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5 - 太平洋諸島百科事典
P. 405
勞工 勞工
經濟 經濟 延伸閱讀 3,000 名受雇者為爭取加薪而停工,使殖民地定居者倍 延伸閱讀 斐濟人與歐洲人的和諧關係,此關係是殖民地未來政治 經濟 經濟
Newbury, C, 1980. ‘The Melanesian labor reserve: some 感震驚。(1929 ϋז̍ဧᇦʈRABAUL STRIKE, Moore, C, Leckie, J and Munro, D (eds), 1990. Labour in the 結盟勢力版圖的基礎。—BVL
reflections on Pacific labor markets in the 19th cen- 1929)。 South Pacific, James Cook University of Northern
tury’, Pacific Studies, 4(1). 第二個關鍵議題是承認工會以及集體談判權。1916 Queensland Press. ■ 1929 年拉包爾罷工 在 1929 年 1 月 2 日夜黑風高、
狂風驟雨的夜晚,拉包爾鎮上的工人發起罷工,要求提
年,斐濟殖民製糖公司以及聯合蒸汽船公司僱傭的碼頭 Newbury, C, 1980. Tahiti Nui: change and survival in French
ᇦʈၾ௶ʈБਗ Polynesia 1767–1945, University of Hawaiʻi Press. 高薪資。這些工人由桑蘇馬(Sumsuma)領導,他來自
搬運工發起一場早期罷工事件,罷工起因除了薪資不合
太平洋島民早在獲准合法成立工會之前,便採取多種形 理、工作繁重,以及危險的工作條件之外,還有雇主拒 ■ 1920 年及 1921 年的斐濟罷工事件 1920 年 1 月 新愛爾蘭外圍的唐加群島的伯安島,是美拉尼西亞公司
式的勞工行動,勞工抗議為不同形式的反抗,如曠職、 絕承認工會。七十年後,瓦圖考拉金礦場的礦工於 1990 15 日,斐濟發生該國 20 世紀的第一場大規模罷工事件。 雙軌縱帆船伊迪斯號(Edith)的船長。在雇主心目中,
怠工、意外事故、裝病、偷竊以及工業破壞等。島嶼原 年因類似原因,發起斐濟為期最長的一場罷工,原因包 當時,蘇瓦公共事務部門的印度系斐濟員工拒絕一週工 他是「最優秀、傑出的原住民」,也是該託管地最高薪
住民的勞工行動大多未有正式紀錄,並被歸類為文化上 含公司不願認可工會成立。這項議題到 1990 年代仍然 作 48 小時,於是離開工作崗位(當時的一般工時是 45 的新幾內亞人。他的主要盟友是馬努斯(Manus)皮蒂
的反抗行動。 存在,尤其是在以女性為主的產業(如加工製造業)。 小時)。這些員工也要求提高工資以應對不斷上漲的生 盧島(Pitylu Island)的恩卓梅(N‘Dramei),他是一位
在太平洋地區早期的種植場及礦場工作的移民參與 同樣的議題也出現在斐濟的成衣工人以及 1993 年的矢 活成本。儘管受指派成立的調查委員會證實,印度系斐 資深總警長。不過,該場罷工是共識決定的結果:拉包
直接勞工抗議行動。在薩摩亞,ˑᅃ̿ᖯͺΆุ 崎薩摩亞公司(Yazaki Samoa)罷工事件,該公司是一間 濟人的基本糧食品項價格自戰後以來大幅飆升,政府仍 爾的工頭及警官同意為每位工人爭取每月獲得 12 英鎊。
GODEFFROY的穆里法努阿(Mulifanua)種植場的 在阿庇亞(Apia)的汽車零配件廠。 不願接受該項要求。政府下令要求參與罷工的員工回到 恩卓梅請 19 位警官繼續在重要據點執勤看守,之後除了
工人曾於 1875 年與 1882 年暫停工作。斐濟的首次記 在 1980 年代出現公務人員的大規模罷工事件,反 工作崗位,才會考慮所提訴求。罷工員工不願復工,政 住在拉包爾的托萊族外,200 名警員及 3,000 名工人全數
載的罷工發生於 1880 年的雷瓦,由印度系契約勞工發 映公部門的擴大成長、通膨率上升、經濟的貨幣化,以 府只好尋求歐洲系和斐濟警察來恢復法律與秩序。發生 離開該地。1,000 名男性聚集在距離拉包爾 2 英哩遠的馬
起。新喀里多尼亞的鎳礦產業早期的罷工原因是工作 及甫獲獨立的國家之間的政治緊張局勢。1980 年,在吉 在蘇瓦附近的劇烈衝突是這次對峙最激烈的事件,一位 拉古納循道會宣教會(Malaguna Methodist Mission),另
環境危險,薪資低廉:1892 年的罷工行動中有日籍工 里巴斯的 BKATM 組織停工五週後,公共服務嚴重短缺, 印度系斐濟人遭射殺,數人受傷。如此展現政府公權力 外 2,000 名聚集在 3 英哩外的拉波羅天主教教會(Rapolo
人參與,而 1927 年與 1945 年的罷工則有越南籍礦工參 導致出現縱火、破壞公物,以及一名工會成員遭到警方 對政府而言是場勝利,不同種族陷入緊張關係。雖然罷 Catholic mission)。這些工人期待傳教士能向雇主傳遞他
與。在太平洋地區,雇主為阻止不同族群的勞工合力組 槍擊。 工行動以失敗告終,這也意味著剛脫離契約勞工身份的 們的薪資訴求,然而傳教士卻要求工人返回工作崗位。
織抗議,會挑撥一個族群與另一個族群相鬥。這個作為 索羅門群島的工人近幾年發起長期的罷工行動: 印度系斐濟人,會比以往更堅定地訴諸直接行動來保障 在拉波羅的工人絕大多數留在原處;馬拉古納的工人絕
並未阻止 1919 年日籍工人在大洋島(巴納巴島)發起 1989 年,索羅門群島國家教師協會(Solomon Islands 自身經濟權利。印度系斐濟女性扮演防止罷工男性跨過 大多數同意返回,而在破曉時他們已在走回拉包爾的路
的罷工,後來罷工行動擴散至在磷礦產業工作的太平洋 National Teachers Association,SINTA)組織了一場為期三 罷工警戒線的角色,是這場罷工的一項重要特點。 上。
島民工人。同年在法屬玻里尼西亞,歸來的士兵與當地 個月的教師罷工,主要原因為薪資等級與公部門的等級 1920 年的罷工事件範圍局限於維提島東南邊,印度 拉包爾的歐洲人則在醒來後發現鎮上幾乎空無一
碼頭工人共同發動一場罷工(ج᙮ήٙ͏ૄ˴່ 不一致。一年後,在政府大幅提升常任秘書的薪資福利 系斐濟工人在維提島西部抗議斐濟殖民製糖公司,卻在 人,除了幾位歐洲人單純感到「出乎意料」,大多數人
NATIONALISM IN FRENCH TERRITORIES)。 後,索羅門群島公務員工會(SIPEU)便罷工。1991 年 發起罷工後隨即遭到鎮壓。該公司的佃農及工人要求提 感到懼怕。歐洲警員戴上武器裝備,宣示履行白人特殊
二戰使地區勞工爭議加速成形,後來受薪勞動力日 四月,政府撤銷承認索羅門群島公務員工會後,便爆發 高工資(每日 12 先令)、明確的工作時數、足夠的住 警隊職務後,便急速前往拉波羅。「身上為何有武器?」
益增加,他們逐漸依賴現金經濟,不過卻面臨大幅通 為期九週、多達 4,000 名公務人員響應的罷工行動。雖 宅、醫藥及退休金福利、提供孩童受教機構,以及擁有 罷工工人喊道,「難道你們覺得我們要殺了你們?如果
貨膨脹。在新產業不斷擴張之下,戰後的勞動力需求 然公務人員最後得到 16% 的薪資調漲,紛爭仍持續。 能夠飼養乳牛的小塊土地。到了 1921 年,因為斐濟殖 真是這樣,昨天晚上我們早就動手了。」警官於是逐一
持續,在戰爭期間以及戰爭剛結束時,許多形式的勞 1993-94 年,萬那杜的公務人員工會發起為期四個月的 民製糖公司決定更改甘蔗的收購程序,不再以個別甘蔗 召喚警員,而群眾也漸漸屈服,跑到灌木叢中或是起身
資糾紛越演越烈,如請願、示威、罷工行動。在斐濟, 罷工,除對薪資不滿之外,也關注獲得集體談判權、紛 甜度作為估價標準,而改以 300-400 英畝的農地為單位, 返回拉包爾。罷工於是落幕。
蔗糖種植者抵制 1943 年的收成,其他地方的工人也紛 爭調解程序,以及參與罷工的人員是否能復職。 並以均一價計算,使佃農和勞工的處境雪上加霜。斐濟 在拉包爾的白人逐漸從懼怕轉變為憤怒。拉包爾時
紛罷工,勞資糾紛情勢升高。其他太平洋領地也未能避 大部分的太平洋島國皆有控制勞工行動的立法,或 殖民製糖公司拒絕接受所提訴求,政府也不願介入此次 報(Rabaul Times)1 月 4 日的標題寫著斗大的「叛亂—
免,見௶ʈ—ࢫд໊ࢥࡡИ͏LABOUR–COOK 認為傳統權威能抑制騷動。然而,連東加的護士也因極 紛爭。此次罷工再次被公權力破壞,共出動 250 名來自 拉包爾原住民勞工罷工,我們處境艱難」(MUTINY.
ISLANDERS。 度不滿工作而停工 15 日。當時是 1991 年,正好斐濟的 巴烏島的斐濟警察,他們特別被調派至維提島是出於政 RABAUL NATIVE LABOURERS ON STRIKE. POSITION
雖然罷工的成因很多,薪資及工作條件是基本成 護士也因運輸不足而罷工,東加護士因此廣泛受到民眾 治因素,而非執行公務。初來乍到,被誤傳是聖雄甘地 VERY GRAVE)。怒氣沖沖的居民組成新幾內亞公民協
因,在 1920 年的斐濟大罷工事件中(由公部門和糖產 支持。島嶼原住民不輕易發起罷工,不過罷工至今仍是 使者的 Sanatani 正統印度教祭司,苦行僧巴西斯.穆尼 會,並要求遣返傳教士、資深警官撤出,以及允許雇主
業勞工發起)此現象表露無遺。1929 年,新幾內亞大約 他們保護工作權的最終抗議手段。—JL1 (Sadhu Basisth Muni)遭遣返。 鞭打工人,希望罷工行動領袖能受嚴厲懲處。而罷工行
動領袖的確面臨嚴厲懲罰:桑蘇馬、恩卓梅以及其他 19
雖重拾和平,然而飽嚐苦頭的印度系斐濟人認為斐
位領袖被判三年有期徒刑,12 位領袖的刑罰較輕,
濟政府較同情雇主,因而更加疏遠政府,導致出現印度
人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此二場罷工事件體現(並助長)
362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