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3 - 第六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283
業用地它不願意去採伐林木,跟林木完全的無關的時候,除了剛剛講的生態旅遊
是一個路線以外,剛才主持人講的,也就是說,以生態補償的概念,很多都是從
天然林業用地徵編出來,也許是一個林產財,可是在採伐上面由於作業受到限制,
由於林道不易到達,以及機具無法引進的情況下,在現階段容忍一些不能採伐的
弱點,我們再以申請制讓原住民保留地的林業用地的所有者能夠提出申請 , 這個
部分,是原住民委員已經立法完成,那過程裏頭我們也有相當多的論述支持這樣
的觀點,不過近法補償只是一個選項,如果從原住民林業用地的發展來看,我認
為特殊的評價原住民的林業用地來發展鑲嵌式的地景以及複合性的經濟生態,讓
它能夠呈現一個社會生態經濟的效益,我們稱之為生態經濟,原住民林業用地應
當是大有可為的,以上是我的報告。
主持人王美蘋處長:
我們非常謝謝局長針對以他過去四十年在林務局的經驗,剛剛我們這個規範
密度的問題還有土地使用管理,同時也看到國土計畫法對未來原住民的影響,在
這裡也幫林務局說句話,因為過去我們很多的族人對分局非常不友善,不過因為
這幾年有很多業務的協調,那林務局地方的林管處也跟部落有很多共管的機制,
所以現在在部落裡面林務局也是出了很大的善意,我想我們這個議題在原住民族
土地管制的這個部分,就討論到這裡,第二個我們邀請的是巴清雄巴博士,來針
對原住民混農林業傳統知識與經濟發展來做發表。
非常謝謝巴博士這麼精闢的分享,我想我個人也非常認同原住民的傳統知識
在經濟發展跟生態環境上的重要性,剛剛巴博士有特別提到說,不同族群還分得
出來是泰雅族還是排灣族的小米,我在來義鄉的時候,他們還看得出來這是台東
經風的小米,所以原住民傳統知識是非常非常寶貴的。好,接下來我們就請今天
的與談人黃裕星、黃所長。
與談人黃裕星所長評論:
好,謝謝主持人,謝謝我們的主講人,林務事業所做混農林的研究大概已經
超過十年,那在過去的時間就像剛才我們主談人講得一樣,因為很多政策和法令,
我們很多的研究大部分只能找山坡地的農牧用地或者私有林,很少去接觸到國有
一般地或者是原住民保留地,但是剛剛李局長也提到國土計畫法如果推行的話,
也許會打破一些林業用地的限制,那我們看過很多國家在推動這些案例的時候其
實很少看到用法令限制它為林業用地,不能做其他使用,大部分還是利用傳統農
民的智慧,他會去決定說什麼土地不能做什麼樣的使用,因為他用了這麼多的時
間心力精力去養護他的作物,絕對不會想說一次大雨來就把他沖掉,所以危險的
地方他絕對不會去做,我們所說的超限利用,那台灣是比較特殊,剛才也提到漢
人原住民,其實我們昨天也聽到除了我們原住民、新住民以外,我們說的漢人、
外省人還有閩南人、客家人五大族,我想我今天都不談土地跟族群的問題,我光
從混農林業的技術部分來談談看將來可不可以因為我們的研究結果來改變國家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