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第四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33

從政府土地管理的角度,規範山坡地利用限度,對超限利用加以處罰,是維持國土保安的必
                   要手段;從原住民族權的角度,這樣的規範往往侵犯了原住民族的土地權並造成生計上的困難。
                   操作上,這樣的管理方式也因為在地原住民土地利用知識與規範有相當的差異,而付出相當高的
                                             2
                   執行成本,仍無法被完全落實 。因此,回到原住民文化的脈絡重新理解原住民傳統土地利用方
                   式的生態學意義,並檢討現今國家所強制施加之土地管理規範的合理性,進而設計結合原住民生

                   態知識的土地管理規範,便成了重要的思考方向。

                   三、重新理解泰雅族傳統土地利用方式中的生態知識



                       泰雅族人的遷移、擴散路線,以及部落的形成,和河流的分布有很大的關係,而部落和部落
                   之間各種不同生計活動之收穫的交換和分享,也都是建立在河流及其支流所展開的空間格局
                   (spatial pattern)上(官大偉、林益仁,2008;官大偉,2013)。本研究結合民族誌研究方法與文獻
                   回顧等方式,將泰雅族傳統的土地利用方式中的生態知識,整理成以下三個層次:


                   1.從跨流域的尺度理解的泰雅族的生態知識


                       在泰雅語中,有一系列涉及地理空間與社會空間的語彙,從 niqan、galang、q’yunan 到 qutux

                   llyung,意味著不同的群體範圍(參見表 3),它們各自具有物質性的或社會性的特徵,在不同的物
                   質空間中,若人們能共同遵守一套 gaga,則可以創造、維持和物質空間相對應的社會空間,也
                   就是創造、維持一個社會關係的範疇;作為一種觀念,gaga 因被共享(共同遵守、執行)而得以實
                   踐(王梅霞,2003),而它被共同遵守、執行的基礎是建立在共享的資源之流、血緣之流,以及
                   語言之流的 lmuhuw(流動、穿越)之上(官大偉,2013)。在這一系列指涉空間的語彙中語中 qutux

                   llyung 一詞,意指共享一條河流的人,是在河流的串連之下形成共享機制或共擔攻守義務的社會
                   範疇(亦可說是社會空間),而這個社會空間的形成,一方面有流域作為它的物質空間基礎,另一
                   方面則有賴於屬於其中的人們共享和共同實踐作為 qutux llyung 所應有的 gaga(規範)而維持的

                   社會關係。在圖 4 此一示意圖中,屋型圖例代表家戶,不同顏色代表不同部落群,而不同的圓圈
                   則代表了必須共享一套 gaga 的群體範圍,它解釋了在流域的物質性基礎上存在有不同尺度的社
                   會空間,這些社會空間因共享和共同實踐的 gaga 而被創造和維持。






















                   2   例如 kuan(2009)的研究即指出,政府所雇用由在地原住民所組成之保留地復育團、北水局河川巡守隊,乃至於鄉公所
                   的基層公務員,因為承受地方的壓力而對於上級交付之舉報「超限利用」任務敷衍了事或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現象。

                                                            29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