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4 - 太平洋諸島百科事典
P. 524
特別感謝 文化與認同
文化 撰稿 攝影 第一節 文化與認同 亞人),但他們仍處於其中的最低階,一般認為原因是 文化
AKS Amy Ku‘uleialoha Stillman ( 頁 485,圖 7-1) ©photoeverywhere.co.uk, "Fijian fire dancer", 所處氣候嚴峻,且與祖先起源割離。啟蒙理論經常會把
ALK Adrienne L Kaeppler CC BY 2.5. 生物、生態和文化決定論相結合,而不是將其區分或對
AP Alison Pasciuto ( 頁 489,圖 7-2) 2014 ©Daderot, "Dance mask, dukduk, ˖ʷe୦ڳeෂ୕ 立,後者的做法在之後的歐洲社會學理論中十分常見。
AT1 Allan Thomas New Britain, 1901 - Ethnological Museum, Berlin - 文化的意義在當代大洋洲飽受爭議,有些人將其視為賴 之後出現的「文化」概念與文化自主的論點難以區
AW2 Albert Wendt DSC00942"@Wikimedia Commons, CC0 1.0. 以生存的救生艇,也是連結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獨木 分,文化逐漸遠離人類生理層面的「本質」與生態層面
DG1 David Goldsworthy ( 頁 489,圖 7-3) 2006 ©Andreas Praefcke, "Malanggan- 舟,然而有些人認為傳統已是廢料般的存在,必須繞道 的能力。十九世紀中期,德國、法國和英國學者強調,
EKV Emma Kruse Vaai Masken Berlin-Dahlem"@Wikimedia Commons, Public 而行。文化一詞看來簡單,背後代表的概念卻十分宏 人類群居性形態各異,思想模式多元,就表示文化的自
HRL Helen Reeves Lawrence domain.
大,能指出島民與非島民間的差異,同時也指出島民彼 主性就在於自然。然而就算脫離自然,人們仍然會以生
JAB Joshua A Bell ( 頁 492,圖 7-4) 2012 ©Hiart, "Masi (barkcloth) from Fiji,
此之間的差異。文化的概念源自歐洲,但已經被太平洋 物體的意象看待文化,視其為持續運作的整體,特徵為
JFM Jane Freeman Moulin Honolulu Museum of Art"@Wikimedia Commons,
原住民族本土化,並內化成自己的觀念。文化概念能說 群體差異化、相互依賴,甚至有一致性。此外,文化被
JM Julian Maka‘a CC0 1.0.
明島民本來就有的概念,亦即彼此間的差異,文化被翻
JV Joseph Veramu ( 頁 501,圖 7-5) 2007 ©NeilsPhotography, "Fire dancing" 視為由人類所創造,同時也是最為重要的「集體意識」,
譯至本地,概念也重新被建構,舉例來說,在萬那杜、
KLC Keith Lujan Camacho @Flickr, CC BY 2.0. 對行為和思想都有深遠影響。越來越多類比是以語言來
索羅門群島和巴布亞紐幾內亞 kastom 意為「傳統」,
KN Karl Neuenfeldt ( 頁 547,圖 7-6) 2012 ©Hiart, "Masi (barkcloth) from Fiji, 建立,語言以任意且偶然的方式把文字與事物連接起
KRF Kate Fortune Honolulu Museum of Art"@Wikimedia Commons, faʻa Samoa 意為薩摩亞人的方式,vaka vanua 在斐濟指的 來,後來人們以能指和所指稱之,連同語言的潛意識
KS Karen Stevenson CC0 1.0. 是土地的方式。(見˄̻ݱ˙όTHE PACIFIC 強制規則一同出現,才能夠產生意義(或無意義)。
LB Lissant Bolton ( 頁 552,圖 7-7) 2004 ©Steve Shattuck, "Shattuck_11266 WAY) 約過去一世紀以來,文化的概念對人類學、社會學和
MAM Michael A Mel (The main entrance of the parliament building in Port 文化一詞可追溯至十八世紀,歐洲研究自然歷史時 文化研究的學術論述來說極為關鍵,但文化同時是日
MJ Margaret Jolly Moresby, Papua New Guinea.)" @Flickr, CC BY 2.0. 此概念隨之出現,結合針對大自然的研究以及對人類歷 常談話的一部分,也是太平洋地區的對話中一再出現
MP2 Malcolm Philpott ( 頁 553,圖 7-8) 2016 ©Szilas, "Display of Malagan 史的研究。歐洲人在探險旅程中遇到美洲、亞洲、非洲 的有力詞彙。
MTC Marjorie Tuainekore Crocombe objects from Northern New Ireland, Otago Museum, 和大洋洲,為解釋不同族群間的顯著差異,學者套用了 從口述歷史、物質形式和語言模式等,我們了解
ND2 Norman Douglas 2016-01-29"@Wikim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種族、國家和習俗的概念。約翰.萊因霍爾德.佛爾斯 到,在古代大洋洲,自然世界、人類文化和祖先的神
NJG Nicholas J Goetzfridt ( 頁 553,圖 7-9) 2013 ©Matt Kieffer, "Bai er a Ngesechel a
特(Johann Reinhold Forster)以ࢫдCOOK第二 聖力量被視為一體,彼此的連結密不可分。毫無疑問,
PH Philip Hayward Cherechar in Belau National Museum, Koror, Palau"
次旅程為參考,個人對太平洋原住民進行觀察,建立了 早在佛瑞斯特提出類型學,或稍晚種族學對太平洋「文
PS3 Paul Sharrad @Flickr, CC BY-SA 2.0.
一套哲學和類型學,藉以探討人類間的差異。他把太平
PSH Phyllis S Herda ( 頁 554,圖 7-10) 2016 ©Michael Coghlan, "A Fale 化」的記載出現之前,島民之間就存在許多不同的看
洋兩大種族區分開來,某種程度上預先指出十九世紀後
RGC Ron Crocombe Perspective" @Flickr, CC BY-SA 2.0. 法。建造花園的方式、捕魚及烹飪做法、雕刻形式、
半對玻里尼西亞人與美拉尼西亞人的標籤。雖然他大量
RH Richard Hamasaki ( 頁 554,圖 7-11) 2010 ©Rafael Ávila Coya, "Maneaba in 製作鍋子和衣服、刺青風格、神話和儀式類別、語言
RM Richard Moyle Marakei, Kiribati"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談論膚色、身高和體態,也討論到面孔、皮膚和髮型, 的不同之處―這些差異很可能是在區分不同族群時才
RN Robert Nicole 3.0. 但種族對他來說並不是永恆不變的本質,也非有形、必 被提出來,不能被解釋為進化發展的各個階段,也不
RW Reina Whaitiri ( 頁 555,圖 7-12) 2017 ©Brian ireland, "PNG91-039 然的事物,反而是由環境和習慣同時形塑而成的事物, 是人類文化創造力的分歧,而更可能是祖先行為所造
SC Susan Cochrane Parliament House, Port Moresby" @Flickr, CC BY-SA 這種觀點與後來十九世紀出現的種族科學相去甚遠。因 成的脫節,這些差異來自族群與地點之間密切的聯繫
TD Tom Dutton 2.0. 此,雖然毛利人被歸類為第一大種族(ࠔႆ.ࠔၪ (當然也可能脫鉤),
VH Vilsoni Hereniko ဧDUMONT D’URVILLE後來將之稱為玻里尼西
WNG Niel Gunson
482 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