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9 - 太平洋諸島百科事典
P. 399

農業                                                                                                                                                                                       勞工
     經濟 經濟  以及大約 2,000 mm 的年降雨量。橡膠種植場在 19 世紀            樹,採摘咖啡豆並賣給加工廠。在過去,這些小農生產                                                                               人及斐濟原住民從該組織分離,成立斐濟公共服務協會                        經濟經濟
           晚期引進至薩摩亞與巴布亞,後來擴及至索羅門群島。                     的咖啡佔總產量的四分之三。發酵過的咖啡豆接著必須                                                                               (Fiji Public Service Assiciation),後來成為勢力最大的工
           一戰結束後,斐濟隨即廣泛種植橡膠樹,不過此趨勢在                     曬乾,然後送往海外進行烘豆和研磨。咖啡種植業先前                                                                               會之一。斐濟的教師工會於 1930 年代早期成立。新赫
           1920 及 1930 年代因橡膠的國際市場價格低落而減緩。               受國際咖啡組織的配額制管理,不過在 1990 年後便無                                                                            布里底群島(New Hebrides)有英國公務人員協會(British

           在 1970 年代晚期,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橡膠種植場(鄰                  配額限制,現在由咖啡工業公司認證出口商以及規範出                                                                               Civil Servants’ Association),不過該協會直至 1950 年代
           近摩士比港)出口作物至澳洲,發展蓬勃。                          口咖啡豆的品質與價格。咖啡一直是巴紐高地原住民的                                                                               晚期才允許當地人加入。英屬索羅門群島公務人員協會
                                                        重要作物。                                                                                                  (British Solomon Islands Civil Servants’ Association)於 1954
           ■ 可可亞  可可亞是可可樹的果實,是一種有價值的經
                                                           新喀里多尼亞的咖啡品種大多為羅布斯塔,由法裔                                                                              年成立,該組織當時施行種族區隔,當地索羅門群島原
           濟作物,適合生長在熱帶氣候、海拔 600 公尺的環境。
                                                        定居者引進後成功在當地種植。卡納克人種植咖啡豆,                                                                               住民另設分會。
           採集可可果後,先進行發酵和烘乾,之後再經焙烤和碾
                                                        並將該作物出售給商業加工廠,而法國大企業負責行                                   圖 5-5 茶葉種植場。                                     二戰尤其對勞工加入工會的成長影響深遠(˜˄̻
           磨來製成可可脂以及可可粉(前者用於製作甜食和藥
                                                        銷。斐濟在 1880 年代即開始嘗試種植咖啡,不過當地                                                                            ݱ኷ن —ࢥ͏ٙ຾᜕™ˆISLANDER EXPERIENCES
           物,後者用於製作巧克力)。在索羅門群島,可可亞的
                                                        種植的咖啡樹受疾病所害。在法屬玻里尼西亞,發展小                                  在 1962 年建立茶廠之前,茶葉一直是次要作物。由於                  IN THE PACIFIC WAR‰)。無論是新興產業還是既有
           產量中等,不過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可可亞的出口量僅
                                                        規模的咖啡產業在 1965 年因勞動力損失而中斷(為滿                               採收的嫩葉芽尖需要馬上進行加工處理,現今茶葉種植                     產業,都有勞工供不應求的情況,在其他原物料(如糖、
           次於咖啡。超過三分之二的可可種植於東新不列顛及北
                                                        足核試爆計畫所需勞動力),不過現在該地咖啡產業能                                  場多位於高地地區的南部及西部。                              ˜ᐟᘤ™ˆPHOSPHATE‰)來源都遭中斷時,便由勞
           索羅門群島,種植者大多為小農。當時,商業經濟活動
                                                        為當地市場供給約 20% 的咖啡豆。                                                                                     工負責運送。通訊基礎建設因為戰爭需求而增設,島民
           因˜̺͚ၪဧላ߉™ˆBOUGAINVILLE CONFLICT‰而
                                                                                                                                                               也因此為盟軍軍隊提供各式服務。隨著與來自海外的軍
           中斷,北索羅門群島便停止可可亞生產。此後,馬當成                     ■ 稻米 馬里亞納群島的查莫洛人是最先開始種植稻米                                 第二節  勞工
           為最重要的可可亞產地。                                  的太平洋島民。商業生產(通常為小規模生產)稍晚才                                                                               人共事時間越長,島民開始意識到工人權益、工會的存
                                                                                                                                                               在,以及他們的勞力所隱含的價值,而後者也因島嶼生
                                                        開始發展,由在密克羅尼西亞的日本人最先開始嘗試。
                                                        在斐濟,當地人與印度系斐濟人的社群起初是為滿足自                                  ʈึ                                           活成本增加而有所提升。殖民政府官員傾向將工人發起
                                                                                                                                                               的動亂怪罪於外界人士,而不是著手處理當地勞動力遇
                                                        身糧食需要而種植稻米,通常與甘蔗一起混種在小農的                                  工會在太平洋地區的發展較晚,部分原因是該地區的產
                                                                                                                                                               到的問題。在 1940 年代,斐濟勞工數次發起罷工,藉此
                                                        田裡。政府後來決定鼓勵生產稻米,便於 1970 年代及                               業和資本主義發展分佈不均,而且自給性經濟仍是許多
                                                                                                                                                               表明他們拒絕接受低廉工資和惡劣的工作條件。在 1948
                                                        1980 年代分別在維提島南邊沿岸地區那霧瓦(Navua),                            社群的主要經濟模式。在太平洋島嶼中,無產階級化最
                                                                                                                                                               年斐濟礦工工會(Fiji Mineworkers’ Union)成立之前,瓦
                                                        以及瓦努阿島(Vanua Levu)德雷克蒂河(Dreketi River)                    先進入夏威夷和斐濟。從 1870 年代即開始在斐濟發展
                                                                                                                                                               圖考拉(Vatukoula)黃金礦場的礦工參與過不同形式的
                                                        沿岸的大片土地上開闢有灌溉系統的稻田。索羅門群島                                  的˜ጟุ™ˆSUGAR INDUSTRY‰和 1930 年代的金礦
                                                                                                                                                               勞工抵制行動,包含 1938 年與 1947 年的兩場罷工。礦
                                                        的稻米種植於瓜達爾卡納爾北部的平原,自 1970 年代起                              開採活動,使得該地的非自給性經濟規模比其他島嶼來
                                                                                                                                                               場管理階層為控制產業工人的騷亂,曾試圖成立由傳統
                                                        便相當成功。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稻米於 1950 年代由                               得大。因此,斐濟的勞工組織發展早於其他島嶼,歷程
                                                                                                                                                               領袖主導的公司工會。
                                                        澳洲政府引進,種植於˜෦ͤдئ™ˆSEPIK RIVER‰                             也較連貫。整個太平洋地區的首個公會於 1884 年在夏
           圖 5-4 可可豆。                                                                                                                                              大溪地的港口工人在 1946 年成立該地第一個工會,
                                                        的薯蕷種植地區。該國也為稻米貿易設立了全國第一間                                  威夷成立,到了 1900 年代早期,該地的工會主義已發
                                                                                                                                                               其餘十二個工會,涵蓋水手、機工、印刷工人、護理
                                                        合作社。不過,雖然稻米種植於巴紐的中央區以及更北                                  展成熟。在 1920 年代,夏威夷頒布刑法以打擊工團主
                                                                                                                                                               人員、警察與教師等行業,則一同成立了隸屬於法國
           ■ 咖啡 太平洋地區將咖啡引進作為經濟作物。在巴布                    邊奧羅區的亞弗,由於稻米對天氣及害蟲的耐受力低,                                  義與罷工糾察隊,許多都市的工會因而衰敗,不過隨著
                                                                                                                                                               總工會(Confédération Générale du Travail,英文為 General
           亞紐幾內亞,種植的咖啡主要為兩個品種:羅布斯塔                      被視為不好照料的作物,未能成為廣泛種植的作物。                                   來自美國本土的工會成員為碼頭搬運工提供協助,工會
                                                                                                                                                               Confederation of Labour)的工會總會(Trades Council)。
           (robusta)以及阿拉比卡(arabica)。前者生長於最高至                                                                      於 1930 年代再次興起。國際碼頭工人及倉庫管理員工會
                                                        ■ 茶葉 茶樹最適合在山區生長。斐濟在 1890 年代引進                                                                              與美拉尼西亞相比(除夏威夷之外),玻里尼西
           海拔 600 公尺的低地,後者則生長在海拔 1,000 至 2,000                                                                    (International Longshoremen’s and Warehousemen’s Union,
                                                        茶葉,並且在 1920 年代經歷一陣興盛期。巴布亞紐幾                                                                            亞與密克羅尼西亞的工會發展較為薄弱,部分國家
           公尺的地方。約有三分之一的農村家庭會種植些許咖啡                                                                               ILWU)在 1940 年代成功為種植場和罐頭工人組織一場
                                                        內亞的茶葉種植發生在 1930 年代,不過直到摩洛貝省                                                                            (如東加)至今沒有勞工組織的相關法律規定,即便
                                                                                                                  為期不短的罷工行動(˜ࢀ۾ζٙᇦʈБਗ™ˆSTRIKE
                                                                                                                                                               東加有兩個工會:東加護理人員協會(Tonga Nurses’
                                                                                                                  ACTION IN HAWAI‘I‰)。
                                                                                                                                                               Association)及友誼群島教師協會(Friendly Islands
                                                                                                                      在斐濟,1916 年斐濟碼頭工人便嘗試要成立工會。
                                                                                                                                                               Teachers’ Association)。庫克群島的工會可追溯至二
                                                                                                                  雖然當年行動失敗,到了 1930 年代,當地的紅甘蔗種植
                                                                                                                                                               戰期間,不過大多存在於公部門。薩摩亞的公部門
                                                                                                                  者和工人成功建立各自的組織,如基參桑格組織(Kisan
                                                                                                                                                               在 1969 年成立西薩摩亞公共服務協會(Western Samoa
                                                                                                                  Sangh)及馬茲朵.桑格組織(Mazdur Sangh)。在此期
                                                                                                                                                               Public Service Association,縮寫為 WSPSA,當地語言寫
                                                                                                                  間,從事金礦開採的斐濟原住民也開始團結並採取勞工
                                                                                                                                                               作 Faalapotopotoga Tagata Faigaluega Malo Samoa i Sisifo)之
                                                                                                                  行動。1940 年代以前,殖民政府抵制工會成立,不過卻
                                                                                                                                                               後,便開始盛行工會設立。該協會為紐西蘭公共服務協
                                                                                                                  鼓勵對其順從的專業組織誕生(如 1921 年成立的歐洲
                                                                                                                                                               會(New Zealand Public Service Association)的
                                                                                                                  公僕協會)。到了 1943 年,一些歐洲人、印度系斐濟
           356                                                                                                                                                                                        357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