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5 - 第六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155

原住民保留地使用爭議事項之探討






                                                                1
                                                        林秋綿

                                      國立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


                                                         摘  要


                        台灣地區的「原住民保留地」淵源已久,甚至遠自清代即有番地之設置,日
                   治時代亦設置有準要存置林野地。光復以後,政府為保障原住民之生計,推行原
                   住民行政,亦保留了 24 萬多公頃作為原住民保留地。後因原住民人口增加,原

                   來分配給原住民使用的耕地(農地及林地),已經不夠維持基本的生活,原住民
                   有增加土地面積的需求,以發展原住民族經濟,所以陸續辦理增編原住民保留地,
                   增編的土地面積有一萬七千公頃左右,全國原住民保留地約 26 萬 1,482 公頃。
                   但在保留地形成的過程中,非原住民常因不同的原因,在不同的時期陸續進入保

                   留地開墾,因此,保留地的使用常有爭議產生。
                   在社會經濟政治等結構變遷下,原住民保留地問題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面向:
                   (一)  大都屬邊際土地,土地利用受限
                   (二)  開發及保育不能兼顧
                   (三)  土地權屬爭議

                   (四)  違規轉租轉售問題
                   保留地經各不同時期的統治手段,演變為現今之面貎,此一土地變遷的過程,對
                   原住民,乃至生存在全台灣的人民,皆關係甚鉅。早期政府為了山地之開發,允

                   許非原住民租用保留地從事經營活動,在這樣的背景下,保留地上所謂的原漢衝
                   突,便時有所聞。因此,本文擬由過去的歷史,分析各時期政府不同的政策手段,
                   及民間對土地使用不同的型態等雙重作用下,原住民土地範圍如何演變,及其所
                   衍生的問題。



















                   1
                      lincm@gm.ntpu.edu.tw



                                                            151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