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3 - 第三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323
從生態女性主義觀點談原住民族傳統知識與習慣 303
萬物的認知和自我族群之人觀也具獨特的一套知識系統。顯而易見地,其知識務實性如同主流
知識一樣具有價值,但是,因為通常只存在於女性間的流傳,較少被關注或被納入正式知識體
系。這些婦女長者們因著「教導者」角色,主動將自己所知道的知識向眾人分享,幾例來說,
婦女們提出部落間之所以能保持和平,是因為部落裡的女性長者們常常彼此探視,確保人與人
之間存有善意,也使得男人必須跟隨他們的腳步和榜樣。再舉一例,婦女們分享傳統植物藥草
來預防免疫力系統受創,並傳述有機耕種的益處等,也視自己為療傷師 (medicine wo/man) 的
接生者、故事敘述者、靈命陶冶師,透過傳述將傳統智慧成為一種流動的知識,共同為大地與
其子民療傷(Schaefer 2008)。
在加拿大第一民族婦女的經驗中,也特別談及到女性對於傳統習慣、文化價值存續的重要
性,女性被賦予為整體部落做決定的責任,學習透過造物者所定訂的自然規律,增進人與人之
間的良好關係(Boyer 2009)。傳統習慣的規範是造物者透過神聖祭典所立下的,是有約束力、
是不能改變的,這樣的承諾是人與人之間關係、互動的神聖的規範、價值和律法。這一體系的
規範不只是屬於人類,而是包含整個生態系,也可視為是一種宇宙觀。原住民傳統中的平衡價
值與西方女性主義中的平等是不同的,原住民社會中對於傳統習慣的尊重是將女性的價值連結
與整個與宇宙和生態系,而非將女性與社會分離,所謂的「平等」是實質性的,而非齊頭式的,
這就是一種尊重傳統習慣規範的方式與態度。
然而婦女的重要性為何在在當代社化下漸行消去?在殖民的歷史中,原住民族除了被土地
與自然資源等被殖民者搶奪,Boyer(2009)認為在殖民者文化中對於性別的價值觀點因為生
理性別差異而賦於不同權力位置,部落中婦女的地位在西方傳統之傳述下為道德低落者,因此
在父權與資本體制的社會下,強調生產力與男性的權力、家庭價值。顯而意見的,女性維護土
地、部族之間平衡的重要性,在西方性霸權社會中是沒有價值的。許多原住民族的傳統習慣規
範中,女性的認同意識是透過平衡、和諧的知識性統而成,女性在政治社會經濟等面向都是有
權能的,但殖民的過程把女性的機會剝奪,尤其在印第安法案(Indian Act)、寄宿學校(residential
school)等的影響之下,透過殖民化教育過程,將原有傳統知識系統和規範破壞殆盡,使得另
一種性別位置重新調整。
原住民族維持穩固力量的口傳知識常常是故事性的比喻,因此常常在西方主流價值中被忽
略為非科學知識性的傳統,這也是女性知識較容易被忽略的原因。更進一步地,男性因為擔任
的公共與領導角色是被強化的,也因此被賦於重要角色,尤其具有經濟共豔的,例如是獵人角
3
色。在 1996 年山林守護神會議之後 ,原住民社會面臨的狩獵議題被突顯,同時男性身為獵人
作為部落知識延續者的重要性大為增加,但女性身為採集者的重要性卻不被看見。或許女性體
能與生理結構是限制與影響成為一獵人的原因,再加以神聖禁忌化,但此舉後來就被賦於如勞
動市場的經濟價值結構一般,核心的癥結在於性別的權力配置。當然,性別位階的流動也在當
代社會進行實踐,尤其在公共領域,開始有女性出任族群觀念下的國家行政體系的代表,男性
還是繼續擁有傳統上的領導地位。一般來說過去的研究認為傳統的社會分工中沒有女性擔任領
導人的例子,因為此一角色必須要帶領族人來保衛部落、作戰(轉引自謝世忠、劉瑞超、楊鈴
3
關於山林守護計畫可參考台邦.撒沙勒等人〈生態保育、在地發展與遷村:山林守護在西魯凱的實踐經驗〉,發表
於 2010「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