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1 - 太平洋諸島百科事典
P. 371

地區與全世界                                                                                                                                                                          地區與全世界
     政治    (South Pacific Applied Geoscience Commission,SOPAC)。  部會如萬國郵政聯盟,金融與援助組織如世界銀行、亞                         南海委員會會議(South Seas Commission Conference),   中,不過新的建築已落成,並於 1995 年第 35 屆南太平                  政治
           大量離岸資源測繪已完成,並標記礦藏地點。                         洲發展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至於一般目的性質的組織                                  並簽署坎培拉協議,同意成立一新組織。太平洋戰爭後,                    洋會議正式啟用。計畫與工程經費由成員國政府每年提
               第三,環境保護方面,為加強環境保護管理,1978                 如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論壇成員國亦                                  各國深切感受到確保區域安全與穩定的重要性,參與六                     撥,以及成員國、非成員國政府和國際援助機構的補助
           年推出更為完整的環境保護計畫,到了 1980 年,南太                  參與國際條約,尤其是對該地區產生直接影響的項目,                                  國的政府肯定管理殖民地時國際合作的價值。荷蘭 1962                  金。—KRF
           平洋論壇與南太平洋委員會同意成立南太平洋環境規劃                     如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成員國似乎對人權相關國際公約                                  年退出殖民地,荷屬新幾內亞(現為伊里安查亞)轉予
           組織,秘書處由南太平洋委員會資助。以縮寫 SPREP 著                 興趣較低。                                                     印尼。英國 1996 年 1 月放棄其成員資格。                     ی˄̻ݱሞእ
           稱,該秘書處在 1983 年凝聚南太平洋區域自然資源與                     其他區域性非政府組織為太平洋地區的政治和社會                                     成員身份首度正式變更於 1951 年,六國修正坎培                南太平洋論壇逾 25 年來是太平洋島國最高層級區域組
           環境管理共識方面發揮關鍵效用,後於 1986 年簽署保                  發展帶來重大影響,包括                                               拉協議,承認關島與美國太平洋諸島託管地。                         織,共 16 個成員國(1998)代表皆為政府首長,確立其
           護南太平洋區域自然資源和環境公約(Convention for the          ■ 太平洋教會會議(Pacific Conference of Churches),創                   1962 年西薩摩亞獨立,失去成員地位。成員標準隨                權威。形式上,該組織並非正式跨政府組織,因為沒有
           Protec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the South   立於 1966 年,關注太平洋地區社會正義議題,反對              後更改,若經邀請,允許南太平洋委員會影響力範圍內                     簽訂條約,無法奠定其國際法基礎。不過,論壇對太平
           Pacific Region),亦稱為 SPREP 條約。該條約專門因應           原本於美國屬地強斯頓環礁焚化化學武器的計畫                                   任何屬地加入,成為正式成員。根據新的修正協議,薩                     洋地區的重要性甚高,以至於一般多以跨政府組織看
           氣候變遷影響、集水區與水質管理、殺蟲劑危害、區域                     ■  非核 獨立 太平洋 運動(Nuclear Free and Independent              摩亞於 1965 年 7 月 17 日成為第一個具有完全投票權的             待。該論壇每年會面,不只制定該區域政治議程,更
           和物種保護、自然資源管理與汙染管控等議題,亦包括                       Pacific movement,NFIP)是由倡議團體組織起來的鬆                      島國成員,接著是諾魯(1969)、斐濟(1971)、巴布                 管理多個隸屬論壇之下或受其保護的重要部會與機構
           禁止傾倒放射性廢棄物與核試驗引爆裝置等的協定。                        散聯盟,源自 1975 年蘇瓦舉辦的非核太平洋會議,                              亞紐幾內亞(1975)、索羅門群島和吐瓦魯(1978),                 事務。
           1990 年南太平洋環境規劃組織自行成立為自主區域組                     以及 1983 年維拉港非核與獨立太平洋憲章(Port Vila                        以及紐埃與庫克群島(1980)。                                 南太平洋論壇源自 1960 年代後期該地區國家能力不
           織,總部位於阿庇亞。                                     Charter for a Nuclear Free and Independent Pacific)成立,      隨著成員數量增加,南太平洋委員會的角色與範疇                   足,未能使南太平洋委員會(SPC—見˜˄̻ݱ΍Ν
               其知名度最高的區域合作成就是在該區長期反對核                     至今已將焦點轉向原住民權利議題,尤其是與新喀里                                 逐漸演變,將更多太平洋原住民納入決策過程中。原先                     ᜗™ˆPACIFIC COMMUNITY‰)「去殖民化」。1965
           試爆與傾倒核廢料之後成功簽訂南太平洋非核區條約。                       多尼亞、法屬玻里尼西亞、夏威夷和紐西蘭的關係                                  創始的六個政府各由兩名委員代表,共同成立南太平洋                     年情勢明顯變得更為艱難,該地區三個政治組織(斐濟、
           1971 年開始,這個議題一直是南太平洋論壇成員國最堅                  ■ 太平洋關切資源中心(Pacific Concerns Resource Centre,             會議,每三年召開會議,1967 年後改為每年舉辦,為各                  東加與西薩摩亞)為追求其共同經濟目標,也就是提高
           定、最優先的共同倡議,最後終於在拉洛東加島於 1985                    PCRC),其建設規模較小但相當有效,位於蘇瓦,                                島國提供論壇空間。第一屆會議於 1950 年於˜ᘽ͙™                  農業出口商品價格,被迫脫離南太平洋委員會架構,因
           年簽署,並於 1986 年 12 月生效。條約禁止任何核彈裝                 關注區域多個社會正義倡議                                            ˆSUVA‰舉辦,直到 1983 年之前,其角色是為南太平                而成立太平洋地區第一個原住民跨政府組織—太平洋
           置的製造、部署或測試,並禁止在條約區域內海域傾倒                     ■  太平洋諸島非政府組織(Pacific Islands Association of              洋委員會提供建議。1983 年太平洋地區所有政府與自治                  島國生產者協會(Pacific Islands Producers Association)。
           核廢料。然而,條約未能禁止核武或核動力船隻行經該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PIANGO),1991 年成            國家成員皆獲得完全成員身份,自此南太平洋會議成了                     1960 年代各方影響導致對南太平洋委員會的不滿升溫,
           區域。條約最重要的協定先由蘇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                       立於帕果帕果的會議上,旨在協助發展太平洋身份、                                 以太平洋共同體為名的組織之治理單位。                           而法國反對討論核試爆造成的環境危害,則為拖累該組
           署,在 1996 年法國終止核試爆之後,才由英國、美國                    文化與福祉,並促進溝通,於區域論壇發聲,並如同                                     1999 年太平洋共同體(共 26 個成員)已成為太平              織的最後一顆絆腳石。到了 1970 年斐濟獨立,情勢更
           與法國簽署。                                         其名稱,扮演區域協調角色,代表太平洋地區以國家                                 洋地區的完善機構,因應成員國發展需求制定整合工作                     為危急。同年對南太平洋委員會的審查反對改革,而新
               該區域雙邊友好與合作條約被認為是部份太平洋島                     為單位的非政府組織。—CGP                                          計畫。組織焦點從研究轉變為技術協助,在阻止以蚊子                     獨立的政府決定自立門戶。
           國與過去殖民母國之間維繫關係的形式,例如東加/英                                                                               為傳播媒介疾病擴散、傳播公衛資訊,至消除農業蟲害                         五個獨立自治國家於 1971 年 8 月與紐澳於威靈頓
           國、薩摩亞/紐西蘭、諾魯/澳洲與密克羅尼西亞各國                     ˄̻ݱ΍Ν᜗€ی˄̻ݱ։ࡰึ                                           與病害如犀角金龜、果蠅和芋頭疫病等工作成就斐然。                     會面,政府首長聚首,共同討論各種區域議題。此會
           和美國之間的協定。殖民時期結束後澳洲、紐西蘭、                      1998 年 2 月更名為太平洋共同體的南太平洋委員會                               其他持續進行的工作包括社區教育服務、漁業發展與訓                     議決議於 1972 年 2 月再次會面,進而催生永久性的組
           美國與法國和太平洋地區的關係須獨立討論(見˜˄                      (SPC)成立於 1947 年,6 個太平洋殖民勢力(美國、                            練計畫等。太平洋共同體的例行工作由位於努美嗄的祕                     織。第二屆論壇決議成立南太平洋經濟合作局(South
           ̻ݱ ࢥ਷ၾ Ό˰ޢ ™ˆPACIFIC ISLANDS AND THE         英國、荷蘭、法國、澳洲和紐西蘭)於坎培拉召開                                    書處管理,從 1949 年至今。1995 年以前,南太平洋委               Pacific Bureau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SPEC),進一
           WORLD‰)。                                                                                               員會據點位於前為美國軍事總部的建築(五角大廈)                      步完備體制,
               太平洋島國參與國際組織的程度逐漸增加,從專門























           328                                                                                                                                                                                        329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