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1 - 第一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251
及山林復育的實踐之路。
四、山林守護計畫的構想與實踐過程
從 2010 年 1 月至 10 月間,在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的經費支持下,由霧台鄉公所
展開了一項具試驗性的山林巡守計畫,希望能對前述議題發展出可行的應對方案。這項
計畫提供了族人在地就業的機會,召募、培訓並聘用 18 位 ( 8 個部落、每個部落 2-3 位)
西魯凱族人組成「西魯凱山林巡守隊」,負責常年的山林巡護及自然資源及環境監測資
料的收集及整理。隊本部設在霧台鄉圖書及資訊館內,是山林巡守隊的基地,也是人員、
資訊及資料彙集之處。由霧台鄉鄉長擔任總隊長,統籌各項事務之協調與執行,並自發
性的訂定了保育公約(附件 1)、製作制服及配備個人野外作業所必需之裝備。
本文前三位作者為隊員們規畫了山林守護及環境監測技術的基礎、進階課程、工作
坊,以及實務操作的演練,以強化大家的基本及專業能力。課程採分散式安排,在巡守
任務執行過程的前半年中穿插的舉行,如此得以隨著守護隊的實務經驗增加而機動微調
授課內容,以因應實務上的需求。所規劃的課程或工作坊內容包括:傳統領域與社區林
業的關係、山林巡守隊與執法機構的權責、山林巡視相關規定與作法、GPS 及軌跡器的
應用與資料彙整、各部落傳統領域及巡守路線之標定、傳統領域標定實務操作、稀有野
生動物調查方法、珍貴及民俗植物樣本的處理及保存方法、長老與資深獵人的傳統知識
收集方法、重要自然資源及受災地點位置的標定技能與紀錄等。絕大多數的資料收集都
牽涉到位置標定,而定位方法的實用性和技術的純熟度就相當的重要,在課程中,除了
介紹並練習傳統的全球定位儀(GPS)外,我們還嘗試了讓隊員配戴簡單的軌跡紀錄器,
沿途紀錄並儲存移動的路徑,待每次巡守返回隊本部後,再下載到電腦中描繪出所經過
的路線。在經過多次的實際測試及調整後,我們發現使用軌跡紀錄器,不但在野外無需
停留及操作、價格便宜(傳統 GPS 每台約 1-2 萬元、軌跡器約 2 千元)、輕便、可連續
工作 3-4 天(紮營時關閉系統還可延長使用時間)、正確性與 GPS 差不多,而且搭配時
間同步設定的數位相機,還可以經過核對時間的後處理,獲得沿途拍攝到的重要資訊(例
如,崩塌地點、文化遺址、重要動植物的出現地點…等)的座標位置。因此,本計畫的
執行過程中,軌跡紀錄器及數位相機就成為必備的巡守設備。
「西魯凱山林巡守隊」執行的日常任務包括:(1)違法或違規事件的舉發及協助相
關執法機關處理;(2)現勘、記錄、收集與數化八八風災對霧台鄉及其傳統領域(如聚落
所在地及其耕地、重要地標景點、橋樑等)造成的災害;(3)利用現勘機會,實地標定與
數化西魯凱的傳統領域、舊部落、水源地點,以及歷史地點;和(4)有系統、科學化的標
定、紀錄及數化巡守過程中發現的中大型哺乳動物及其痕跡,以及稀有或瀕危樹種和民
俗植物。其中,受災地點標定及繪製霧台鄉八八風災的「災害地圖」,是為了能正確掌
握受災的實情、地形地貌的改變,分析霧台鄉各處的八八風災災害型態與程度,以及對
道路和水文的衝擊等攸關大地安全的資訊。完成後不但有助於描繪潛在的災害區域,還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