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0 - 第六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170
原住民保留地設置的目的
保障原住民生計,推行原住民行政
現有保留地多沿用日治時期所規劃之地
區為主,乃為箝制原住民活動,藉此掠
奪保留地以外之山林資源而設與原住民
實際所需有相當大的落差。
近來增劃編,多遷就原住民現居地,在
行政上較為便利,但能否符合原住民之
文化傳統習性?
第六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 第六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
2016/4/30 家法制研討會 2016/4/30 家法制研討會
原住民可以取得的權利
農地設定耕作權滿五年取得土地所有權。
建地設定地上權滿五年取得土地所有權。
林地設定地上權滿五年取得土地所有權。
牧地、工商用地准予取得經營租賃權(九年換
約一次)。
雜、池、溜地等土地准予取得無償使用權(十
年換約一次)。
原住民保留地礦業、廠、觀光遊憩、工業資源
之開發優先輔導原住民開發或新建。
第六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 第六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
2016/4/30 家法制研討會 2016/4/30 家法制研討會
非原住民可以使用原住民保留地
嗎?
合法租用及
原則不可以
例外: 設定地上權
為了促進原住民保留地內礦業、土石、觀光遊憩及工
業資源的開發,在不妨礙國土保安、環境資源保育、
原住民生計及原住民行政的原則下,如原住民經政府
輔導而未開發土地時,非原住民才可以例外的承租開
發利用。
在「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施行以前,已經租
用的原住民保留地,如繼續自耕或自用的,可以例外
繼續承租。
在山地鄉(鎮、市、區)內設有戶籍的,可以租用依
法可以作為建築使用的原住民保留地作為自住房屋基
地,但是它的基地面積每一戶不能超過0.03公頃。
政府因公共造產或指定之特定用途需用時可辦理撥用
第六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 第六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
2016/4/30 家法制研討會 2016/4/30 家法制研討會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