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7 - 第一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287

作經驗,對於國家法制、政府政策、公務人員心態,在在有深刻的體驗與感觸,因此以
               有別於一般嚴謹的學術論文方式撰寫。


                    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將與原住民族土地及自然資源相關的法令,依個人經歷、體驗及
               有限的學識,加以扼要提示並評析一番(法規前的文字,代表作者心中對該法的評價),
               目的是在說明,任何再好的法制,其成效最後仍取決執行的人。若人尤其是握有權利的
               人,能虛心誠懇地尊重、對待他人,尤其是弱勢的人,社會才能和諧與進步。


                    此櫸木案事發當時,作者是從媒體得悉此事,與好友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秘書長
               林子淩聊時,笑說依部落會議決議前往搬運木材的三名原住民青年如被起訴,應該建議
               參與部落會議的所有族人,以共謀共同正犯名義集體自首,讓檢方與社會正視此事。一
               審為有罪判決後,子淩即直接了當要求我承辦此案。


                    過去在資本主義與殖民主義的侵略之下,世界各國原住民族極盡受到剝削壓搾。如
               今觀念潮流改變,普世價值逆轉為積極承認並回復原住民族土地及自然資權利並保障其
               他各種如智慧財等權利,我國既然立法表示要跟上潮流,即應由政府帶頭,全民啟動,

               好好加油跟上,不能再做半吊子。「I see you」,影史最賣座電影「阿凡達」的經典台詞,
               訴說著不同民族的文化差異,不只需要眼睛看,更要用身、心去體會與瞭解,唯有用心
               瞭解之後,才能彼此尊重與平等對待。















































                                                           283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