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6 - 太平洋諸島百科事典
P. 526
文化與認同 文化與認同
文化 整個太平洋地區都如此講述關於種族起源和遷移的故 被錄下、謄寫、分析,並以相當的活力持續傳播出去。 反殖民運動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故事,與男性崇拜的劇 維持傳統酋長或領袖的權威等。這種編纂文化,甚至將 文化
事。此外,文化也許較不被視為深受信任的共同生活方 有些太平洋居民信了基督教的上帝,甚至還有些也一併 本一樣,都是索羅門群島年長男性「活文化」的一部 其商品化的過程,就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文化新形態,包
式,反而更像是由過去所啟示、對於未來的預言,而 接受了發展主義,對於這種回歸則非常反對,包括խ 分。那麼,屬於原住民的,其實不僅是接觸外國之前幾 含太平洋旅遊套裝行程中不可或缺的各種表演。新形態
不是由當今活著的人所打造。這無損於出色的創新和 זႀHULA這種豐收儀式、古老圖像的現代雕刻 代人擁有的「傳統」,而是時代更近的祖先,那些男人 的文化ᝈΈTOURISM和生態旅遊將人們帶離
改變,也不妨礙知識、儀式和文物在各個島嶼、山谷間 等。而ՐڡTATTOOING也再次流行,被視為 女人的生活,以及他們一再重述的經歷。儘管在某些情 豪華酒店和度假村園區,不只欣賞斐濟火舞或夏威夷呼
―也就是文化區域之間―積極傳遞交流,卻會在過 野蠻和撒旦主義復興的跡象(刺青被視為撒旦的作品)。 況下,原住民與外來者,或說「當地人民」和外國人之 拉舞(haole hula)等觀賞型運動,而是進入更私密的日
程中降低個人或群體創造的意願,賦予太平洋族群土地 然而在今天,多數島民至少會正面承認一部分的原住民 間的差異在說法上被一再強調,但許多外來引進的文 常空間,不僅可以看到當地人如何跳舞,還可以看到他
及無形文化守護者的地位,然而,他們卻不是文化的創 文化,同時也會依照環境持續改變,妥協看法,決定哪 物早已成為太平洋認同的象徵―基督教聖詩、鋼製直 們如何生活,欣賞當地人從事家務和從土地和海洋收穫
作者或擁有者;這項觀點與當代針對文化財產或著作權 些是自己想要的,甚至哪些「屬於原住民」。基督教通 刀、哈伯德院長(Mother Hubbard)長袍和 lavalava 包裙, 的日常藝術。
的爭論息息相關。 常被賦予具有原民性的慷慨形象,與資本主義經濟和議 在本質上,就和儀式吟唱、石錛、草裙或ዓ̺ͤ 此外,文化表演不僅僅是為外國觀眾準備的,越來
大洋洲原先就存在各種差異,後來加上「文化」的 會政治截然不同。 BARKCLOTH同樣屬於「太平洋」文化。 越多太平洋原住民也成為彼此的觀眾,常見的情況是他
概念引入,兩者之間的關係令人不安。當島民首先意識 太平洋族群天天就「文化」進行談判協商,預見了 這個故事並不是關於一種文化―大洋洲―如何 們會在國內或區域性的場合輪流扮演舞者和觀眾、藝術
到外來的「文化」概念,不太可能是透過閱讀啟蒙時代 近年對文化概念提出的某些學術批評,甚至有過之而無 被另一種文化―西方文化替換或取代。這兩個「整體」 家與觀展人的角色,例如南太平洋藝術節、亞太藝術三
的文本,而是透過近身與基督教的傳教士進行對話。雖 不及。這些批評以不同方式去挑戰文化觀念,也就是文 對於我們想像文化的能力來說,都是巨大的漏洞。然 年展、雪梨太平洋浪潮節等,但是,即便是檀香山、蘇
然外來和本島的傳教士著重的主要是靈性層面的皈依, 化作為一個靜態、有機或具種族同質性的整體,同時也 而,儘管有些人發現關於斷裂和碎片的另種說法相當吸 瓦、奧克蘭,甚至坎培拉的大學校園或學校舉辦的小型
但這樣的皈依也涉及文化變遷,邁向源於外地的生活方 肯定了創造文化的活力、多樣性以及具有競爭性的價值 引人,但當代太平洋文化絕不僅是一系列「零碎」― 太平洋週或晚會,也都能提升自我意識的認同表現。豪
式和思想習慣。在傳教所使用的語言中,部分特定的異 觀和權力。在這裡要提出四個大問題:何謂原住民,「屬 基督教聖詩和儀式吟唱、鋼製直刀和石錛、印花布和 歐法觀察到,這類表演會激起一種文化偏狹和特殊性,
教徒行為會被鎖定,如戰爭、食人、ɓ˃εֈՓ 於原住民」是否就是「傳統」,兩者相關性為何?我們 樹皮布排排站好,相互碰撞。不論是把文化的概念視為 也可說是民族沙文主義,卻沒有促進相互理解,缺乏他
POLYGYNY、吊死寡婦、喝͙̔ৢKAVA、 如何超越文化作為單一整體的觀點,同時又避免把文化 認知一致的整體或嚴重分歧,也許我們更好的替代做法 心中渴望的連結感,看不見「我們心中那片海洋」。
殺豬、跳艷舞等。傳教士堅稱皈依的信徒有改變的可能, 視為已然解體,無法恢復的零星碎片?有些人將祖先或 是,以對話的模式來思考文化,亦即對話中有較具優勢 儘管我們可能會哀悼文化的「喪失」,或對觀光和
因此經常引「文化」的觀念為證,表示文化是社會生 傳統文化單純視為生活方式,也有些人摒棄自我意識與 的背景和說話者,但文化的傳播範圍超出單一談話社群 文化展示中的商業層面感到恐懼,但不代表這一類文化
活的方式;雖然其淵源可能與神明或惡魔有關,但卻能 反思,認為這些並不真實,這些人所做的又是如何?若 的範圍,也超出村莊、島嶼或國家的邊界,透過關係緊 表現「缺乏真實」。為了表明這點,就要假定在過去
被人類行動影響,也可以透過意志加以改變。因此,在 文化總是被人以批判的角度加以反思,不僅僅是靠著文 密的方言,把太平洋族群原住民與分散在奧特亞羅瓦紐
把「文化」介紹給島民時,稱其為必須摒棄的事物,對 化生活,那麼,究竟哪派人的詮釋更有影響力?為「文 西蘭、澳洲和北美的玻里尼西亞和密克羅尼西亞原住民
於基督徒的未來和身體復活來說是某種阻礙。這種說法 化」正當性而展開的辯駁可以劃分老人和年輕人、男人 大型僑民社區連結起來。透過人與物的流動,加上電話、
把文化描述成必須克服的「傳統」,在當代經濟學和政 和女人、酋長和平民,以及住在「家裡」的人和住在「遠 影片和網路逐漸普及,同時也透過文學和視覺藝術的創
治學開發主義著作中仍是一再出現的劇本,其大洋洲起 方」,也就是各地城鎮和邊陲城市的人。 作,如何成為東加人、薩摩亞人、羅圖馬人和紐埃人的
源可能來自傳教士認為,在基督之光照耀下就能產生進 儘管島民仍大量倚賴過去以及「祖先生活方式」, 相關對話始終都在持續進行。
步。 但對許多島民是以現在和未來的動態關係來看待「過 在部分關於當代文化和認同的討論中,人們常常想
當然,這種對大洋洲「文化」的負面觀感已不再受 去」,而非將其視為某段特定時間下的某個時代。畢尼 像在過去,或在地處偏遠的村莊,「文化」不會是自覺
人認同。太平洋族群對於過去或原住民習俗的態度相當 說得非常好,當代毛利人在其「救贖之歌」中不僅代表 意識或批判反思的主題。很可能,強大的外國人抱著對
複雜,必須考量背景,也引發各樣爭論,特別在過去數 或回應祖先的聲音,更是將之體現,並傳講開來。此外, 商業、宣教和國家主權的計劃入侵,要殖民、改變太平
十年來,「文化」在太平洋地區經歷了廣受表揚、重新 已然成為現今的過去,不僅是古代南島航海者的悠久經 洋原住民,從而促成更深的自我意識,有時還對「文化」
確認與復興的過程。這點從地區及國家藝術慶典形成文 歷,同時也是基督教傳教士、種植場、殖民國家和外國 進行編纂,像是訂定傳統土地使用權的殖民法,或建議 圖 7-1 斐濟火舞。
化盛會,還有博物館和文化中心在城鎮村落中逐漸湧現 軍隊的過去。許多太平洋人民頌讚傳教士首次抵達他們
等現象就看得出來,但還不只如此,當地政治形態本來 的島嶼,稱之為對當地或民族文化的肯定,而非殖民入
奠基於職等、年齡和性別階級,卻在新模式引入時受到 侵。在昆士蘭,勞力貿易、
擁護,許多已被摒棄的儀式反而回歸,多種原住民語言
484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