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7 - 太平洋諸島百科事典
P. 477
社會秩序 社會秩序
社會 甚至可能自殺,羞辱施暴的丈夫,或試圖引起超自然力 失業和與社會脫節是都市幫派犯罪的成因,也是地痞 非累積大量財富),其他人的成就則憂喜參半。 根本不屬於地痞),接受外來的攝影團隊拍攝,或號稱 社會
量,為之復仇。 (raskol)形成的主因;海外調查記者採訪中心都市時, 所謂幫派,多為以一個成功以犯罪取得資源、再以 自己犯下知名大案等。在指控菁英階級過於富足,形
證據顯示,殖民晚期和後殖民時期,(以男性為主) 許多地痞樂於接受訪問,強調他們出於貧窮才犯罪,帶 送禮建立地位的人為中心的鬆散群體,參與犯罪活動的 成壓迫、引發憤怒的言論背後,地痞現象(raskolism)
大量酗酒是導致許多太平洋社會家庭暴力增加的主要因 有「劫富濟貧」(Robin Hood)的意味,主張貪腐的政 程度不一。與工業社會的幫派不同,這些幫派通常沒有 本身即是一種悖於常理、追求聲望的工具,是一種複雜
素。另一個導致家暴增加的當代社會趨勢可能是核心家 治人物和公僕才是真正的罪犯。 入會規則或嚴謹的入會儀式,「成員」只要不再從事犯 的現象,視惡名為名氣,顛覆了外來的資本主義思維,
庭增加,配偶、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爭端由在場其他親戚 然而,多數針對地痞犯罪的分析仍相當表面,常採 罪活動,便能自由離開。因此,「幫派」一詞,僅能廣 追求在短時間內揮霍、散佈財富。所謂法律與秩序問
調解的機會減少。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巴紐法律改革委 用幫派犯罪模式與因西方工業社會的都市化、社會解體 義地用於描述地痞團體,更有效的分析角度則是針對身 題,恐怕難以利用既有策略解決,例如定期實施都會區
員會(PNG Law Reform Commission)於 1980 年代從事家 和缺乏經濟機會形成的幫派概念進行研究。儘管部份街 為幫派「領袖」的個體,多是成功地痞,負責組織大規 宵禁,或以警力突襲非正式聚落等(兩者都只會使無辜
暴研究發現,共有三分之二女性受家暴所苦,而三分之 頭犯罪確實是因應都市貧窮的手段,巴布亞紐幾內亞的 模竊盜(例如搶銀行),並發展出可招募合適人選從事 的民眾受害,並促使罪犯遷至其他脆弱的社區)。較可
二的男性承認對妻子施暴,可看出家暴是社會所有階層 犯罪現象較許多評論指出得更為複雜,需要以當地脈絡 特定「工作」的關係網絡。此類犯罪成長利用了國家警 能成功的途徑或許是根據美拉尼西亞規範的機制和社區
女性共同面臨的問題。婚姻暴力中,使用武器被接受的 理解;許多社會傳統在當地仍然強韌地存在,與西方影 力缺乏資源與訓練的弱點,警力不足已獲得多方報導。 模式的干預措施。(ˋ̺ԭॲʫԭٙΑجӻ
程度則較低。在鄉村地區,婚姻暴力的理由常是女性未 響相抗衡。尤其,送禮和互惠義務仍是驅動美拉尼西亞 除非以現行犯當場就擒,地痞鮮少被逮捕。 CRIMINAL JUSTICE IN PAPUA NEW GUINEA)—
能履行丈夫期望的職責以及性嫉妒。在都會社群中,常 社交生活與地位的主要力量,是形成地痞行為的重要因 幫派是貧窮棚戶產物的觀念,部份原因是受到追捕 MG
見原因為酒精、因金錢而起的爭吵,以及性嫉妒。當男 素。巴布亞紐幾內亞的犯罪,尤其涉及竊盜者,應理解 時,幫派成員常逃至相關聚落,有時也在棚戶聚會。幫
延伸閱讀
性被配偶所傷,通常是出於報復或自衛。 作一種成長產業,而非應都市化和與社會脫節等動盪而 派成員對聚落居民而言同樣值得警戒,因為可能引來警
Norwood, H, 1984. Port Moresby Urban Villages and Squatter
由於採用了制式法規,攻擊配偶的家庭暴力為 起的病理反應。 方突襲,使遵守法律的聚落居民受害。對外界而言,這
Areas, University of Papua New Guinea Press.
非法行為,但是一般很難說服警察與治安法官起訴 傳統ߕז̵ГԭᓿيᗍGIFT-GIVING IN 些聚落令人困惑;住居建造方式常看來相當危險,缺乏
家暴案件。此外,許多˄̻ݱኮجPACIFIC MELANESIA可強化個人或群體地位,現在擴及金錢 明確的路徑,易讓人搞不清方向。以常用詞「棚戶聚落」 ˋ̺ԭॲʫԭڡϋၾ͕ໆ
CONSTITUTIONS在某個程度上承認遵循習俗的習慣 與消費財。尤其在都會區,可用於栽培作物和放牧豬隻 (squatter settlements)看待都會區的各種聚落並不適切,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年輕男性移民自從 1960 年代中期至
法,可能維護在特定情境下男性毆打妻子、或父母毆打 的土地稀少,竊盜是取得現金或能快速變現物品的途 但是這些聚落確實有些共同特色,例如為移民群體聚集
晚期都市化快速興起後便與街頭犯罪有所關聯。(見 ή
子女的權利。巴布亞紐幾內亞、斐濟和萬那杜發起了呼 徑。於是,現金成為一種可用資源,用於送禮、以追求 之處,以及給人隔絕於世的第一印象。所有因素綜合起
೬RASKOLS)儘管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刑法數據品
籲提升女性權利、使毆妻非法化的運動。斐濟創辦了非 地位,而非用於累積個人財富。都市幫派犯罪的重要特 來,都讓外界對於進入這些聚落有所警惕,也因此使聚
質低落,可取得資料仍證實前述關聯。以警察逮捕為例,
政府組織斐濟婦女危機中心(Fiji Women’s Crisis Centre) 色是竊款擴散的速度極快,不是用於購買耐久的貴重物 落成為方便地痞幫派碰頭之處。幫派個別成員不見得出
統計數據指出,1986 年至 1992 年之間,逮捕疑犯中約
為受暴女性提供法務諮詢建議與諮商,並推動改變警察 品,而是贈送給認識的人,或在毫無節制的啤酒派對中 身於棚戶聚落,只有少數確實居住其中。
60% 為 13-25 歲的兒童與青年(絕大多數為男性)。矯
與司法態度的工作。在巴布亞紐幾內亞、薩摩亞、庫克 揮霍掉。藉由這些凸顯個人大度的表現,能強化地位(幫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幫派偶爾攻擊菁英階級國民
正服務部數據亦指出,1983-88 年間,平均 41% 入監服
群島與萬那杜,都創辦了投入類似工作的非政府組織, 派成員絕大多數皆為男性),並讓他人擔負對自己的債 或者外國旅客,引起媒體大肆報導,但是多數巴布亞紐
刑者(包括羈押與定罪的受刑人)年紀介於 10-20 歲,
意圖保護女性與兒童權利。—PS2 務。長期物質貧乏並非此現象背後的驅動因素。最近針 幾內亞罪案的受害者都貧困得多,居於非正式聚落當
約 68% 年紀介於 10-25 歲。地痞現象年齡層低的特性部
對摩士比港地痞社會背景的研究發現,幫派成員並非只 中,無力負擔警衛或保全,時常暴露於受攻擊的危險當 份反映人口結構因素。全國四百萬人口中,約 43% 為 15
ே̹͕ໆၾٟึήЗ 有失業者,而是來自各種社經地位。有些仍有正當工作, 中。多數地痞多針對平民百姓下手,與羅賓漢劫富濟貧
歲以下,摩士比港約 50% 人口為 20 歲以下。
太平洋諸島當中,都市犯罪報案最多的是巴布亞紐幾內 有些從正式經濟中離職,專注於獲利更佳的犯罪生涯。 相差甚遠,搶奪小額現金及民眾辛苦工作得來的微薄財
地痞現象崛起的背景是社會與經濟快速變遷,使人
亞。關於巴布亞紐幾內亞「法律與秩序」問題,媒體報 然而,如同傳統追求高地位者,成功的程度不一,確實 產,而且近年來個人竊盜涉及無謂暴力的情形增加,令
以現代主義觀點看待地痞犯罪,將之視為對近來邊緣化
導多聚焦於ή೬RASKOLS活動,常被描述為 有些地痞非常成功(以地位而言, 人擔憂。只有少數地痞獲得前述高地位,發展出專犯大
的回應。失業普遍被視為巴布亞紐幾內亞青少年犯罪的
多數城鎮棚戶聚落的產物。一般認為,與都市化有關的 案的人脈與資源。雞鳴狗盜之徒以各種方式追求名聲,
關鍵因素之一,
包括自詡為「幫派領袖」,實際上只是小人物(或甚至
434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