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0 - 第六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390
顏愛靜、陳亭伊,2009,〈原住民保留地農業利用發展之新契機-以新竹縣尖石
鄉玉峰村、秀巒村為例〉。《看守台灣》11(4):14-21。
顏愛靜、羅恩加、陳胤安,2009,〈誘因排擠與原住民部落農業之發展-以台灣新
竹尖石鄉石磊部落為例〉。 發表於「第七屆土地研究學術研討會」,國立政
治大學地政學系主辦,臺北,9 月 16 日。
顏愛靜、傅小芝、何欣芳,2009,〈原住民地區永續農業發展之實踐-以新竹縣
尖石鄉石磊部落為例〉。發表於「第一屆發展研究年會」,國立政治大學國
家發展研究所主辦,臺北,11 月 29 日。
顏愛靜、羅恩加、陳亭伊,2010,〈石門水庫集水區流域治理機制之探析-以保留
地復育團運作為例〉。發表於「兩岸民間社會與公共參與學術研討會」,國
立政治大學大陸研究中心主辦,臺北,6 月 11-12 日。
曾旭正,2007,台灣的社區營造,台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
文化環境基金會,1999,Book 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台北市:行政院文化
建設委員會。
劉益昌,2013,原住民族「文化國土」的理念與實務,原住民族文獻。
http://ihc.apc.gov.tw/Journals.php?pid=617&id=736# 4/7
李文良,2001,《帝國的山林—日治時期臺灣山林政策史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歷
史學系博士論文。
馬鉅強,2005,《日治時期臺灣治水事業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
論文。
陳秀淳,1998,《日據時期台灣山地水田作的展開》。台北:稻鄉出版社。
崔明昆,2013,〈民族生態學:從方法論看發展趨勢〉。《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
學社會科學版》4:11-17。
黑帶‧巴彥,2002,《泰雅人的生活型態探索:一個泰雅人的現身說法》。新竹:
新竹縣文化局。
羅恩加,2010a〈原住民部落發展的課題-以石磊部落發展有機農業為例〉。發表
於「2010 年全國原住民族研究論文發表會」,國立嘉義大學主辦,嘉義,10
月 21-22 日。
羅恩加,2010b,〈會跳舞的蔬菜:泰雅族石磊部落自然農業發展歷程之研究〉。
發表於「一年過後:原住民族災後重建與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
師範大學原住民族發展研究中心主辦,臺北,11 月 12-13 日。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