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2 - 太平洋諸島百科事典
P. 492

健康                                                                                                                                                                                       健康
     社會    ۉˤ૸ˋᆯ                                        為 25 歲以上成人,密克羅尼西亞諾魯人為 39.5%,沿岸                            表 6-4   太平洋區域 HIV 感染/愛滋病的通報病例                式。此區域的公衛機關控制愛滋病傳播的主要方式為,                        社會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美拉尼西亞瓦尼蓋拉(Wanigela)人                                                 ஷజϋʱ     HIV    ฌಿष       推動性傳染病及安全性行為的衛教宣導。抗病毒藥物由
           太平洋區域出現的許多小兒科惡性疾病中,巴布亞紐幾                                                                               ߕ᙮ᔜᅙԭ               1999      0      0
                                                        為 37.3%,而歐洲裔澳洲人為 3.1%。                                                                                 於所費不貲,在預算有限的島國無法普遍使用。—SN
           內亞出現的勃氏淋巴瘤(Burkitts tumour)具高盛行率,                                                                      ࢫд໊ࢥ                1999      0      0
                                                           島嶼族群明顯容易罹患第二型糖尿病,這點可援引                                 ੗дᖯ̵ГԭᑌԞ            1999      2      2
           而巴紐是非洲以外唯一一個此病為地方性流行病的國                                                                                ౵᏶໊ࢥ                1999     43      8
                                                        「節儉基因假說」(thrifty genotype hypothesis)來解釋:                                                              ནᔥष
           家。正如非洲國家發生的情況,勃氏淋巴瘤起初對單一                                                                               ج᙮ޚԢ̵Гԭ             1999    174      54
                                                        這些族群隨著「盛宴與饑荒」的固定日程,因應乾旱、                                  ᗫࢥ                  1999    108      49      鉤蟲病是由兩種線蟲的其中一種引起之人類腸道菌寄生
           藥物治療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反應良好,不
                                                        颶風、作物歉收、乘舟遷移遠航等事件,容易發展出選                                  ΛԢˋ౶                1999     20      4       蟲感染。成蟲會附著在小腸內襯,蟲卵則隨人類大便排
           過復發率高,現今多建議使用強效的多重藥物治療,並                                                                               ৵ୗဧ໊ࢥ               1999      9      2
           拉長治療時間。最「常見」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cute                  擇性基因優勢,有利於那些新陳代謝機制得以最高效率                                  ፕኁ                  1999      1      0       出至外在環境;幼蟲發育後鑽入皮膚,感染新宿主。鉤
                                                        在體內貯存可用能量的族群。在現代,因有能量密度高                                  อ௼Ԣε̵ԭ              1998    171      66      蟲感染會導致血液大量流失,造成貧血、虛弱,尤對兒
           lymphocytic leukemia)發生率看來仍低,但可能由於社經                                                                   ॲࡾ                  1999      0      0
                                                        的精緻食物與高脂食物,熱量供應穩定無虞,再加上久                                                                               童影響甚大。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曾推行大規模控制鉤蟲
           狀況改善而逐漸升高。大部分太平洋島國中,兒童重症                                                                               ̏৵Ԣԭॶ໊ࢥԞ            1999     15      7
                                                        坐少動的生活型態、提倡盛宴型態的文化因子,節儉基                                  ֯ब                  1999      1      1       病的措施,但在大多數太平洋諸島上鉤蟲病仍普遍。此
           加護管理設備仍不完善,但儘管如此,患有這類惡性疾
                                                        因已不再是優勢,反而會導致肥胖,並會導致組織產生                                  ˋ̺ԭॲ఻ʫԭ             1999   1,556    577      病症對藥物治療雖有反應,但短期內又會再度感染。—
           病的兒童若接受當地醫療照護及相當平價的化療,仍可                                                                               ͤत௱ࢸ໊ࢥ              1997      0      0
           能治癒。—JDV                                     胰島素阻抗,從而使得胰臟分泌胰島素的能力衰退,最                                  ᔜᅙԭ                 1999      9      6       MA
                                                        終致使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糖尿病及相關慢性疾病具高                                  ॰ᖯژ໊ࢥ               1999      1      0
                                                                                                                  ϖд௶                 1999      0      0       ࢫኁष
           ጟ҇ष                                          發病率與高死亡率,其負擔之大,本就難以因應,唯島                                  ؇̋                  1999     19      14
                                                        嶼經濟脆弱,健康體系也已呈現緊繃,復加以資源不足,                                 Ο͙ኁ                 1999      0      1       庫魯病(Kuru)為神經系統的致命疾病,會逐漸失去協
           明確證據顯示,太平洋島嶼族群經歷現代化和都市化,
                                                        更加窮於應付。政府必須制定基層與二級預防措施,將                                  ຬԟӁ                 1999      0      0       調、出現震顫,最終動作功能完全失能,發作約一年後
           造成數種與「生活型態」有關的非傳染性疾病致病因子                                                                               ͙л౶໊ࢥձబྡԟ໊ࢥ         1999      2      1
                                                        臨床服務擴展至較孤立的地區,鼓勵大眾早期接受診斷                                                                               必然死亡。1950 年代的巴布亞紐幾內亞東部高地的偏遠
           增加,發生率也上升,包含第二型糖尿病(非胰島素依                                                                               來源:Islands Pacific Business, April 1999.
                                                        與有效治療,宣導適當衛教。—GD                                                                                       地區,庫魯病成了流行病,每年死亡人數達 200 人,大
           賴型)、肥胖、痛風、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
                                                                                                                                                               多為女性及兒童。傳染途徑為親屬喪葬儀式中食人肉的
           與特定癌症。無論是軼聞還是文獻,已有足夠證據推斷
                                                        ɛᗳеޥॹ˶षݭÿฌಿष                                                                                           習俗。自從此習俗終止,庫魯病發生率大幅降低,但因
           出此地區居民與歐洲人初次接觸前,糖尿病並不存在,                                                                               密克羅尼西亞人、玻里尼西亞人。愛滋病例以驚人的速
                                                        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度增加,部分島國已列為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島嶼族群                     潛伏期可能超過 40 年,仍出現零星病例。庫魯病是庫
           有的話也是極為罕見。居民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時,通常
                                                        syndrome,簡稱 AIDS 或愛滋病),是由一種稱為人類免                          原本已存在結核病和隱球菌腦膜炎,且因發生率高,愛                     賈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的一種型態,
           年紀輕輕(30 幾歲的壯年患者並不罕見),而且通常未
                                                        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反                 滋病肯定會對這兩種疾病再造成不良影響,就結核病而                     而庫賈氏病在全球皆有病例。無論是庫魯病還是庫賈氏
           妥善控制,此現象反映在相當高的併發症機率,包括腎
                                                        轉錄病毒感染,傳染途徑為性行為(異性戀與同性戀)、                                 言,影響更包括肺內結核及肺外結核。HIV 確診後,死                   病,經一般接觸皆不會傳染,但在 1960 年代,實驗顯
           衰竭、糖尿病性壞疽導致下肢截肢、視網膜病變導致的
                                                        受汙染的針筒(醫療行為或藥物上癮)、手術器械、胎                                  亡率相當高,在太平洋特定區域,死亡率高達 40%,部                   示具傳染性,因此是由致病原造成。同種類的致病原會
           失明。
                                                        盤傳染(孕婦至胎兒)、輸血或血液製品。在澳洲、紐                                  分原因是病況嚴重時才診斷出來,也缺乏完善的治療方                     導致羊搔癢症及狂牛症(牛海綿樣腦症),為會自行複
               糖尿病的高發生率在以下地區皆有文獻紀錄,例如
                                                        西蘭、夏威夷,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愛滋病的型態與歐                                                                               製的變異性宿主蛋白,且具致病因子。庫賈氏病會經由
           諾魯、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的密克羅尼西亞人,大多
                                                        洲、北美的型態相似。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是在 1980 年                                                                            「現代版的同種相食」(modern cannibalism)傳播,例
           數的玻里尼西亞族群也有紀錄,包括薩摩亞人、毛利
                                                        代進入太平洋諸島,截至 1998 年初期,光是在巴布亞                                                                            如從死者進行角膜移植或萃取生長激素。庫魯病已逐漸
           人、夏威夷人、托克勞人、庫克群島人。在美拉尼西亞
                                                        紐幾內亞(表 6-4)就有超過 800 件確診病例,大部分                                                                          消失,但相關研究展現出傳染病的新面向,供研究者找
           族群中,常見罹患糖尿病的包括斐濟人及部分沿岸地區
                                                        病例皆為異性間傳播。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患者在臨床上                                                                               出新的致病原,是故,庫魯病仍具重要地位。—MA
           的巴布亞紐幾內亞人,而巴紐高地地區的人、索羅門群
                                                        明顯出現愛滋病症狀時,將近五成都會診斷出來。男性
           島人、萬那杜人的病例則不常見。此種罹病族群分布狀
                                                        和女性皆會感染。大部分患者症狀為慢性腹瀉及體重下                                                                               ဳश
           況可推導出一項理論:比起基因混和的南島語族(今日
                                                        降。                                                                                                     人類會罹患的瘧疾為熱帶疾病,致病原為 4 種瘧原蟲屬
           玻里尼西亞和密克羅尼西亞族的先祖),非南島語族的
                                                           愛滋病在以下 3 種主要族群間皆有迅速傳播的高度                                                                            的血液寄生蟲。西班牙探險家在 1568 年的索羅門群島碰
           美拉尼西亞人可能比較不容易罹患糖尿病。在大部分病
                                                        風險,包含美拉尼西亞人、                                                                                           上此病,命名為 malaria,即「壞空氣」之意,認為其與
           例中,太平洋島嶼族群的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盛行率、
                                                                                                                                                               沼澤地的潮溼空氣有關。瘧疾是由瘧蚊屬的蚊子傳播,
           發生率及/或死亡率,皆遠高於環太平洋地區的國家。
                                                                                                                   圖 6-14 愛滋病衛教宣導看板。                           在全球地區造成的疾病比其他疾病還嚴重。
           例如,據報,就糖尿病的年齡標準化盛行率而言,若皆







           450                                                                                                                                                                                        451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