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1 - 第三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321
從生態女性主義觀點談原住民族傳統知識與習慣 301
互敬、共生,永續共存,尤其關心資本主義對於地球生態的破壞以及軍事武力所掌握的各種威
脅,夠過身體力行與實際參與社會改革的環保意識,挑戰主流對於「發展」的思維模式。這樣
的概念其實與原住民族「關係平衡」的思考有很大的相似,夠過實際行定並提倡參與式的民主、
恢復古老的生存智慧傳統,以女人和人為主體知識,共同維護承擔。舉例而言,在北美洲原住
民婦女的思維中,認為越破壞自然就越無法生活在平衡和智慧中,會引發更多戰爭與不和諧;
女性和男性能量平衡的世界中,才能形成一種完美的和諧狀態,但當女性力量受到強烈壓抑
時,能量就會失衡,認為這世界是一體的,而非不相關的片段。
具有生態女性主義理念的團體,除了思考女性與自然同被父權社會與資本主義壓迫的現
況,也藉由環境議題的意識同時也賦權女性發聲,強調性別主流化。主流社會較少重視女性知
識,因此,若以傳統自己自足式的生活模式而言,女性的工作通常與家務與農務有關,並有高
低的階層之分,這也直接的影響女性知識不受重視。若以資本式的思考看待環境,則會將環境
和多樣性視為待解決的問題,因為多樣性的維持並不具有立即且快速的收益,並且要使用更多
的成本來維持平衡。同樣地,在父權社會下,男人衡量與定義價值,並且也以經濟利益為認同
考量;而女人的位置通常位於社會結構中的底層,女性的工作被視為無所生產,且無法提供真
正的勞動力與產出。
在近代殖民歷史中,原住民族在市場經濟下受到資本主義的壓制,而女性不只受到資本主
義的壓制,也受到父權體制的壓抑,當社會領域被切割為市場與家庭,並視為獨立變數,性別
的分化就被視為理所當然。勞動力的商品化是資本主義市場成立的要素,但也並非所有的勞動
力都可轉化為市場,家務勞動就是一個歸類於私屬勞動的例子。Wally Seccombe 主張「沒有被
市場化的勞動,就是一種私屬的勞動。」(上野千鶴子 1997)。
法與社會文化是具有關連性的,依據信仰、語言與文化形塑而成,原住民的習慣法也是如
此,是具動態性的,非為絕對性的,是由定義者而選擇,依循歷史脈絡而有意義。我們可以由
此來看,認為法知識的轉向與整體政治、社會經濟下是不可分開的,族群的不平等差異,也必
須導向以行動的方式解決;必須認知族群的位置和資本對立的情形,如資本的擴張導致生態的
影響,即人與環境破壞、和資本家對立產生的關係。
原住民族族群在社會結構和法的結構裡是被壓迫性的,必須透過文化的連結來回復,這樣
的權力在影響著原住民族世界觀裡的「關係維持」,就如同在西方法律的觀點的守法概念,同
樣的意涵在原住民族的意識裡為不破壞關係,並且有法的功效;然而必須被翻轉的是這樣的觀
點在主流知識體系的重要性和位階,透過文化展演和認同找回主體性。Plumwood 認為應該要
關懷的是自然生態以及非人類物種的被壓迫等結構性問題,其支持、強化了被壓迫者之間的關
係-其中自然的壓迫與女性的壓迫更是密不可分(Plumwood 1993),因此我們也可以認為環
境正義和生態女性主義的法則與原住民族的觀念有很大的相似性。Plumwood(1993)更進一
步說,女性與自然的連結背後所隱含的概念就是女性是次等、原始低下的。父權體制下女性自
然化、自然女性化此種用來合理化性別、階級、族群優劣的支配邏輯,同時也在合理化人對於
自然的支配,並這些壓迫系統構成了彼此支持、援助的系統性壓迫,因此對於系統性壓迫的排
除必須要包含其他形式的壓迫排除。生態女性主義反對這種壓迫關係,並認為這種高低優劣關
連性絕非是本質上的,也都必須要被翻轉。這種「位置」的分配,正如同殖民者對待原住民族
的態度,隱喻原住民族接近於「未進化」的接近於「自然」,因此較低階且需被「馴服」與「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