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8 - 第三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328

308      第三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




                   的危機,是一種對生存的剝奪,因此在原住民族權利中土地是一項不可或缺的集體權利。因為
                   這樣的一種土地連結認同,原住民對於生態環境也特別的加以呵護,這種將土地視為密切不可
                   分離的天生而來的權利與義務的觀念時而可見在全世界各民住民族的觀念中。土地不僅僅是生
                   計的依據,更是認同的來源與基礎,土地的流失是對原住民族的集體毀滅的最有效的方式,而
                   土地的掠奪更是全世界殖民者對原住民族的之最普遍暴力行為行使的方式之一。過去的種族屠

                   殺可以藉由直接的殺戮或間接的生育控制,而現在我們看到的除了文化的霸權與語言的漠視之
                   外,掠奪原住民的土地不僅僅剝奪其生存權與財產,更可說是一種慢性種族集體屠殺。
                       原住民族與土地的關係正是對於論述環境正義者而言的一種最佳的啟蒙。人類常常視自然

                   為相對於自身的存在,就環境正義的議題上常淪為投射拯救與保護的關係,但就原住民的觀念
                   來看,人與土地以及其自然環境與一切生命都息息相關,是一種難以割捨的生命共同體的相互
                   依存關係。因為所有的生命都是來自神聖的母親大地,所以任何形式的壓迫都是不被允許的,
                   因為那是一種無法形容的至痛,自然界的萬物並不是僅僅為了人的方便或樂趣而存在的
                   (Mihesuah 1998; Merchant 1995)。換句話說,生態主義論述或環境正義倡導者從事生態保育,

                   並不應該只是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觀念,也不應簡約到為了「使地球成為一個安全、
                   適於現在人類乃至後代子孫居住的理想家園」的提倡而已,而是應該尊重自然所帶給人類的豐
                   富資產與心靈啟蒙,避免破壞人與母親大地的連結而讓萬物原貌得以留存 (Sachs  1995;  Shiva
                   1997)。

                       對於透過「傳統習慣」來建構原住民族知識體系是正確的方向。但是當我們在探討「傳統
                   習慣」時若僅僅落入以西方架構所產生的「法」觀念來思考時,將會令人產生著名族群論述者
                   法農的「黑皮膚白面具」之焦慮與困境。如果我們回歸到「法」的源頭之於人類社會契約功能,
                   我們不難去理解原住民族的生態法則與知識就是一種傳統習慣。這樣的「生態法則」可以運用

                   的規範之涵蓋寬廣,也因著此生態習慣中的法則對母性智慧的珍惜,產生維持「平衡」的可能
                   性與可行性。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