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第四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73

自問:「我是誰?」。殖民歷史的結果,我們清楚地看到世界的原住民族不斷地想找回屬於自己的
                   資產,這也包括了圍繞狩獵活動的文化、價值與知識體系。縱然 2004 年「森林法」修正通過原
                   住民在其傳統領域內資源使用的特殊權益,「野生動物保育法」通過進一步尊重原住民傳統文化
                   對野生動物資源的利用行為,然而,主張「由下而上」的自然資源管理取徑所強調「在地化」與
                   「鬆綁」,這樣的管理特色並不等同於傳統狩獵文化,反而極有可能是新自由主義(neoliberlism)

                   所主張的國家治理(governmentality)的特徵,反映了過去十多年來臺灣一連串政府組織改造的
                   新國家治理哲學。(闕河嘉、浦忠勇,2005)在這樣的國家治理下,原住民狩獵是否真的把傳統
                   狩獵活動納入考量?還是只允許定型化或規範化的新遊戲規則下,使其脫離文化情境,純粹的從

                   事「獵捕行為」,或者是提供「個人的機會」,這樣的狩獵容易流於機會主義和沒有規範的商業化
                   狩獵,對文化復振其實又是對立的社會力量。

                   參、在夾縫中的鄒族獵人


                   一、誰的身體?


                       對鄒族而言,獵物的味道,幾乎是已經到了上癮的程度,難以戒除,特別是對獵人來說,野
                   味幾乎已經成了他們身體的一部份,甚至有獵人直說「獵場是我的身體」。這種的現象令人聯想

                   到 David T. Coutwright 在其「上癮五百年」大作中所提到的酒、菸草、咖啡、茶、巧克力、鴉片、
                   嗎啡、大麻等等令人容易上癮的飲品,對族人而言,獵物就是這樣,它是正味,甚至是具有魔力
                   的食物,早已馴化獵人的味蕾。除了祭典儀式一定要準備獵物作為土地神的貢品,也作為族人家
                   族團圓共食儀式的必要食物,在小米祭還要特別準備至少一隻的松鼠當作貢品,因為族人認為,

                   一隻松鼠在小米女神的目中等同於一隻大山豬,另外在小米播種祭中,儀式主祭長老在清晨天未
                   亮之前,要帶幾條鯝魚到小米田進行儀式性地食用,鄒人稱鯝魚為 yosku-aulu 意思是「正宗的魚
                   或最好的魚」。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山林間的諸多神靈好像都喜歡吃野味,帶著野味供奉,就能

                   感覺比較能夠親近諸神,這也是為什麼好像想不到有什麼儀式會讓族人忽略野味的存在。不只儀
                   式如此,很多族人要小聚,總會設法弄一兩道野味,野味可以讓族人相聚的意味更濃,也可讓請
                   客的人有足夠的面子,我經常看到族人會特別提醒客人吃幾口桌上的野味,客人吃了,主人通常
                   會露出得意的表情,甚至自動分享取得這些野味的故事,其它一般菜餚就不會如此。族人如果要
                   拜訪長者或朋友,提一點野味當拌手禮通常是首要考量,最好是山豬肉,沒有山豬肉,水鹿、山

                   羊或山羌也不錯,好像野味就是極品,不會擔心會失禮,收到禮物的長者也可以從中感受到來自
                   晚輩的敬重。訪問中還有族人提到,他的獵人父親病重,在過逝之前對孩子最後要求,「能不能
                   拿到新鮮的山肉,我想吃」,他的孩子們就設法弄來讓他吃,沒吃幾口就離開人間。


                       鄒人對獵物的口味要求相當簡單,最好能吃到山肉原味,不會過份講求料理技術。在訪問獵
                   人中我特別問過,「這些山肉野味要怎麼煮才好吃?」,得到的答案通常都是「沒什麼特別的,就
                                                           5
                   直接用水煮就好,加一點生薑和鹽巴就可以」 ,生薑在鄒語也有「正宗的、最好的辣椒」之意,
                   獵物配上最好的佐料就有最好的口味。吃鯝魚最好要吃到魚肚的苦味才是正味,還有的說法認

                   為,「要讓孩子吃一點苦花的味道,這樣他才不會怕冷」,所以族人捕撈溪裏的魚,最好馬上就用


                   5
                      本論文訪問過程均以鄒語對談,較能當呈現語言文化之精髓與趣味,但為撰寫原因均將訪問內容譯成中文。
                                                            69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