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1 - 第五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261

台灣原住民族的狩獵傳統在現代野生動物管理上之應用:



                                                 以西魯凱族為例





                                                    裴家騏、賴正杰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摘要

                       狩獵對於原住民而言,普遍都是其重要的維生方式及文化傳承,但原住民狩獵文化在保育上
                   始終爭議不斷。本研究以屏東縣霧台鄉內之魯凱族隘寮群為例,透過深入訪談法和全球定位系統

                   等技術,紀錄當地狩獵情形,並將其數位化,也藉此了解獵區之空間分布與特性、並探討野生動
                                                                                            2
                   物資源利用的永續性。研究期間總共完成了六個家族傳承獵區,面積由 0.4 至 18km 。一個獵區
                   中,會密集進行狩獵活動的陷阱區數量在 2 到 5 個之間,但每一個狩獵季節只會使用其中的一
                   個陷阱區。整體而言,一個獵區中的陷阱區平均僅占 9.3%的面積,而單一狩獵季節內,所利用

                   的陷阱區平均面積僅占 2.9%。獵人間狩獵行為有差異,主要是受到家族背景與年齡因素所影響,
                   50 歲以上的獵人較易受到傳統文化所規範。本研究根據當地山羌的密度,計算其永續狩獵量,
                   顯示其狩獵活動確實具備永續性。但政策、法律、市場經濟與宗教等因素,已嚴重影響狩獵文化
                   裡的經營管理概念。本文建議沿用魯凱族傳統的狩獵管理制度,做為當地自然資源經營管理的藍
                   本,並賦予在地參與的法律支持及參與決策的機制,以創造培養現代專業人才的條件。



                   關鍵字:原住民狩獵、獵區、野生動物保育、野生動物永續利用。































                                                           257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