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0 - 第六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290
背景介紹
花蓮縣秀林鄉清水溪流域及木瓜溪流域為太魯閣族人世代的傳統領域,族人
自南投縣境東北一帶北區(今仁愛鄉合作村一帶)遷徙而來,銅門部落位於清水
溪流域下游,息稱玻恩給利揚(Bunkouryun),意為產蔴樹之地。太魯閣族人下山
遷移初踏平地曰「同門」,而此地產銅且為隘口,遂以之為名,即現今銅門名稱的
由來。行政劃分為秀林鄉銅門村,銅門村共 12 鄰分為兩個部落,第 1 鄰至第 6
鄰為榕樹部落,第 7 鄰至第 12 鄰為銅門部落,而知名景點「慕谷慕魚」生態廊道,
因風景優美外界又以花蓮九寨溝稱之。然而,慕谷慕魚(Mukumugi)之名,其實
從西部遷徙而來的太魯閣族八大家族之一,為家族名稱並非該地地名,屬於榕樹
1
部落,正確地名則為清水溪流(Yayung Suyang,音譯為崖勇蘇漾 )。
1990 年 6 月間歐菲莉颱風侵襲發生土石流,土石流攜出 5 萬 5 千立方公尺的
土沙埋沒約 3.7 公頃的土地,造成下游的銅門部落遭土石淹沒,造成房舍 24 間全
毀、半毀 11 間、29 人死亡、6 人失蹤、多人受傷、68 人無家可歸。部分族人因
而遷居於花蓮縣吉安鄉博愛特區。也因為親身經歷失去家園、親人的切身之痛,
讓銅門部落族人更堅定的守護傳統領域土地與家園,深怕悲劇再次重演,這樣的
決心也引發了一連串悍衛傳統領域的行動,例如 2011 年反劃定慕谷慕魚人文自然
生態景觀區,2013 年木頭事件、2014 年封路鳴槍事件,也因鳴槍事件部落 9 位族
人遭旅遊業者告發,被花蓮縣警察局吉安分局以違反槍砲、恐嚇、公共危險的罪
移送花蓮地檢署偵辦,但銅門部落族人仍堅定的捍衛傳統領域,自 2010 年來不斷
以部落會議決議方式,要求有關單位讓銅門自主管理清水溪流域,訴求自己的土
地自己管,然而多年來的陳抗,迄今卻仍停留在公文往返階段。
本案爭議
一、以慕谷慕魚為名的美麗錯誤:
花蓮縣政府發展觀光產業的政策下,將擁有得天獨厚秀麗山水之清水溪流域
規劃成為慕谷慕魚生態廊道,吸引大批遊客進入部落。慕谷慕魚(Mukumugi),
為榕樹部落之家族,非銅門部落之族人,花蓮縣政府以非銅門部落之特定家族為
名,旅遊業者甚至將清水溪流域形容為花蓮九寨溝,以大陸景點名稱消費清水溪
流域美麗河谷,在地太魯閣族銅門部落文化遭到漠視與邊緣化,甚至公部門還以
榕樹部落之意見決定銅門部落事務,為拿回銅門部落之詮釋權,銅門部落族於今
年 ( 2016) 年 2 月 14 日召開部落會議決議,要求花蓮縣政府應依原住民族基本法
第 11 條之規定依原住民族意願,回復原住民族部落及山川傳統名稱,將慕谷慕
魚之名稱更正為清水溪流域,不待花蓮縣政府及秀林鄉公所正面回應,部落族人
自行募捐製作清水溪流域各景點告示牌,公告清水溪過去歷史及故事敘述,讓入
山民眾可以有機會了解道道地地的太魯閣族人文與歷史,屆此表達回復傳統山川
之決心。
1 Yayung Suyang,清澈的水,意謂清水溪是一條永遠清澈的河流,即便暴雨之後,河水仍然可以
保持清澈永不混濁,族人也常借此勉勵自己。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