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4 - 第六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234

行土地清丈確定業主時,不分是否為番大租都對大租戶採減四留六的做法,減少

                   大租戶的租額而讓利益歸小租戶享有,結果其不再是實際上的業主,並減少平埔
                   族人的番大租租額,都讓平埔族受創頗深。此外,在整理屯務的同時,也將熟番
                                 12
                   「編籍為民」 ,使平埔族人「有機會」不再被稱為熟番,漢人與熟番間在規範
                   形式上的界限也更趨模糊。

                        在以上的土地政策中,可以發現帝國僅有對平埔族人土地進行大方向的規範,
                   這些規範主要是受到多數族群社會運作需求的影響,在法律規範上,劃定為熟番
                   土地者,帝國本身並不干涉其對於土地的使用,平埔族土地的流失的主因則在於
                   其與多數族群民眾進行交涉過程中,多數族群巧立名目規避規範或官府未用心執

                   行法律。因此,對平埔族人土地權侵害最大的不見得是國家的法令制度,而是來
                   自於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多數族群所組成的社會結構。
                   二、日治時期:納入管轄與剝奪土地利用權利
                        日治時期法律規範的核心想法不同於清治時期以漢人為主的政權,是由非多

                   數族群而掌握政治權力的日本人援用西方立憲主義國家的法律制度進行統治,並
                   將當初所稱生番的土地納入日本國的領土範圍之中。日本政府對於生蕃土地的思
                                                     13
                   維主要是「只有蕃地沒有蕃人」 ,因此,生蕃在其眼中並非法律制度主要顧及
                   的對象。在這樣的思維下,1895 年 10 月公布「官有林野及樟腦製造業取締規則」,

                   1900 年 2 月公布律令第 7 號,揭示臺灣山區土地以國有及官有為原則;本此,
                                                                 14
                   原住民並沒有取得其所占有土地的相關權利 。1925 年臺灣總督府建立「十五年
                   繼續事業」的土地調查以確切掌握原住民土地的領域;其後,臺灣總督府根據野
                   呂寧於 1926 年所提出的「臺灣官有林野整理事業報告書」確認了無主地國有原
                                                    15
                   則,原住民族對土地沒有所有權 。1928 年制定了森林事業規程,依土地性質分
                   類為要存置林野、準要存置林野、不要存置林野三者。當中準要存置林野又稱「番
                   人所要地」或「高砂族保留地」,以之作為原住民族生活、活動的場域,也是今
                                           16
                   日原住民保留地的前身 。
                        從以上的法律制度可以發現,日本政府採取土地的分類限制當時生蕃的使用,
                   主要目的在於山林資源的維護,從規範名稱觀之,人本身是否受到影響及衝擊並
                   非制度所要考量的重點,在此等背景下,原住民族的土地使用受到高度的壓縮,
                   在榨取山林資源及原住民勞力的運作實態下,原住民族除了土地受到國家侵占及


                   2005 年 12 月,頁 121-122。
                   12
                    王泰升,《臺灣法律史概論》,頁 57。
                   13
                    參照王泰升,〈在法學與國家法中看見原住民族法律〉,政大法學訛評論,第 134 期,2013 年 9
                   月,頁 17-19。
                   14
                    參照蔡志偉(AwiMona),〈從客體到主體:臺灣原住民族法制與權利的發展〉,臺大法學論叢,
                   第 40 卷特刊,2011 年 10 月,頁 1503。
                   15
                    參照やまだあつし,く調査マンと台湾植民地官僚制〉,《日本の朝鮮・台湾支配と植民地官僚》,
                   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2008 年 1 月,頁 137。
                   16
                    參照山路勝彦,〈南庄事件と〈先住民〉問題:植民地台湾と土地権の帰趨勢〉,社会学部紀要,
                   第 109 号,2010 年 3 月,頁 44。根岸勉治,く臺灣における内地系会社の土地所有と土地管理
                   型態〉,經会社論叢,第 11 号,1945 年 2 月,頁 104-107。林秋綿,〈臺灣各時期原住民土地政
                   策演變及其影響之探討〉,臺灣土地研究,第 2 期,2001 年 5 月,頁 31-32。



                                                            230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