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6 - 太平洋諸島百科事典
P. 396

農業                                                                                                                                                                                       農業
     經濟 經濟  納入國內配額百分比當中的想法。近年來,夏威夷的糖                                                                                                                           該公司位居經濟的領導地位,在殖民政策上能夠持續發                        經濟 經濟
                                                                                                                      大部分的秀貴甘蔗生產活動在原住民的土地上進
           仍由主要企業把持。據估計,夏威夷大約 95% 的糖產量                                                                            行,而斐濟糖業的未來則緊繫在許多重要且目前未解決                     揮更廣泛的影響力。嚴加監視與控制種植者的勞動至今
           掌握在五大企業手中。在 20 世紀,好幾次的˜ࢀ۾ζ                                                                             的原住民土地租賃議題上。(見˜౵᏶ࡡИ͏ɺήڦৄ                     仍是小農場經營模式的最大特徵,不時成為勞資衝突的
           ᇦʈБਗ™ˆSTRIKE ACTION IN HAWAI‘I‰為糖業帶                                                                    ։ࡰึ™ˆFIJI NATIVE LAND TRUST BOARD‰。)截        肇因。首次大規模罷工發生於 1921 年,接著在 1943 年

           來影響,如工資和工作條件的改善,不過伴隨而來的是                                                                               至 1998 年二月,已成立議會聯合委員會來解決土地問                  發生第二次,1960 年發生第三次。儘管種植者與公司之
           機械化的持續推動。                                                                                              題。—RC                                        間有許多未解決的摩擦,多個調查委員會所建議進行的
               在密克羅尼西亞,1920 年代該地為日本託管領土                                                                                                                        改革改善了雙方關係。1969 年,斐濟糖業獨立調查案由
           時,糖成為經濟發展的基礎。當時,非常活躍的南洋興                                                                               ౵᏶ಟ͏Ⴁጟʮ̡                                     英國主事官丹寧勳爵(Lord Denning)主導,針對種植者
           発會社(South Seas Development Company,日文羅馬拼音                                                              斐濟殖民製糖公司(Colonial Sugar Refining Company,    和糖廠應共享利潤這項爭論已久的議題,丹寧勳爵提出
           為 Nan'yô Kôhatsu Kaisha)社長松江春次(Matsue Haruji)                                                          CSR)於 1855 年由愛德華.諾克斯(Edward Knox)創立,         影響深遠的建議。然斐濟殖民製糖公司無法接受丹寧勳
           在經過多次困難和挫敗後,成功開始在馬里亞納群島進                                                                               在其子愛德華.威廉(Edward William)於 1880 年起出          爵所擬定的合約條款,因而撤出斐濟。一百多年來,糖
           行糖的採收與提煉。到 1930 年代中期,許多勞工因此                                                                            任總經理後的四十年間,公司逐漸長成一間大型澳洲企                     業一直是斐濟的經濟支柱:斐濟每年的總出口中,糖佔
                                                        圖 5-3 斐濟的蔗田。
           被引進至各島嶼,同時,糖也為託管地(˜˚͉ٙਠุ                                                                               業。公司以煉製廠起家,不過到 1860 年代開始生產粗                  超過一半的量,甚至常常遠超過一半。1966 年,在斐濟
           лू™ˆJAPANESE COMMERCIAL INTERESTS‰)帶            糖業作為斐濟的經濟主幹已長達一世紀之久,重要                                 糖,1869 年在新南威爾斯建立三座大型且有獲利的煉糖                  自給性經濟以外的經濟活動,糖業為 30% 的人口提供直
           來貿易順差。                                       性僅次於觀光業,該產業為斐濟外匯收入的最大來源。                                  廠。十年後,公司開始擴張至昆士蘭與斐濟。1880 年,                  接就業,並且每年貢獻將近五分之一的國內生產毛額。
               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糖是相對新興的經濟作物,                    與觀光業不同的是,糖業「滲漏因數」低,並且直接或                                  斐濟殖民製糖公司與斐濟政府達成協議,將公司營運活                     糖業在斐濟殖民製糖公司的帶領之下,在斐濟現代化進
           由坐落在馬當省拉木河谷上游的拉木糖業公司(Ramu                    間接地為許多人提供工作機會。1996 年,除了從事糖業                               動拓展至斐濟(當時為殖民地)。斐濟政府承諾將雷瓦                     程中扮演重要角色。—BVL
           Sugar)進行商業生產。該公司由該國政府與英國投資                   相關行業,如肥料、運輸、行銷及農具車庫的人,糖業                                  1,000 英畝的土地以 2 英鎊/英畝出售,並另外在薩武薩               資料來源 / 延伸閱讀
           人(主要為大英國協發展公司)共同創立。第一批貨於                     有 2 萬 2,304 名種植者(包含家屬),以及 1 萬 5,000 名                     武灣(Savusavu Bay)保留 1,000 英畝的土地,斐濟殖民          Moynagh, M, 1981. Brown or White? A history of the Fiji sugar
           1983 年末出口,總共約 5,000 公噸。雖然拉木發展計畫              甘蔗收割工。                                                    製糖公司則以在 1882 年碾碎季開始前在雷瓦設立糖廠                        industry, 1873–1973, Pacific Research Monograph 5,
           能夠滿足國內對糖的需求,該國的糖必須仰賴受保護的                        秀貴甘蔗種植於兩個主要島嶼的沿岸地區,大部分                                 作為回報。第一座糖廠同年在維利亞(Viria)設立,隨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價格來維持競爭力。—KRF                                的種植者為印度系斐濟人。然而,政府長期為斐濟原住                                  後 1886 年在拉拉維設立第二座,1894 年在藍巴沙設立               Lowndes, A G, 1956. South Pacific Enterprise: the Colonial Sugar
                                                                                                                  第三座,1903 年在勞托卡再設一座。第五座糖廠位於巴                        Refining Company, Angus & Robertson.
                                                        民提供協助,讓他們能更踴躍投入糖業。如今,斐濟原
           ౵᏶ٙጟุ                                                                                                  內,由斐濟殖民製糖公司在 1926 從同業競爭者手中取
                                                        住民佔糖業從業人口中相當大的比例。
           斐濟和太平洋地區其他島嶼一樣,有當地的秀貴甘蔗特                        斐濟糖業因幾經修訂的《洛美公約》獲得不少利益,                                得。此後,斐濟殖民製糖公司成為斐濟唯一的秀貴甘蔗                     ˄̻ݱήਜٙ຾᏶Ъي
           有種。不過,該國從 19 世紀晚期起便有糖業,當時糖                   該公約支付給斐濟的價格高於國際市價的好幾倍。1996                                煉糖廠,大多與印度系小農購買甘蔗,將其加工成粗糖                     ■ 棕櫚油  油棕生長於低窪地,可見於太平洋地區多
           種植場的發展全靠從印度引進的印度系契約勞工。隨著                     年斐濟共生產 40 萬 9,000 噸的糖,其中 34% 銷往英國,                        後出口至海外進行精製,直至 1973 年公司撤離。                    處。油棕約有三十年壽命,常年開花結果,廣泛種植於
           契約勞工制度於 1920 年廢止,加上糖市瓦解,斐濟的                  該部分即以《洛美公約》所訂的高價售出。剩餘的糖則                                      起初,斐濟殖民製糖公司的糖完全由印度系契約勞                   沿岸的種植場。棕櫚油萃取自小串的果穗,並用於香皂、
           糖業便轉而以小農為基礎,這項特質延續至今。                        售出至不少國家,如馬來西亞、日本、美國,以及南太                                  工生產,到了 1909 年,公司開始將部分種植場出租給                  烹飪油、人造奶油的商業化生產。1967 年油棕首次在西
               起初,糖廠由幾間不同公司經營,不過到 1926 年,               平洋島國。                                                     獨立廠商(大多為公司前主管)。此慣例在 1916 年停                  新不列顛成為商業作物後,巴布亞紐幾內亞因擁有豐沛
           澳洲人持有的斐濟殖民製糖公司從中勝出,成為唯一                         1998 年初的一份公告宣布「歐盟」將持續提供優惠                              止契約勞工移民導致勞動力短缺,以及契約勞工制度於                     的降雨量,躋身為成功的棕櫚油生產者,在 1980 年代
           的蔗糖廠。目前斐濟的糖由國內四座糖廠處理:拉拉                      待遇給斐濟(以及其他與歐盟因《洛美公約》而締結關                                  1920 年終止之後,隨即崩解。在此情勢之下,公司決定                  晚期出口量達到穩定成長。在索羅門群島,瓜達爾卡納
           維糖廠(Rarawai)、巴內糖廠(Penang)、勞托卡糖廠              係的非洲、加勒比海、太平洋地區國家)的糖。2000 年                               退出甘蔗種植。1920 年代起,公司開始分割其持有的廣                  爾(Guadalcanal)的棕櫚油種植場及煉油廠由政府、大
           (Lautoka)、藍巴沙糖廠(Labasa)。                     《洛美公約》遭撤銷後,該優惠待遇仍存在。目前《洛                                  大土地,將 13 萬 2,866 英畝的非限定繼承地產權及出租              英國協發展公司、地主三方共同持有,持有比例分別為
               在 1960 年發生糖糾紛以及糖業調查委員會成立伊                美公約》中與糖相關的條款仍有效,不過斐濟仍需當心                                  土地以 10 英畝為單位劃分,將分割的土地出租給印度                   40%、56%、4%。
           芙調查委員會(Eve Commission Inquiry)之後,斐濟殖         未來的困境:不僅是因為第五版的《洛美公約》將於本                                  系斐濟承租人。到了1941年,97%的甘蔗田為小農持有,
           民製糖公司在 1962 年成立子公司南太平洋糖廠(South               世紀末修訂,屆時歐盟可能會施壓要求改變,並且可能                                  其中斐濟殖民製糖公司的佃農佔 54%,45% 為獨立廠商。                ■ 橡膠  橡膠樹會分泌濃稠的白色汁液,只要樹齡達五
                                                                                                                                                               至六年,即可常年透過割開樹皮採集汁液。橡膠樹適合
           Pacific Sugar Mills Limited,SPSM)來管理該公司在斐濟的  會取消各項補助,也是因為世界貿易組織規範禁止差別                                  而公司在撤出斐濟之時,其持有的非限定繼承地產權土                     在低海拔生長(最高至海拔 450 公尺),生長環境需有
           營運。1973 年,斐濟政府收購南太平洋糖廠,斐濟糖業                  訂價。因此,斐濟的糖業面臨巨大的產業重組壓力,也                                  地則轉給英國皇室。                                    排水性良好的土壤,
           股份有限公司(Fiji Sugar Corporation,FSC)接手該糖廠      在討論制定策略計畫。                                                    斐濟殖民製糖公司以嚴實的態度經營糖業,也由於
           的業務,斐濟糖業股份有限公司持續是斐濟的秀貴甘蔗
           獨佔糖廠。









           354                                                                                                                                                                                        355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