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9 - 第一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399

評論



                                                   劉靜怡  副教授





                    主持人,及在座的各位來賓大家好,我想我有10分鐘的時間,我會很快的把它講完,
               大家再忍耐一下,我肚子也很餓了。我覺得這篇文章其實並沒有那麼好評,原因有幾個,

               第一個,這是一個政治哲學家對於一個人類學者寫的一篇文章的評論,偏偏找一個像我
               這樣子的法律學者來做評論,這中間看就知道有困難;第二個,的確這是一個混合的條
               例,這條例被很多人看作一個很奇怪的地方,我想在這裡我就也不諱言的這樣講,很不
               巧的是,因為我自己在做一些跟數位化有關係的研究,裡面剛好碰到這個條例的出現,
               我也聽到非常多的抱怨,但是無論如何,今天其實非常高興能夠看到這篇文章,能夠從

               一個比較政治學者的角度來討論這個被抱怨的法律。

                    不過我要先講就是說,基本上我是身分認同是漢人,所以我絕對不能去宣稱說,我
               是懂得原住民文化的專家,事實上也不是,對於原住民的理解,或對於原住民文化的理

               解大概都是在座的教我的,在我還沒被確認為噶瑪蘭族之前,應該這樣的說法是成立
               的,我是宜蘭人,雖然一直都被人家講說我應該是噶瑪蘭族,我想我就再不多說。

                    這個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我們就說本條例,本條例所要處理的問題,
               其實在我們過去的生活經驗裡面其實早就出現過,只是說我們把那些現象視為好像理所

               當然。所謂我們大社會裡面的這些漢人,像剛剛主席說的不管是電影製作人、電影導演、
               電影製作團隊、或者是藥廠、或者是歌手,其實這幾年都出現過類似的問題,對於發表
               人這篇文章裡面所談的這些內容,其實大致上我都能夠贊同,但是也並不表示我就不贊
               同所嚐試去對話的這個林教授,他叫林開世。


                    我想在座應該很多人知道林開世,他是我以前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學長,是一個蠻
               有趣的人類學者,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他應該是板橋林家的,所以他也是一個漢人。
               當然我想他的身分認同、他的族群背景基本上是不是跟他的argument有關係,這點我沒

               辦法去猜測。的確我覺得他這篇文章所highlight出來的擔憂,的確是有一些過度的擔憂。
               我政治上面的意識形態是一個自由主義的多元論者,我在這個場合做這樣子的一個界
               定。對我來說這個條例,它不是一個單純的智慧財產權領域的立法,對我來說它是一個
               政治設計。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老實說其實它也是一個政治工程的一部分,為什麼

               要做這個政治工程,從我一個公法學者的角度來看,它基本上希望去處理一些過去歷史
               上所留下來的族群正義跟歷史正義的問題,我覺得這樣的政治工程有它的正當性,所以
               這個條例的正當性基本上不用太去質疑它。

                    在作者的文章裡面他提及了幾點林開世對於條例的質疑,我想我在這地方就不去一


                                                           395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