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4 - 太平洋諸島百科事典
P. 464
教育 教育
社會 共同殖民統治(英法 ၍ήCONDOMINIUM )。 即反映政治共同體在英語與法語兩方利益之間的根本分 為因應去殖民化及重建過程所面臨的挑戰,發想出與 應發展的需求,尤其是現在諸島國政府和其成長目標所 社會
儘管人口相對稀少,萬那杜是全球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 歧)。教育政策的方向在兩個彼此競爭的群體間拉鋸, 「現代化」、「發展」等多個理論相關的學說,並在概 需的專業水準(精細程度、耐久程度與一般品質),更
一,且人均語言數量為全球最高。1980 年以前,該國 難以兼顧雙方利益。整體目標相當明確:建立具有「萬 念上以諸島情勢中眾所周知的特點巧妙包裝:太平洋的 不要提島民的個人需求。太平洋機構訓練的人員,尤其
共有兩套正規教育體系,分別為英語和法語,兩種大相 那杜人」(ni-Vanuatu)特色的制度。關於此點,普遍 人們純粹以功利主義/唯物論觀點看待教育;並且若捐 是理論與技術領域者,若成為技術人員,要為太平洋發
逕庭的教育理念,以及兩套彼此獨立的課綱。英語和法 有所共識,尤其是相關討論係以碧斯拉馬語進行。殖民 助者相信潛力計畫在目的上適切地「與發展相關」,則 展做出貢獻,需進一步受訓。獲得獎學金出國進修的學
語仍並存,皆為主要教育語言,不過၀ז৵Ⴇ 統治遺留的影響使得進一步訂定的明確方向變得模糊難 最容易得到外援。 生,往往選修高深的課程,紙上談兵容易,卻難以在島
BISLAMA(皮欽語)在官方和行政通訊方面使用比 解,因殖民語言是討論與指令的載體。除非當前的根本 多數˄̻ݱٙɽኪPACIFIC UNIVERSITIES 上實際應用。因此,我們正在培養一群基本技術人員,
例越來越高。到了 1996 年,僅存單獨一種教育行政體 分歧能有所消解,無論是透過非常正式且清楚闡述的辯 皆基於一項原則而創辦,即它們不僅對諸島經濟發展做 受雇於外國公司的比例越來越高,擔任專業技能勞工。
制,學校授課可採英語或法語,部份中小學為雙語制。 論,並同意於政策上做出妥協,或者透過其中一個群體 出貢獻,更是帶領經濟發展的先鋒。這點反映於課綱上, 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我們必須停止相信教
約 40% 學生就讀法語學校,60% 就讀英語學校。 明確的政治統治,否則緊張關係將持續在可預見的未來 使課綱由「相關」課程主導。最後,此種教育的最終產 育和訓練的水準必須受制於「社會需求」,並了解民眾
自從獨立後,教育計畫面臨兩大問題:課綱統一和 成為左右教育計畫的關鍵因素。 物是提升國民生產毛額。畢業生取得某種特定資格、就 的預期與需求會持續激增。較好的經驗法則會是:盡可
中等教育擴張。多年來,各科目領域的小組委員會開始 前述範例顯示,教育分析時需加倍注重各國「脈絡 業前景改善,並因能為國家經濟重建貢獻一己之力而感 能將水準與標準設得越高越好。這麼一來,我們能夠因
起草英語和法語學校的共同課綱,並討論教案的效度與 背景的實際狀況」。教育計畫固然重要,但島國也必須 到滿足。這當然是合理的成果,無庸置疑――但還有許 應需求,但是標準不須根據需求而定。其次,太平洋的
內容。制定初中的共同課綱相當困難,因為中等學校係 認清,其進展不見得能永遠符合預期。將當地特定的緊 多仍待追求。太平洋高等教育缺乏的是傳統正規教育培 大學技術科目必須開設最高品質的理論課程。第三,我
因應移植自英國與法國的教育理念和考試制度而設,不 張關係與其影響納入考量,可協助計畫制定者、顧問與 養出來的「基本素養」的基礎品質――在傳統正規教育 們應創辦優秀的物質科學和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點應
過到了 1993 年,已建立中等教育核心科目課綱,並為 教育主管機關迎向更優良的教育計畫。—CEH 中,開放式學習與就業方面的目標並無直接關聯。確實, 設在中心地帶,例如南太平洋大學。最後,太平洋地區
初中十年級檢定舉行共同測驗。中等教育主要問題在於 這並非太平洋的大學才會面臨的問題,而是全球現象。 需要一流的技職教育。產業要蓬勃發展,必須追求「純
延伸閱讀
更多場地的需求,以及針對中六程度以上要達成的數字 為便於討論,若假設發展至上的信條確實適合太平洋島 粹科學」、並有完全自主的空間,但是技職教育促成實
Baba, T, 1985. ‘Education in the Pacific islands in the Year 2000’,
需制定明確政策,1996 年時約為 22%。 國,那麼,在此信條的實行上有哪些重大瑕疵? 體性的轉化,並聚焦於技術層面、體現理論架構,是連
in R C Kiste and R A Herr (eds), The Pacific Islands in the
一項澳洲的援助計畫(1991-93)試圖促進初等教育 Year 2000, University of Hawaiʻi Press. 世界銀行針對開發中國家結構重組制定的基本計 結學術研究和產業的最佳橋樑,這是眾所周知的原則。
課綱統一,但因地方政治問題與 1991 年政府輪替,未 Hindson, C, 1991. ‘Education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a 畫,為一般需求訂定先後順序如下:首先,發展自然資 這個計畫將需要耗費可觀的資源,包括資金與人力
見明顯成效。這些問題與進度延宕主因為教育流程以外 framework for analysis’, in R Burns and A Welch (eds), 源;其次,技術轉移;第三,人力資源發展。由於高等 資源,但倘若我們要正視發展,太平洋的大學與訓練機
的因素,由於國家的雙語形勢與過往體系分立的既有問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in Comparative Education, 教育與訓練在太平洋地區的起步較晚,諸島需要花更多 構勢必得調整並向前述做法看齊。澳洲已經提議,太平
題,教育計畫永遠將是政治操作。從英語佔主導地位的 Garland. 時間訓練符合工作需求的人力資源。這表示發展自然資 洋島民的研究生訓練應該完全於島嶼的機構進行。若未
政府(1980-91)輪替至法語主導的政府(1991-96)無助 —, 1995. ‘Educational planning in Vanuatu—an alternative 源將持續由外國人主導――投資人與開發商,發展「專 採行前述我所建議的徹底改革,則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後
於近年教育計畫的一致性。1996 年初聯合政府上台(英 analysis’, Comparative Education, 31(3). 家」與顧問等。原住民在自身發展扮演較小角色,僅供 果――能力水準將進一步降低。—‘IFH
語佔主導地位)。 應低技術勞力。因此,世界銀行的方法會將島民排拒在
˄̻ݱࢥ͏ٙ৷ഃԃ
因此,影響萬那杜教育計畫進展的因素眾多,近期 外,無法有效參與自身當地資源的發展。顯然,我們應 ˄̻ݱٙɽኪ
計畫方面的混亂,以及臨時、專案性(ad hoc)的決策 高等教育機構的出現是太平洋地區自二戰以來遍地開花 該反轉這項基本計畫,先著重人力資源發展,再接著技 1945 年以前,太平洋諸島只有一所大學:夏威夷大學
無疑將持續下去,直到出現明確的政策方向為止。影 的教育發展中最激勵人心的亮點。高等教育快速發展對 術轉移,最後才是自然資源的發展。若非如此,等到島 ――創辦於 1907 年,當時夏威夷仍是美國屬地。1960
響此計畫方法的因素亦可見於其他太平洋國家,重大 太平洋島民的意義重大。教育發展在戰後的太平洋持續 民準備好主導自身發展時,資源已被耗盡,甚至不復存 年代高等教育面臨快速變革,在
差異在於該國獨特的雙語政策和此政策為教育計畫帶來 發酵,代表資源分配逐漸走向公平,反映過去殖民者的 在。
的困難。緊張關係主要在於承襲自殖民統治的雙語系統 擔憂。 太平洋高等教育的第二個弱點在於,許多太平洋高
與對統一的歧見,以及政府不穩定導致決策不定(此點 等教育機構提供的課程標準過低、內容不適切,無法因
422 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