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原YOUNG—青少年雜誌期刊》117期
P. 58
次參賽就打敗第一種子,被譽為花蓮黑 肌耐力。但儘管投入更多心力,心理素
馬。他一路靠著天分和拚勁在全國賽屢 質仍不穩定,成績還是沒有多大突破。
屢拿到好成績。16 歲時更入選中華代 他說,以前是喜歡贏而打球,但後來一
表隊,成為備受矚目的選手。然而,越 直輸球,就覺得不開心,只剩下壓力,
級挑戰 18 歲組後,他發現對手更強, 教練愈逼我練,我就更想偷跑出去玩。
比賽的強度、速度、球質都超出以往,
即使好不容易闖進四強賽,卻常在關鍵 當時他想「如果練這麼多還是輸,
時刻緊張失誤,連續好幾場比賽都在四 不就是我不夠厲害?」強森好勝、愛面
強止步,於是漸漸影響信心,甚至開始 子的個性,讓他無法面對失敗的挫折,
懷疑自己的能力。 於是用「叛逆」來掩飾受傷的自尊心。
他回想那段經常輸球的低潮期,教 叛逆一定不好嗎?
練為了拉拔他,訓練更嚴格。別人放學 「叛逆」並非只是為了對抗師長權
休息,他還要繼續一對一練球,假日還 威,有時可能是一種逃避,想活成自己
要安排跑山訓練心肺,做重量訓練加強 內心渴望成為的樣子。無論是青少年或
一旦開始期待活成自己內心渴望成為的樣子,就能踏上
探索「我是誰」的道路,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意義。
56
ڡ݆ዓݸ JOEE
ڡ݆ዓݸ JO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