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8 - 太平洋諸島百科事典
P. 538

表演                                                                                                                                                                                       表演
     文化    鼓樂團通常由一個大皮鼓(pa‘u)、一或兩個腳鼓(pa‘u                   近百年來,民間銅管樂隊一直是拉洛東加島音樂生                                 近年來,庫克群島廣播公司和文化發展部投入錄音帶和                     裡,大溪地人將音樂和舞蹈視為共同參與的集體活動,                        文化
           mangō)和幾個木鼓(pātē)組成,透過不同尺寸構造獲                活的特色之一。較小型樂隊也會在外島出現,例如在梅                                  影片的商業製作,包括流行錄音或傳統音樂,或包含兩                     而不是個人精湛技術的展現。島民可能會認識一些傑
           得不同的音調。在某些村莊,「壓縮餅乾」鐵罐(tini)                  尼西奇的男孩旅樂團。這些樂團通常會參與正式活動,                                  者的選輯。—HRL                                    出的藝術家,例如編舞家可可(本名尚.荷達荷達 Jean
           或木箱被用來當作鼓,並被囊括在鼓樂團中以增加獨特                     通常與遊行相關,像是為婚禮遊行伴奏,或在教堂日和                                                                               Hotahota)、音樂家伊立第.荷托(Iriti Hoto)或舞蹈家
                                                                                                                  延伸閱讀
           音色;但這類安排在國家級比賽中是不被允許的。在北                     國定假日的遊行中表演。                                                                                            瑪卡烏.福斯特(Makau Foster),但要透過他們與表演
                                                                                                                  Buck, P H [Te Rangi Hiroa], 1944. Arts and Crafts of the Cook
           部島礁的鼓樂團中,節奏經常是以聖歌節奏為基礎,有                        庫克島民歌曲最早的錄音,是阿爾弗雷德.諾克斯                                                                              團體的合作才會認識這些人,而不是以獨立表演者的身
                                                                                                                        Islands, Bulletin 179, Bishop Museum.
           時特別是用來幫助鼓手記憶。聖歌歌詞也能作為鼓舞及                     (Alfred Knocks)在紐西蘭奧特亞羅瓦的基督城國際展                           Gill, W W, 1977. Myths and Songs from the South Pacific, Henry S   分認識他們。音樂和舞蹈將人們透過共同的目標和經歷
           其編排的主題;因此,就原歌詞而言,舞蹈動作可能別                     覽(1906-07)上,以圓筒留聲機錄製的,該展覽邀請來                                    King & Co, 1876; reprinted Arno Press.  連結起來,進而為整個群體的社會藝術生活做出貢獻。
           有意義。一般來說,庫克群島南方的鼓舞動作較為抽象。                    自曼蓋亞島(Mangaia)、愛圖塔基島(Aitutaki)和拉洛                         McLean, M, 1980. ‘Polynesia: 2. Cook Islands’, in Stanley Sadie   音樂為禮拜、私人或公共慶祝和娛樂活動提供伴奏;在
               動作歌曲(kaparima)也是團體舞蹈,通常以緩慢               東加的團體現場演出。自 1960 年代起,各種研究人員                                     (ed.),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社區慶祝活動、官方招待會、學校活動、各種組織贊助
           或中板節奏進行,以吉他、烏克麗麗和 pa‘u 進行伴奏。                 進行了非常大量的現場錄音;這些錄音大多都收錄在奧                                        Macmillan.                             的社交活動,還有當大溪地人想強調其豐富的文化遺產
           歌曲可能是由另外一組歌手演唱,再由舞者自己用同                      克蘭大學毛利暨太平洋音樂檔案館的典藏資料中。庫克                                                                               時,音樂和舞蹈兩者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步動作詮釋歌詞,主要的看點在於手臂與手部活動。                      群島國家檔案館(拉洛東加)也保存了影像素材(照片、                                 ج᙮ޚԢ̵Гԭٙࠪᆀၾႀᒋ                                    在世界其他地方看來,大溪地往往代表了法屬玻里
           kaparima 是從拉洛東加島引入至北部島礁,有時在表演                短片和影像)以及音樂和舞蹈的相關錄音。                                       在法屬玻里尼西亞,不論是公眾或私人層面,音樂都極                     尼西亞,不過其領土包括 5 個群島的 128 個島嶼,每個
           時會與鼓舞結合,構成特定舞蹈順序。                               過去,商業用途的唱片通常會在紐西蘭的錄音                                   為流行,吸引各個社經階級的表演者和觀眾投入參與。                     島嶼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越來越多人能欣賞這種
               一般認為,有舞蹈動作的合唱曲 ūtē 是從社會群島                室製作,並在各個唱片公司發行,如頌歌唱片(Ode                                  範圍廣泛的音樂風格都能獲得欣賞與支持,從傳統大溪                     文化多元性,但是大溪地文化仍是島民和外來者看待法
           引入庫克群島南方,時間可能是十九世紀後期,北方族                     Records)和扶桑花唱片(Hibiscus)。1970 年代初期,                       地舞曲到現代音樂,如電子音樂或雷鬼,還有本土、外                     屬玻里尼西亞時認識的主要形象。這種形象鞏固大溪地
           群只有很偶爾才會演出這種合唱曲。這種複音 ūtē 會由                  拉洛東加有間錄音室有個裝有基本錄音設備的房間,並                                  來或混搭風格的合唱音樂。此外,少數民族也會培育自                     作為該領土的藝術中心,卻又反過來維持大溪地的音樂
           一群男女用無伴奏或以 pa‘u 或吉他伴奏演出,歌手以手                 用蛋箱紙板做吸音襯裡。部分庫克群島錄音室包括彼得                                  己的音樂傳統,例如,疆域藝術音樂學院和玻里尼西亞                     和舞蹈霸權。
           掌和手臂的動作點綴歌曲;偶爾會有一個人在合唱團旁                     父子、電音和摩羯,但這些錄音在拉洛東加島以外很難                                  音樂會協會提供歐洲古典音樂表演;中華文化協會不定                         在音樂方面,這種主導性代表大溪地歌曲類型最
           邊或前方做出自行發揮的舞蹈動作,進而讓整體表現更                     獲得。                                                       期舉辦公開演出和比賽,展現中國音樂和舞蹈。但儘管                     廣為人知,並在群島各地演出。相關類型包括:hīmene
           加活潑。其他類型的聖歌、歌曲和舞蹈比較是針對個別                                                                               活動範圍很廣,表演藝術始終堅定聚焦於大溪地人視為                     tārava(神聖或世俗歌詞的大型複音歌曲,最多 9 個聲
           島嶼和環礁文化,不會在國家級活動演出。                                                                                    原住民或本土的類別。                                   部)、hīmene rū‘au(與新教讚美詩傳統密切相關的本土
                                                                                                                      流行文化和本地唱片業肯定並推廣著名的獨唱歌                    化歌曲,有 2 到 5 個聲部)、‘utē(1 到 2 名歌手演唱
                                                                                                                  手,例如加比盧(Gabilou)、埃斯特.特法娜(Esther              的諷刺歌曲,一小群烏克麗麗和吉他樂手伴奏,他們
                                                                                                                  Tefana)和鮑比.霍爾科姆(Bobby Holcombe),他們是          也是合音歌手),以及流行娛樂歌曲(大溪地演唱的
                                                                                                                  1970-90 年代的流行音樂明星。然而,在傳統藝術的世界                島嶼曲調,



































           496                                                                                                                                                                                        497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