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第四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53
[表一]
問 卷 調 查
為「第四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之需要
委請各位填寫問卷, 謝謝大家!
一、 您的性別是?
女 男
二、 您的年齡是:
15-19 歲 20-30 歲 31-40 歲 41-50 歲 51-60 歲 61-70 歲
三、您是否具原住民血統?
是 不是
四、您平日有無和原住民朋友接觸的經驗?
沒有 偶爾 經常
五、如果被告是原住民族,涉犯某些刑事案件(例如:森林法、酒駕公共危險、漁業法、野生
動物保護法等類型),法官的判決應否考量「原住民族」的特性而判決?
應該(理由: )
不應該(理由: )
六、如果被告是原住民族,除了上開您所舉出的類型之外,您認為還有無其他類型案件,法官
的判決也應考量「原住民族」特性?您的理由是什麼?
七、您認為原住民族和犯罪有關的特性為何?您的理由是什麼?
八、您對本議題還有何建議?
**謝謝您的合作**
在研究限制上,本文以新竹縣警察局及各分局(含派出所)、交通隊執法員警為問卷對象,
最主要是要瞭解「經常或偶爾與原住民朋友接觸交流」 之 第一線執法員警對本議題之看法(至少
對原住民之特性有較深入之瞭解),此雖不能代表全體民眾意志,惟新竹縣警察人數近 1 千人,
而新竹縣原住民人口約有 2 萬多人(截至 2013 年 8 月底之統計數據為 20,523 人,如下表二。按
2
此為官方公布之既存資料,屬於次級資料分析 ),除了無邵族及撒奇萊雅族設籍外,其中又以泰
3
雅族、賽夏族及阿美族居多,其次是排灣族、太魯閣族、布農族等族群, 而亦有少數其餘各族
4
群設籍,可為全國 14 族原住民族約 52 萬人口的部分縮影, 故該地區員警平日查緝之原住民族
所涉及之刑案類型,及其等處理之心態、看法為何,應可供各界參考指教。
又本文不專以原住民族為問卷調查對象,以避免是否有利益衝突迴避之疑慮,取而代之以至
少對原住民之特性有較深入瞭解之「經常或偶爾與原住民朋友接觸交流」之第一線執法員警就本
2 關於既存統計資料(或稱官方統計資料、次級統計資料)分析,參羅清浚,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打開天窗說量化,2
版,頁 108 以下(2011);王雲東,同前註書,頁 367 以下。
3 原 住 民 族 人 口 數 統 計 資 料 , 參 行 政 院 原 住 民 族 委 員 會 網 站 :
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940F9579765AC6A0&DID=0C3331F0EBD318C2AB2B779E5235D9A5
(最後瀏覽日期: 2013 年 9 月 17 日)。
4 原住民族分佈,參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網站:http://www.apc.gov.tw/portal/docList.html?CID=6726E5B80C8822F9(最
後瀏覽日期: 2013 年 9 月 17 日)。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