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0 - 第三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350
330 第三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
綜言之,如何在現行法學教育體系中更認真的去「看見原住民」,思考原住民需求與相關
議題,在多元文化的大原則下,調整法學教育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內容,應是未來努力的主要方
向。甚至,進一步合理因應原住民族之需求,規劃出原住民法律專業學程,以提供未來司法改
革在族群需求上的理論知識基礎(例如有關原住民土地法庭等之特殊法庭的設置規劃)。否則,
以目前之法學教育,由於甚少提及原住民,一般學子進入司法體系後,遇到原住民議題,恐仍
依漢人價值觀處理,難以理解、顧及原住民之特殊需求。以目前之教育內容,恐連基本因應司
法實務上各個不同原住民族法律之不同需求都難以達致,更不用說為司改提供理論知識基礎。
在這種情形下,即便再多的原住民精英進入法學教育系統,力求熟練這套以漢人為主思考
的西方式法律體系,通過專業考試的試煉,反而可能造成在「看不見原住民」的法律教育中,
勉強地使用帶有漢人價值觀的主流法律思考行事,產生淡化原住民學生原有族群認同的效果。
三、 法治教育中的原住民
所謂「法治教育」(law-related education)的概念,一般參考美國 1978 年的法治教育法案
(Law-Related Education Act)定義,強調是一種針對非法律專業人士,使之具備有關依法而治
(rule of law)的法治精神、基本人權的保護及關於法律形成、法律體系、法律基本原理等基
礎知識的教育。
截至目前為止,在台灣各級中小學教育的正式課程中,並無專門的「法治教育」科目。最
22
為相關的,莫過於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社會學習領域, 以及高級中學階段的「公民與
社會」科。於此,由於時間與能力,選擇以高中「公民與社會」科課程為標的,探討其課程中
與「法治教育」較為相關的內容所提及之原住民。高中六冊教材各冊重點不同,第一冊以「自
我、社會與文化」為範圍,第二冊以「政治與民主」為範圍,第三冊為「道德與法律規範」,
第四冊為「經濟與永續發展」;高三選修上冊以「現代社會與法律」為範圍,而選修下冊則為
「民主政治與經濟」。一般說來,以第三冊與選修上冊的主題範圍與法治教育關係最為密切,
但其他第一冊與第二冊內容亦有不少相關,相對而言,第四冊與選修下冊以經濟議題為主,與
法治教育的關連性較低。
在依據課綱所撰寫的教科書方面,由於現行教育政策採取「一綱多本」,市面上目前約有
23
五至七家民間出版社審定合格的版本流通, 各家版本內容不一,但皆依教育部課綱撰寫。於
24
此,限囿於時間與能力,筆者選擇以個人較熟悉的 99 學年度實施之南一版為討論對象。
22 有關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目標及分段能力指標等,詳參教育部,〈課程綱要 社會學習領域〉,國民教育社群網,
http://teach.eje.edu.tw/9CC/fields/society-source.php ,2012.10 點閱。
23
參見〈普通高級中學「101 學年度上學期」教科用書一覽表〉(公告日期:101 年 4 月 10 日、更新日期:101 年 7 月
5 日),公告於「國家教育研究院教科書審定資訊網(http://review.nict.gov.tw/Bulletin/FA011.php?ash_col=1&pagesho
w=)」,僅列最後發布日期前審查通過之教科用書。如以最新版為例,高一上通過七個版本:三民、南一、翰林、康
熹、康熹(乙版)、龍騰、全華;高二上通過六個版本:三民、南一、翰林、龍騰、康熹、全華;高三選修上通過五
個版本:三民、龍騰、南一、翰林、康熹。https://docs.google.com/viewer?url=http://review.nict.gov.tw/Bulletin/spic/10
1-h.pdf&pli=1 ,2012.10 點閱。
24 選擇以南一版進行討論,一則是筆者參與南一版部分內容之編輯工作,對南一版本內容較為熟悉。再者,各校每年
分年級分冊自行選書,銷量每年異動,雖無明確統計數字,但業者表示,總體市占率以龍騰版最高,參見 http://ww
w.lungteng.com.tw/LungTengNet/HtmlPopUp/web/PopUp_20110330/%E5%85%AC%E6%B0%91/100%E4%B8%8A%E5
%85%AC%E6%B0%91%E6%9B%B8%E5%86%8AP2-3.pdf ;然在與法治教育較為相關的第三冊與選修上冊部分,據
悉仍以南一版的選用較普及。此外,值得說明的是,由於目前 99 年實施之審定版本只到高三選修上冊,於高三選修
下冊部分,不得不使用 95 年實施之舊版進行討論,但選修下冊內容與原住民內容較不具關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