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6 - 第五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論文集
P. 326

改變的時候它所影響到的範疇也跟著擴大,換句話說,原本我們可以認定他是屬於原住民權利的
                   文化行為,或者屬於原住民必須保障狩獵權的時候,它有可能因為行為的範疇所涉及的層面已經
                   擴大,而產生適法性的疑問,這些工具性我們可能會判斷它殺傷力的認定或者踰越文化權的時候,
                   誰來主張?誰來界定?或者基於不同的理由,誰來去確保原住民擁有的狩獵權以及槍砲、魚槍使
                   用的權力範疇?

                        自然資源管理或者動物野生管理,最大目標,不要因為人類的利用讓物種滅絕,在這目標
                   之下就是管理的方法。在做野生動物族群管理的關鍵點,第一點就是空間,然後時間最後才是數
                   量。其實如果空間及時間管理的好,數量可不太去照顧,仍然可以永續。如果今天用新的工具,

                   新的工具在空間與時間的管理得當的時候,不見得會造成野生動物族群的傷害,但是要去管理,
                   我的重點是管理,其中,槍砲法是對於原住民的傳統文化尊重最少,而槍砲法、原基法、野保法
                   都沒有保障狩獵權,因為原住民的狩獵權是延續族群發展而產生的行為,但是我們現在只限做到
                   傳統祭典,所以原基法也沒有保障到原住民的狩獵權,頂多增加到持有,可能有一天我們要用動
                   物去做經濟活動,狩獵本身可做為經濟效益,這些事情可能都被排除,但也要看野保法保留了這

                   些空間,運動性狩獵與娛樂性狩獵的空間,以後如果運動性狩獵與娛樂性狩獵開放的話,譬如像
                   現在水鹿很多,它已經缺乏天然管控,這裡面有很多法跟法之間的矛盾,然後保障的是甚麼東西,
                   很遺憾也沒有保障到狩獵權,當然也沒辦法維護到狩獵傳統,然後我們想像的原住民因此發展的

                   可能性都沒有,看到的狩獵傳統都消失了,然後我們訂的法想要保存的東西沒有保存到,這是需
                   要檢討的。
                        我們祖先說,造物者創造萬物,大自然為人類提供免費的服務,所以我們要珍惜土地、山
                   林,而造物者特別的允許,上帝安排居住在山上長年負責維護大自然生態的民族,去捕取、享用
                   資源,從這當中享用去建立部落與大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社群意識。









































                                                           322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