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6 - 太平洋諸島百科事典
P. 406

勞工                                                                                                                                                                                       勞工
     經濟 經濟  許多罷工工人被捕,有些被迫成為搬運工,在沙拉毛亞                       1940 年代起,雇主間也組織一個工會陣線,且到                               後果:協會更加壯大,但對工會的不信任仍然存在。—                     1980 年代中期開始進行,不過 1987 年的斐濟政變以及                  經濟 經濟

           (Salamaua)和瓦烏金礦場之間的險峻山路往返。在獄                 1958 年時,夏威夷雇主委員會有 223 位成員(含括大部                            JL1                                          後續的經濟情勢主導了公部門的重大改組。巴布亞紐幾
           中的罷工工人則遭毒打,而出獄之後大部分的工人回歸                     分的企業代表)。二戰以來,工會活動逐漸以取得政治                                                                               內亞自 1989 年起便開始徹底的組織重組,到 1995 年時,
                                                                                                                  延伸閱讀
           家園,感嘆提出合理要求的下場竟是遭受一頓暴打。恩                     影響力為目標,此外已有重要的勞工立法生效。—JL1                                                                              公共服務已減少 4,500 份工作。1990 年代中期,如庫克
                                                                                                                  Snell, R, 1992. ‘Western Samoa trade unionism: the 1981 public

           卓梅約於 1940 年在皮蒂盧離世。桑蘇馬則在保安島成                                                                                                                         群島的小國面臨金融危機,於是出現大規模的裁員以及
                                                        延伸閱讀                                                            service strike’, New Zealand Journal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為革新派領導人,不過未能成功推動進步。他於 1965                                                                                                                          大幅削減公共服務薪資。
                                                        Beechert, E, 1985. Working in Hawaiʻi: a labor history, University   17.
           年離世。                                                                                                                                                    在許多島國,公部門是工會組織活動的重鎮,通常
                                                              of Hawaiʻi Press.
               這場罷工意義非凡,由新幾內亞最高薪的工人領                    Puette, W, 1988. The Hilo Massacre: Hawaiʻi’s Bloody Monday,   ʮ௅ژ྇඿ઋҖ                                 工會不僅幫忙維護和提升會員的經濟利益,也會監督公
           導,希望為大家爭取同等工資,而這些領導人是能從罷                           August 1st, 1938, University of Hawaiʻi Press.      在整個太平洋地區,公部門是必要社會服務的提供者,                     部門內部的政策和作法。無論是獨立之前還是之後,界
           工中獲得最少,損失最多的人。此次罷工也有警察的參                                                                               也時常是最大的雇主。據估計,該地區在 1994 年約有                  定公務員職位一直是工會處理的重要議題。
                                                        ■ 1959 年斐濟罷工事件  歷時五日的 1959 年斐濟罷
           與,這是全球罷工事件少見的成就。此外,即使有些群                                                                               40% 的給薪工作來自公部門,此情況在許多國家為普遍                       一般而言,公部門重組不利勢力強大的工會營運,
                                                        工事件是南太平洋殖民地中最激烈的勞工行動,在石油
           體傳統上互為仇敵,這場罷工使新幾內亞的全體工人團                                                                               情況,比如索羅門群島雖然人口少,地方的行政體制與                     而對在組織工會風氣薄弱或甚至不存在的國家設立的工
                                                        公司拒絕工人的加薪要求後,批發與零售工人總工會便
           結起來,向由白人組成的城鎮中逐漸成形的新社會求                                                                                逐漸擴大的中央政府共存。於是,公共服務是這些島國                     會也是一項嚴重警訊。為了效率和削減成本而實行的組
                                                        發起這場罷工。此次罷工反映出更深層的社會與經濟落
           助。罷工的失敗並不是因為疏於規劃,而是領導人錯判                                                                               經濟唯一的產業,是推動發展和運用捐贈者援助的關鍵                     織重組嚴重影響工會組織,私有化、公司化以及將公共
                                                        差挫敗。首先是兩天的嚴重暴力衝突與威脅,後來急速
           歐洲人的憤怒之情。桑蘇馬尤其厥功甚偉:他是人民的                                                                               角色。公部門提供的就業機會不僅為個體提供保障,也                     服務大量外包也削弱工會地位。以斐濟為例,該國的公
                                                        上升成一場罷工,殖民政府以後備軍人、鎮暴警察、煙
           守護者,復有遠見,相信自己的同胞不論身份地位,都                                                                               將保障擴及至個體的親族。                                 共服務協會在郵政和電信公司化之後,損失大量會員。
                                                        幕手榴彈,實施宵禁以及公共安全法令鎮壓。有一派詮
           值得更好的待遇。—BG                                                                                                太平洋地區的當代公共服務源自當地旅外歐洲人主                   政變發生後出現的另一項限制是公部門的約束性立法,
                                                        釋僅將這場罷工視為一場印度人策劃的種族動亂或是共
           延伸閱讀                                         產主義策劃的行動,另一派則稱讚這是一場反殖民、反                                  導的殖民體制架構,致使公部門仍大量保留殖民體制的                     比如上訴權的移除。
           Gammage, B, 1975. ‘The Rabaul strike, 1929’, Journal of Pacific   資本主義的行動,展現各種族的工人階級的向心力。罷             分級原則,並接受贊助。此外,許多公務員發現要區分                         儘管全球和各地區皆在減少公部門職位,許多島國
                 History, 10(3–4).                      工主要反對的是歐洲人掌控產業和工人生活,以及對斐                                  傳統或親族承諾與公共角色和身份並非易事,有時會導                     的從業人員依然與國際工會、教育和專業組織維持有力
           —, 1981. ‘Oral and written sources’, in D Denoon and R Lacey                                           致貪污、管理不當、公部門出現政治干預,影響人事、                     的連結,如國際公共服務協會、國際教育協會、世界教
                                                        濟酋長傳統威權的威脅。工會最後爭取到部分的工資提
                 (eds), Oral Tradition in Melanesia, University of Papua                                          財政以及政策。                                      師組織聯合會、國協護理協會、國際運輸工人聯合會、
                                                        升,不過在 1959 年後,斐濟便對好戰的總工會採取更
                 New Guinea.                                                                                          公部門的改變所造成的後果影響各個層面,對小群                   國際記者聯合會,以及國際郵政電信組織。—JL1
                                                        強硬的立場。—JL1
           ■ 夏威夷的罷工行動 夏威夷極易爆發罷工行動,一                                                                               體尤其如此。1980 年代以來,在國際貸款機構的壓力之
                                                        延伸閱讀                                                                                                   ุ̰
           旦發生便不輕易結束。在 1909 年、1920 年、1924 年、                                                                      下,公部門一直採用外來模式進行重組,施行的變革包
                                                        Lal, B V, 1992. Broken Waves: a history of the Fiji Islands in the                                     在太平洋地區,失業的傳統定義僅計算積極尋求或能夠
           1946 年以及 1958 年皆有大規模的種植場罷工事件。在                                                                         含組織重組、公司化、私有化、削減成本、裁員、提升
                                                              twentieth century, Center for Pacific Islands Studies,                                           投入正職工作的人口,而僱傭勞動、自給自足式,或非
           1909 年,隸屬高工資協會的日籍種植場工人在歐胡島                                                                             效率、責任委派、重塑勞資關係、約聘官員,以及向民
                                                              University of Hawaiʻi.                                                                           正式僱傭的人口則不算在內。失業情況仰賴官方登錄的
           發起罷工。工人的團結力受到種族劃分的考驗,不過在                                                                               眾收取公共服務費用。這些措施是整體組織重整計畫的
                                                                                                                                                               統計數據,意即無酬工人(尤其是女性)並未納入官方
           1920 年,日籍與菲律賓籍工人一同停工 165 天。1924 年,           ■ 薩摩亞的公共服務部門罷工 1981 年的薩摩亞公                                一部份,該計畫的目標是改善該國環境,以更有利於私
           1 萬 3,000 名菲律賓工人發起罷工行動,影響 23 座糖種             共服務部門罷工期間,西薩摩亞公共服務協會(Western                              部門投資。公司化以及私有化已在庫克群島、萬那杜、                     數據。大部分的島嶼原住民為自給自足和交換進行生
                                                                                                                                                               產,但仍需用到現金,而有酬工作可能為季節性或不固
           植場(總共有 45 座),該場行動爆發嚴重暴力衝突,                   Samoa Public Service Association,簡稱 WSPSA)會員停工            法屬玻里尼西亞、索羅門群島、斐濟、美屬薩摩亞以及
                                                                                                                                                               定。雖然就業仲介機構(尤其專為年輕人設立的機構)
           共有 16 名罷工工人及 6 名警員身亡。在 1938 年,抗議             13 週。罷工的紛爭點為工資以及高昂的生活成本,但相                                巴布亞紐幾內亞推行。
                                                                                                                                                               相繼設立,失業人口通常沒有金錢上的援助,而就業仲
           人士以和平方式聲援島嶼間的運輸罷工行動,卻在「希                     關議題包含缺乏認可服務組織的機制,以及在公務員與                                      斐濟採取強勁措施進行公部門組織重組,此次重組
                                                                                                                                                               介機構僅能幫助到一小部分的人口。統計數據
           洛大屠殺」(Hilo Massacre)中遭警方殺害。該次事件又             雇主出現紛爭時,需有特別法庭進行仲裁的需求。該協                                  涉及政治、經濟、體制層面的議題。私有化的計畫於
           稱夏威夷的「流血星期一」。二戰後罷工事件大量出現:                    會將上述議題連結至對該國的政治批評。公開示威包含
           1946 年,國際碼頭工人及倉庫管理員工會組織一場為期                  抗議遊行、集會,以及向國家元首請願的行動,其中大
           79 天的罷工行動,最後爭取到更優渥的薪資和工作條                    部分皆和平進行。該場罷工向外部組織求援,WSPSA 的
           件,以及工會認可。另一個碼頭罷工事件緊接著在 1949                  會長向紐西蘭的工會請求協助,而薩摩亞的總理則向紐
           年出現,當時夏威夷的碼頭搬運工成功爭取到與美國本                     西蘭總理請求協助終止罷工。該次紛爭雖獲解決,不過
           土港口工人同等的薪資。                                  卻留下具爭議的











           364                                                                                                                                                                                        365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