犯下暴行之後,西巴布亞民族                                                                               在 1992 年由政治和教會領袖舉辦修憲大會,修訂後憲
                                                                                                                  貴族議員與君主任命的代表。西敏寺體制由多種政治機
           受都市發展威脅地區的權力。重建夏威夷主權將展現,                     主義運動有增強的趨勢,持續呼籲民族自決與自治。—                                                                               法預計於 1999 年初完成。—SL1
                                                                                                                  構與做法組成,儘管東加政治體制已經大為民主化(而
           即使是規模最小、最為弱勢的族群,民族自決仍為可                      RJM
                                                                                                                  且君主與貴族的角色變得更為形式化),多數平民仍被                     ■ 法國屬地的民族主義 戰後太平洋地區其他四大強
           能。—JKO
                                                        ■ 托雷斯海峽獨立運動 托雷斯海峽主權獨立由 1976                               排除在外,無法有效參與政府治理。現行憲法之下,不                     權陸續開始去殖民化,法國卻不為所動,執意維持其海
           ■ 西巴布亞民族主義 1930-50 年代間,當時荷屬新幾                年成立的托雷斯團結黨(Torres United Party,TUP)率                      可能單以舉行普選促使政府實質上改變(見˜؇̋ٙ                      外屬地的控制權,以憲法、政治與經濟途徑將海外屬地
           內亞部份美拉尼西亞人加入民族主義陣營,尋求從荷屬                     先提出,該黨成員多為居住於湯思維爾的托雷斯海峽島                                  ኮ݁೯࢝™ˆCO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IN          與法國本土整合為一。法國抗拒新赫布里底群島的獨立
           東印度獨立。到了太平洋戰爭尾聲,印尼民族主義者於                     民。1978 年團結黨創始人之一卡勒莫.瓦康多(Carlemo                           TONGA‰)。                                     聲浪,儘管英法共管地面臨的
           1945 年 8 月 17 日宣布獨立,主張西半部新幾內亞的主              Wacando)向高等法院提出訴訟,挑戰當年將托雷斯海                                   既有制度面臨越來越多挑戰聲浪,因為東加興起民
           權,引發與荷蘭政府的長期衝突。然而,自1960年代初,                  峽諸島併至昆士蘭的正當性,並數度向聯合國請願將托
           受到鄰近的巴布亞紐幾內亞發展與荷蘭殖民政權統治變                     雷斯海峽列入去殖民化委員會議程,皆未果。儘管澳洲
           革步調加速鼓舞,西新幾內亞的美拉尼西亞人從而聚焦                     政府因這些請願而顏面無光,
           於西巴布亞獨立的可能性。部份評論將這些民族主義願
           望與荷蘭殖民早期類似千禧年主義的民粹運動相連結。


















           306                                                                                                                                                                                        307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