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2 - 第二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332

題,然後沒有辦法去欣賞另外一種價值觀。



                        所以教育不是如此,文化就沒有辦法跟著改變,我們司法的系統大概也就很
                   難有所改變。那我不曉得,謝明陽謝教授是不是有更進一步的建議,謝謝。


                   與會者提問:



                        我有兩個問題想要請教兩位謝教授,法扶在辦理那個八八風災、八八水災的
                   那個相關的事務,有幾個部落是因為水災滅村,那我們現在在協助他們提補。我

                   想問的問題也許我們在場另外一位同仁應該會蠻觀心的。因為,這個修復式正義
                   的適用範圍,可以多大?是不是,有可能可以在這樣的一個部落國賠的,因為早
                   期被強制遷村,導致這個部落被全體滅村這樣的情況,那因為我們之前有跟一些
                   專家比如說高律師等等,討論過的時候都發現有一個歷史性的集體性的創傷。那

                   這種創傷其實因為他是早期被強制遷村的這種東西,是不是也有可能有這樣修復
                   式正義的一個論述,可以應用在這樣的司法訴訟上?謝謝


                   陳張培倫助理教授回應:



                        我想那個,評論人和淑雅的問題,應該是都差不多的,所以,我把它一起回
                   應。我挑裡面的兩點,第一個就是多元時代,部落裡面的原住民對於部落的原住
                   民都非常的保護,如果我能夠解釋得出來說這是一條,可以在這些事物成立的

                   話,可能有很多研究調查原住民的健康的健康狀況,那這個難道說就沒有受到保
                   護了嗎?我會覺得,所有的方式可以去引用其實在原基法的好像是 28 條裡面,
                   也有提到說對於多元的一些健康、罰款的事項,還有一件事情,社會勢力我想也
                   要關心。那,你知道嗎?為什麼再研究倫理審查的地方保護原住民,就是因為那

                   個研究機構可能會影響到那個原住民的一些印象,那就會造成原住民的社會適應
                   的問題。所以,這樣知道了吧,各位那個法界人士,隔壁的解釋,可不可以從這
                   一點來去說,所以,好像原民會的也有介入的空間。那怎麼去介入,這個又提到
                   剛才補充的另外一個問題,我剛講什麼,哎呀,法庭的成員裡面,這個最好有原
                   住民或者獨立諮詢的是原住民,如果那個案子跟原住民有關的話。



                        但是我會認為,比如說原民會可能和衛生署協調一下,IRT 的設立基準是直
                   接把這條寫進去了,硬要把原住民寫進去,那這樣做有個好處,什麼好處呢?他

                   代表原住民的聲音,可是那個教授剛才那個文章他有提到說,那這個頂多或許是
                   在避免剝削而已,可是如何表現出原住民他的自主性,他的主權,這個也是我文
                   章為什麼要設立一個原住民族倫理諮詢委員會,由它去培訓一些……你可以把那
                   個委員會培訓出來的人規定以後 IRT 裡面的獨立諮詢人或者是委員的人,你要原

                   住民身分的,一定要從裡面找。意思是說,派了一個代表定住在那邊,那至此之



                                                           318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