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臺灣原住民族法學期刊第一卷第四期
P. 83
臺灣原住民族設置太陽光電之土地使用初探 7
導致許多族人陸續遷出,目前僅存 20 戶原住民在此生活。台電花蓮區營業處長蔡欽堂解釋,當地連產
業道路都沒有,大型機具無法上山,興建輸電設備是「不可能的任務」;此外,他也強調,台電公司化
後有成本考量,「若虧損加劇也會遭國人苛責」。
日前大同部落決定自力救濟,與台南市社區大學發起「為黑暗部落點燈」計畫,盼透過公民力量,
用太陽能為部落點燈。台南社大募得造價 20 多萬的太陽能板發電機,今天由 5 名壯丁將總重 70 公斤的
太陽能板、電瓶等發電設備,徒步 10 多公里,扛上海拔 1000 公尺的部落發電。長年沒水、沒電的部落
都得靠點蠟燭照明,許多年輕人為了生計都離開部落,現在部落裡只剩下 20 戶老邁族人在祖先的土地
耕作維生,如今募得太陽能板,有望重見光明,希望能藉此挽回部落生機。
台灣山區部落多面臨發展不均而導致人口外流問題,嚴重影響部落發展,甚可能導致部落完全消
失。透過綠能的發展,首先可以幫助部落基本生活用電需求,再創造工作機會,可能吸引回離開部落的
青年,讓部落傳統可以延續發展。
(三)知本卡大地布部落
三十多年來知本卡大地布部落 14 歷知本溪整治、土地徵收、BOT開發、遷葬事件、棒壘球場開發,
直到近期的土地光電計畫,三十多年的時光是一場原住民族土地流失的縮影,而各式各樣的政策介入,
更顯示在國家各種發展思維裡頭,從來沒有原住民族部落的存在。
部落認為,卡大地布跟台東縣政府之間過去不正義的事情,必須要被釐清,卡大地布的原住民,才
會願意去思考討論光電計畫是什麼。縣府團隊則表示,依照原基法規定先徵詢當地部落同意,同時規劃
完善回饋機制讓族人優先受益,卻屢遭部落反對,族人要求歸還土地根本不合理。 15
原住民土地是原住民文化重要的一環,傳統領域之爭即是很好的例子,對原住民來說,土地同時承
載了語言、文化及歷史。原住民以文化做連結,如果離開原本的場域,文化就會變質。 16
二、國外原住民族土地設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之案例
除臺灣案例外,國外原住民部落也積極發展太陽光電,藉由能源自主賦權予部落,積極消弭不平
等。
(一)加拿大甸尼族
17
加拿大西北地區人口約 50000 人,其中有一半是原住民,其中多數是甸尼族 ,此地區長期仰賴進
部落。
14 卑南族語為「在一起」或「團結」的意思,又稱為卡地布(Katripulr)、知本部落,是位於臺灣臺東縣臺東市
的卑南族部落,為卑南族傳統四大部落之一,卡地布部落雖有古老的歷史,但因缺乏文字的記載,也只能由
口語傳述及神話故事中略知一二。現今卡地布部落的居民積極保存祖先遺留下的文化和習俗,規劃許多原住
民的活動提供給有興趣的朋友來體驗充滿先民智慧的生活方式。
15 文傑格達德班,知本濕地做太陽能基地 卡大地步居民反對,原住民族電視台,2017/11/24,http://titv.ipcf.
org.tw/news-34697。
16 李修慧,消失的 100 萬公頃「傳統領域」——原住民族要的不是「土地」,而是「主權」,關鍵評論網,
2017/03/21,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63214。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