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9 - 第三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349
法學教育、法治教育與原住民 329
如單就「法律學系」來觀察,100 學年度全國法律學系全體學生人數 13,785 人,原住民學
14
生 167 人(約佔 1.21%),其他一般生 13,6186 人。
15
在原住民公費留學考試方面,95-100 年法律學門的錄取人中,均無原住民, 然而,在此
16
之前,仍有不少法律學門之原住民公費生。
ʞ ̈༩jࡡИ͏جܛਖ਼ุɛʑ
近代西方式法院制度及法學教育引入台灣,亦始自日治時期。於此,如將「法律專業人才」
狹義地限制在司法官與律師兩大類進行觀察,依照筆者目前彙整統計結果,在日治台灣時期,
自 1918 年起,開始有台灣人通過日本之國家考試,擔任辯護士或司法官之紀錄。從 1918 年至
1943 年,台灣人通過日本高等考試「行政科」者(取得高等行政官資格),計有劉明朝等 30
餘人,而在「司法科」(取得擔任司法官、辯護士資格)或「辯護士考試」(1923 之前)方面,
則計有葉清耀等近百人(其中不少人雙榜俱登)。此外,在「外交科」方面,或因政策因素,
僅有莊要傳等 3 人通過筆試(未通過口試)。在目前所蒐集的百餘名台灣人資料中,尚無具原
17
住民身分者之明確記載。
而至二次戰後國民政府及行憲後的中華民國政府,大量外省族群法律專業人員(律師、司
法官等)隨著政府遷移來台執業。而遷台後的政府,對法律專業人員,採取了嚴格的考選制度。
18
歷年司法官之錄取率平均約在 4%, 而律師的選拔,在 1987 年 7 月解嚴之前,一直處在「前
門很窄,後門很寬」的情形,高考錄取率奇低,每年僅錄取個位數,至多二、三十人,但檢覈
取得執照者多。解嚴後,這種緊縮高考卻大開檢覈之門的證照核發政策逐漸獲得扭轉,律師高
19
考慢慢成為取得律師資格的主要管道。 近幾年,約維持在每年 8%的比例。本次 100(新制)考
20
試,錄取率更達 10.63%,由於報考人數增多,錄取人數達到 963 人。
以民國 100 年來看,台灣律師總人數約一萬人,而司法官也約四千人。學者認為,如以目
21
前原住民人口數占全台灣總人口 2%推估,理想狀態下,原住民律師的人數應達近 200 人。 但
截至目前為止,此人數約等於每年就讀法律系之原住民學生比例。而每年約占全體法律系學生
人數 1%-2%的原住民法律系學生,尚難完全轉換通過法律專業人員考試。在戰後台灣的法律專
業人員中,本文查詢具原住民身分者,計有司法官徐福晉、潘怡珍等 4 位,律師楊志航、林長
振等 5 位(參見附錄一)。近年來國家考試錄取比例的逐年放寬,或有助於未來原住民學子通
過考試,進入法律專業人員之列。
14 許雅玲,〈100 學年原住民學生概況分析〉,教育部統計處,101 年 3 月,頁 15。
15
許雅玲,〈100 學年原住民學生概況分析〉,教育部統計處,101 年 3 月,頁 19;許雅玲,〈99 學年原住民學生概況
分析〉,教育部統計處,100 年 4 月,頁 20,出處:教育部,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99native.pdf ,
2012/10 點閱。
16 如 85 年 1 名(溫珮芬,法學 消保法)、87 年 1 名(洪玲,刑法)、88 年 1 名(蔡志偉,法學 智財法)。
17 僅有人推測出身台南玉井、日台混血、於「二二八事件」遇難的湯德章(1907-1947)律師,擔任警察的日本人父親
死後,從母姓「湯」,常強調因母親嗜吃檳榔不願離開家鄉台南,而部份玉井鄒族人在漢化過程中被賜姓湯,故有認
其母可能為鄒族人。
18
參見劉恆妏,〈從知識繼受與學科定位論百年來台灣法學教育之變遷〉,台大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 年 6 月,
頁 235-236。
19 參見劉恆妏,〈從知識繼受與學科定位論百年來台灣法學教育之變遷〉,台大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 年 6 月,
頁頁 232-245。
20 董介白,〈律師飯 愈來愈難吃〉,聯合晚報,2011/09/24。
21
參見蔡志偉、鄭川如,〈原住民需要什麼樣的法律協助?〉,《法扶會訊》,35 期,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網站,
http://www.laf.org.tw/tw/b3_1_2.php?msg1=33&msg2=393&PHPSESSID=tkbe74tm43hutfbq4lmlg3ma45,2012/10 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