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3 - 臺灣原住民族法學期刊第一卷第四期
P. 93

「找嘸醫生?」-偏鄉醫療問題的直觀與矛盾從原鄉地理位置談起                                  7




            一、被低估的衛生所醫護人力需求

                 IDS 計畫的原意,是健保局期待醫療院所在計畫經費資助下,提供人力、物力,結合當地基層醫療

            院所,幫助處理山地離島衛生所的醫療業務(譚秀芬、曾鴻富,2005)。扈克勛等人(2004)曾以屏東
            縣琉球鄉、泰武鄉、 牡丹鄉為例,說明在管理機制健全的承作醫院積極運作下,藉著健保局所提供之人
            力資源彈性可使各承作業務順利推動。

                 然而,因為交通不便、人力調配困難等因素,原本醫院承包的假日與夜間緊急醫療服務,實際上卻
            由離島衛生所原有的醫師和護理師扛下大部分 IDS 計畫的工作。例如蘭嶼衛生所,負責 IDS 夜間與假日
            值班的人力為衛生所的三位醫師,和 IDS 計畫聘僱的六位護理師;綠島衛生所由原有的兩位醫師肩負全
            年的值班,而護理師工作部分則由衛生所的 6 位護理師與 IDS 計畫聘僱之 3 位護理師共同分擔。且過去
            也曾發生衛生所人力不足時,不見 IDS 計畫負責醫院出面協調,卻要衛生所自行尋找支援醫師值班,並

            由衛生所負擔支援醫師食宿與交通費用的狀況。
                 衛生所之人力配置依據的是當地人口數與衛生所平日業務範圍(例如是否有巡迴醫療),夜間、假
            日值班或緊急病患轉診(包含海巡、空轉)都不在既定的工作項目內。過去的研究發現(張瓊蓉,
            2009),在群體醫療執業中心設置之後,擴張的醫療門診服務,會壓縮衛生所原有公衛政策的推行;而

            IDS 計畫實施至今逾十八年,相關研究多著重於病人滿意度、醫療利用率和民眾健康的改善,卻不見全
            面性地探討新增之緊急醫療服務,是否影響了衛生所原有之公衛與門診工作,或既有衛生所醫護人員之
            人力,是否足以應付全年無休之急診業務。


                                                   現行衛生所業務範疇

                                 包含精神衛生(精神病.自殺等)業務管理、癌症防治(四癌篩檢等)、健
                                 康促進業務(菸害防治、節酒防治、肥胖防治等)、傳染病防治業務(肺
                    公共衛生
                                 結核等)、預防接種業務、社區整合性健康篩檢、長照計畫等,族繁不及
                                 備載。

                    醫療門診         包含平日日間門診、巡迴醫療等。

                                 包含緊急病患處置、夜間與假日門診、夜間待診、緊急空中轉診、海巡轉
                    緊急醫療
                                 診等。



                 此外,離島衛生所醫師多為家醫科醫師,內科、外科、兒科醫師次之,對於急重症病患之處理能力

            因人而異;衛生所護理師平日忙於公衛業務,在面對緊急狀況之反應速度與臨床技能也稍嫌不足;如何
            訓練與維繫離島醫護人員之緊急醫療能力將是未來重要的課題。



            二、不敷使用的衛生所急救設備

                 健保提供 IDS 計畫承包醫院之經費,分為三大項:承作基本費用、定額變動費用及風險分擔費用。
            除了支付緊急醫療之醫護人員夜間門診、待診費,尚包含門診醫療費用(例如藥品支出)與增進醫療服




                                                           83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