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8 - 第七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278

一、        前言


                       若以台灣為主體,觀察台灣的法律發展歷程,可得知台灣法的組成元素,除
                   源自本地的原住民法以外,尚在不同的年代裡,納入源自外地的數個法律體系(包
                   括傳統中國法、近代中國法、日本法、近代西方法等),相互交織融合出今日台
                                      1
                   灣法的多元性格。
                       相較於主流族群的文化,原住民文化經常被視為是低度發展的次等文化,原
                   住民的法制與傳統慣習於許多地方均受到國家法律體系的漠視,原住民族經常也
                                                                                                   2
                   被視為是沒有足夠的能力自治,必須仰賴非原住民族的政府單位協助管理。 台
                   灣的漢人於一九四五年開始進入日治後的「後殖民時期」,但原住民受到漢人統
                   治的國家壟斷土地、甚至使用中文而非族語作為官方語言之際,均顯示原住民仍
                                                       3
                   處於在國家中被內部殖民的狀態。 布農族原住民也有「政府單位是進步和改革
                   的機構」的概念,在國民政府與日本政府的同化政策之下,許多布農族的習慣被

                   視為是落後而野蠻、應該儘速被去除的;一九五零年代基督宗教被引入布農部落
                                                4
                   之後,更強化了此一觀點。 故而布農族的傳統慣習與律法觀念目前仍未受到國
                   家法制的正視。
                       然而,對於原住民族而言,習慣法體系是構成其自我認同當中,主要而不可

                   缺之一部分。對於原住民族而言,依照其習慣法觀念進行糾紛排解,對於原住民
                   社群之整體文化生活係屬不可分割的要素。持續運用習慣法體系亦能強化原住民
                   族群構成自我認同當中的特定信念,協助原住民族對抗民族國家同化政策的威脅;
                   由於原住民族的存續須仰賴原住民文化之發展,原住民習慣法體系的使用對於原
                                                          5
                   住民文化的發展可提供相當的貢獻。 若未肯認原住民的習慣法,易致使原住民
                   的傳統律法與權力結構受到持續破壞,亦容易導致糾紛解排解結果對原住民而言
                   係屬不公正;而將非原住民的法制施行於原住民部落,其價值體系與原住民慣習
                                                                        6
                   產生落差,法制無法有效落實的情形亦十分常見。
                       原住民族經常透過法律多元主義(legal pluralism)的倡議來主張其應享有該
                   族群的文化與法律遺產,因為法律多元主義的論述會強調在同一個地理區域當中,
                                                                                                   7
                   其實是有許多不同的法律系統(包括國家制定法與原住民法制)同時併存。 法

                   1   王泰升. 2012.  台灣法律史概論.  台北:  元照.,頁 8-9。
                   2   北歐的 Saami 族群於十九世紀末之處境即如此。Ahren, M. 2004. "Indigenous Peoples' Culture,
                   Customs, and Traditions and Customary Law--the Saami People's Perspective " Arizo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Vol.21:pp.63-112., p.81.
                   3   陳建忠. 2002. "講評--論布農族田雅各的小說<拓拔斯.搭瑪匹瑪>."  文訊  206 期:63.
                   4
                      Yang, Shu-Yuan. 2011. "Cultural Performance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 among the Buhun
                   of Taiwan." Oceania Vol.81:pp.316-30., .317.
                   5
                      Perry, Robin. 2011. "Balancing Rights or Building Rights? Reconciling the Right to Use Customary
                   Systems of Law with Competing Human Rights in Pursuit of Indigenous Sovereignty." Harvard Human
                   Rights Journal Vol.24:pp.71-114., pp.82-83.
                   6
                      Crawford, James, Hennessy, Peter, & Fisher, Mary. 1988. "Aboriginal customary laws: proposals for
                   recognition." Pp. pp.27-63 in Indigenous Law and the State, edited by W. Morse Bradford, &
                   Woodman, Gordon R. Providence RI: Foris Publications.
                   7
                      Short, Lindsay. 2014. "Tradition versus Power; When Indigenous Customs and State Laws Conflict."
                   Chicago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15:pp.376-408., pp.390-392.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