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4 - 太平洋諸島百科事典
P. 554

表演                                                                                                                                                                                       表演
     文化    還有澳洲薩摩亞歌手勞歐(Robyn Loau)及多位索羅門                成,很少使用鍵盤或打擊樂器,也沒有銅管樂器。對新                                      對 kaneka 樂手來說,最主要的外在靈感來源就是雷              吉他和烏克麗麗伴奏。這種歌曲的演奏場合包括私人活                        文化
           群島及庫克群島的演出者一同加入;其他專輯包括 1997                  喀里多尼亞流行樂影響最大的就是美國鄉村搖滾和藍                                   鬼樂。自 1970 年代後期開始,雷鬼樂及其相關文化包                  動/派對、叢林啤酒俱樂部(尤其是在外島),並可作
           年的 Te Vaka,由紐西蘭製作人史密斯(Malcolm Smith)         調。然而,某些前 kaneka 的樂團確實發展出地區獨特的                             袱對新喀里多尼亞流行樂產生相當大的影響。許多年輕                     為飯店和度假村舞蹈表演的前奏。近來,流行樂增加了
           與托克勞歌手兼作曲家弗艾(Opetaia Foaʻi)合作完成。             風格,反映了特殊的音樂面向,如人聲製作與和聲,也                                  一代的男性(包括一些 kaneka 音樂家)除了表演並吸收                電子樂面向(電吉他和電貝斯、擴音烏克麗麗、鼓機和
           雖然專輯 Siva Pacifica 中,傳統夏威夷歌曲 Aloha Oe 的舞     會在歌曲中使用當地語言。                                              外來及本地的雷鬼樂之外,也會綁雷鬼頭,有些還吸食                     鍵盤等),更連帶出現相關的音樂產業。在拉洛東加島
           蹈混音版在各個島嶼(特別是斐濟)播放量極大,但這                        從 19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我們見證了草創時期的                           大麻。不過,拉斯塔法里信仰的實踐並沒有真正進入新                     或紐西蘭錄音室,為現代樂團和獨奏樂手製作的商業錄
           些專輯在太平洋地區的影響並不大,在西方市場的銷售                     Kirikitr、Témââ 和 Bwanjep 樂團,後來他們都成為 kaneka               喀里多尼亞文化。kaneka 音樂家在追求自己獨特的目標                 音還可能包含其他樂器,例如薩克斯風和混音器,也展
           和播放量也相當有限。                                   音樂風格的先鋒。從這段時期開始,人們嘗試將傳統樂                                  時,很認同雷鬼呈現的寬廣面貌,也就是黑人的團結和                     示了錄音室製作技巧的運用。部分新的演出環境已經改
               由於全球化及西化的趨勢不斷持續,太平洋文化遭                   器和節奏融合進來自原住民儀式音樂與舞蹈傳統的流行                                  反霸權活動,雷鬼樂風也為此提供了適當的表達框架與                     變,包括比賽、節慶和飯店/俱樂部演出,為遊客和當
           到淹沒與破壞的情形始終令人擔憂,但到了 20 世紀後                   樂之中(一般稱為 pilou)。                                          出口。許多 kaneka 歌曲都充滿了雷鬼節奏和樂器規律。                地人提供娛樂。
           期,連接太平洋地區多樣音樂文化的主要特徵在於,這                        kaneka 歌曲通常是以卡納克語寫成,有些是法語或                             某些樂團(如 Mexem 樂團)主要採用雷鬼風格,但卻與                     基本的歌曲曲目對原音樂團和電子樂團來說都很普
           些音樂隨時準備接受並改造外來音樂影響,產生全新而                     混用兩種語言,將卡納克語和法語或英語單詞結合。許                                  前面提到的泛卡納克節奏非常一致。                             遍,但電子樂團往往會演奏較新的原創歌曲、實驗/融
           獨特的本地形式與風格。—PH                               多歌曲的歌詞都與道德、社會和政治問題有關,特別有                                      kaneka 歌曲也有一些部分源自西方流行樂,包括樂               合曲目,或大溪地、雷鬼和西方流行歌曲的翻唱;例
                                                        些樂團專門寫關於法國壓迫,或卡納克身分認同和解放                                  器(吉他、鍵盤、銅管樂器、康加鼓、曼波鼓、爵士                      如拉乎伊.瓦卡(Rahui Vaka)在 1996 年推出個人專輯
           延伸閱讀
                                                        等主題。有些歌曲的文字帶有幽默意味,而愛情主題仍                                  鼓等)、標準西方調性(大調或小調),以及顯然遵                      《藍色公路》(Blue Highway),就採用傳統弦樂隊,同
           Hayward, P (ed.), 1998. Sound Alliances—indigenous peoples,
                                                        然很重要,但並不像其他流行樂風那樣佔了大多數。                                   循西方流行音樂規則的旋律/和聲,其人聲旋律以三                      時使用原創曲調和西方流行樂,如崔西.查普曼(Tracey
                 cultural politics and popular culture in the Pacific, Cassell.
           — (ed.), 1999. Widening The Horizons—exoticism in post-war   kaneka 歌曲中的演奏樂器、節奏、甚至是旋律都取                和弦特色為基礎,對稱分句,也有基本的三和弦和聲                      Chapman)的《給我一個理由》(Give Me One Reason),
                 popular music, John Libbey and Co.     自於卡納克原住民的祭典音樂和傳統舞蹈。雖然有許多                                  格式。許多 kaneka 歌曲沿用了西方流行歌常見的歌詞-                整張專輯以獨特方式融合了藍調與庫克群島的弦樂隊風
           Kanahele, G (ed.), 1979. Hawaiian Music and Musicians—an   區域性的 pilou 節奏,但最基本的節奏「四分音符-八分               合唱形式。                                        格。和太平洋其他地區一樣,曲調挪用十分常見,「作
                 illustrated history, University of Hawaiʻi Press.  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變成 kaneka 音樂中的泛卡                     kaneka 是很明顯的例子,透過音樂有意識地建構出               曲者」的概念也比較有彈性。許多老式的弦樂隊歌曲並
                                                        納克的節奏基礎,而這種基本節奏也能以打擊樂器來呈                                  文化身分認同。這種泛卡納克社會與音樂的認同是由現                     無已知/被記載下來的作曲家。在部分情況下,稱謂「作
           อ௼Ԣε̵ԭٙ຅˾̔ʫ̔ࠪᆀ                               現。                                                        有資源和架構(包括外來和本土)所塑造的。卡納克音                     曲家」可能用來指歌詞創作人(而不是指借用而來的曲
           卡內卡(kaneka)是新喀里多尼亞獨特的地區流行樂品                     Kaneka 的社會背景與功能似乎也與歐洲人來航之前                             樂家刻意援引「傳統」,即歐洲人來到之前卡納克音樂                     調),但一些新近創作的歌曲確實會有確定的歌詞和旋
           牌,在 1980 年代發展起來,融合美拉尼西亞原住民元                  的傳統有關。大型演奏會和節慶是 kaneka 樂團主要的表                             的原住民元素,同時與後來引進的音樂特徵結合,得以                     律創作人。
           素以及西方流行樂的特色。這種有意識為傳統注入原住                     演場合;這些活動很少發生(每六個月一兩次),並且                                  代表這種新興的身分認同。—DG                                  一兩支烏克麗麗的存在並發揮功能,就定義了庫克
           民元素的過程可以稱為本土化,目的是使其更屬於特定                     通常會是拖得很長的多目的活動,例如與足球俱樂部的                                                                               群島風格流行音樂的精髓。烏克麗麗常是單獨作為歌曲
           地區、更具代表性,並透過流行樂這項媒介實現卡納克                     募款共同舉辦。這些與現代文化機構相關的活動少見而                                  ຅˾ޚԢ̵Гԭࠪᆀjࢫд໊ࢥ                               的開頭,定好速度和節奏,並在整首歌曲中以獨特的切
           文化認同。 kaneka 在家鄉和鄰近島嶼以外並不廣為人知,               冗長,確實呈現出儀式特色,這點與傳統的 pilou 表演沒                             玻里尼西亞在 20 世紀經歷了好幾種地區流行樂風格的                   分音規律刷奏和弦。在原聲樂團中,吉他經常用來刷奏
           但 1990 年代前往紐西蘭、澳洲和其他太平洋國家進行                  有太大差異,但就與新喀里多尼亞其他流行樂表演完全                                  發展。每種傳統都有各自的獨特語言與音樂特徵,但某                     和弦,但電吉他通常會採行西方流行樂團的功能,包括
           巡演,確實為瓦馬雷(Vamaley)與密森(Mexem)等樂               不同。現場演出的服裝、動作和歌曲編排往往也反映出                                  些面向是各個地區共有的,包括歌詞中常見的主題(愛、                    分開主奏、節奏和貝斯。
           團贏得一定國際聲譽。                                   本土化過程的運作。樂手可能會著傳統服裝,並在舞台                                  大自然/故鄉和喪親之痛),以弦樂隊伴奏(通常是吉                         歌曲速度可能有慢有快。慢歌要不是 4/4 拍的民謠
               在開始發展 kaneka 之前,絕大部分新喀里多尼亞的              上演奏時開始跳舞。在這些表演中,他們的歌曲編排與                                  他/烏克麗麗搭配不同的打擊樂器),加上來自西方流                     (ula),就是華爾茲。快速節拍常會用拉丁或大溪地的
           流行樂,基本上就是帶有卡納克風味的歐美風格音樂。                     簡短的標準流行歌曲格式幾乎無關。冗長版本的歌曲中                                  行樂的幾項特徵,如自然音旋律與和聲。                           舞蹈名稱(如 samba、kaina 舞和 tamure 舞)來指稱,會
           歌詞通常是法語,部分歌曲混用法語和卡納克語,只有                     會出現打擊樂器中斷和即興段落,在許多案例中,歌曲                                      庫克群島流行樂是當地的典型代表。拉洛東加語                    透過電子樂團中無所不在的鼓機來呈現。一些慢速的弦
           少數會使用當地語言;後來英語歌曲也變得普遍。愛情                     之間的連結在表演中佔了主導地位,同樣也表示與傳統                                  (庫克群島毛利語)為歌曲偏好使用的語言,但有些團                     樂團歌曲在舞蹈表演中以「動作」歌曲呈現,其中會用
           主題佔了主導地位,基本編排就是由人聲、吉他和鼓組                     pilou 表演的相似之處。                                            體也會使用當地方言。有些歌曲用的是英文,也有些會                     手勢來說明歌詞內容。人們有時也會在俱樂部和酒吧隨
                                                                                                                  結合英文和拉洛東加語單字/詩句。老式風格的流行樂                     電子樂隊起舞,也會運用˜ࢫд໊ࢥෂ୕ႀᒋ™ˆCOOK
                                                                                                                  是不插電的原音―人聲樂團演唱的主音歌曲,由刷弦                      ISLANDS TRADITIONAL DANCE‰中的舞步和膝蓋/臀
                                                                                                                                                               部動作。














           512                                                                                                                                                                                        513
   549   550   551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